货币经济解释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8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货币经济解释
姜建强
前言
货币的理论文献博大精深,纵横数百年。特别是,学术“门派”众多,各说各的理。毫不夸张地说,经济学中没有哪个话题像货币问题那样,能够吸引如此众多顶尖级学者的关注。另外,在过去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人类的货币制度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繁杂的数据和史料有时也让人望而却步。
尽管如此,我还是对货币问题充满着好奇。好奇是因为,我所观察到的许多货币现象,与我所知道的主流货币理论常常对不上。然而,千头万绪,总是缺少一个好的切入点。
如果不是之后的货币数字化现象让我有茅塞顿开的感觉,我有可能永远摆脱不了那种恐惧感。在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慢慢开始觉得自己好像走入了一个不一样的货币世界。
我之所以对货币数字化感兴趣,不是因为解释这种现象在理论上有多么重要,而是它可以将现实中的货币问题大大简化。如果将货币数字化推到尽,逻辑上不难发现,传统的货币理论存在着许多致命的错误。
当然,发现这些错误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或许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认识货币。
第一章 导论
“经济学家为什么那么喜欢说社会中经常发生无效率,宣称帕累托条件被违反了呢?我的回答的是,只有当一些局限条件被忽视或不予考虑的时候,才会发生这种性质的无效率。”
张五常《交易成本范式》(1988)
第一节 问题和方法
2008年以来,美联储连续多年执行量化货币政策,向经济投入了巨量的基础货币。对于这种史无前例的货币扩张政策,多数经济学家都是持批评态度的,其中的代表人物有与费里德曼合作撰写《美国货币史》的安娜•舒尔茨(Anna Schwartz),以及《美联储的历史》一书的作者艾伦•梅茨勒(Allan Meltzler)。梅茨勒曾多次在媒体上大声疾呼,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势必将在未来带来剧烈的通货膨胀。
[注: 参见Anna Jacobson Schwartz , "Man Without a Plan", The New York Times, July 25, 2009,以及Allan Meltzler ]
但自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差不多八年快过去了,美国的通胀不仅没有快速上升,而且利率、国债的收益率不断下降,现已跌至历史上的最低水平。欧元区的情况似乎更糟,各成员国经济差不多处于通缩的边缘。实际上,日本央行早在2000年就开始执行量化宽松政策,但经济至今仍然没有摆脱长期的通缩。
克鲁格曼(2008)在《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中曾经提到,发达经济体已经陷入凯恩斯的“流动性陷阱”之中。不仅如此,萨默斯(Summers,2014)还进一步指出,全球经济有可能已进入长期的“增长停滞”(Secular Stagnation)。所谓“增长停滞”是指,经济增长长期低迷,且利率保持在较低、甚至接近于零的水平。对于这种现象,现有的理论是无法解释的。
回顾经济学的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理论上一直存在着两种对立的“价值观”:一种是以市场失灵理论为基础,强调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另一种是经济自由主义,反对任何形式的政府干预。早期以新古典经济学为代表的经济自由主义占据主流地位,而在凯恩斯发表《通论》之后,政府干预主义似乎更占上风。
经济学家常犯的一个错误是:当遇到一种看似不合理的现象,他们便想当然地把它归咎于市场失灵,却很少解释究竟是什么局限促成了这种现象的产生。在这点上,凯恩斯表现得尤为突出。他认为,人类天生的某种“动物精神”容易导致投资的大幅波动,因而市场在某些情况下是失灵的,需要政府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尽管“动物精神”也是一种重要的局限,但用这种局限来解释经济波动,几乎等同于宣布经济波动是不可解释的。
另一方面,在一些极端经济自由主义的学者看来,政府的频繁干预才是经济波动的根本原因。他们甚至认为,没有干预的货币制度是最好的货币制度。比如,哈耶克(Hayek,1976)就曾极力推崇货币的非国家化,并认为历史上的自由银行(Free banking)制度是更好的货币制度。然而,将一个没有能够延续下来的货币制度看作为理想的货币制度,与经济学上的理性原则也是相矛盾的。
相比之下,以费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主义学派则显得较为折中。费里德曼与凯恩斯的分歧并不在于经济波动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而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那种干预方式更为有效。凯恩斯认为货币政策是无效的,而费里德曼则以大量的史料证明了,货币政策不仅是有效的,而且也是至关重要的。不过,他强调货币政策的单一规则(single rules),反对斟酌应对政策(discretionary policy)。严格来说,政府干预本身就有斟酌应对的含义,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更多的是一种货币规则或货币制度。
政府是市场经济的一部分,将政府和市场对立起来,并不能为我们理解整体经济的运行带来多少有价值的信息。更为致命的是,任何带有“价值观”倾向的理论和学说都不可避免地忽略了对局限的考察。经济学家要么不关心真实世界中的局限,要么将理论建立在一个假想的局限中,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想象之中或“黑板经济学”中得到他们想要的结论。
自马歇尔以来,局限条件下追求最大化是新古典经济学的传统分析方法。但直到科斯(Coase,1937),人们才开始认识到交易费用是经济学上更为重要的一种局限,特别是,建立在交易费用基础之上的理论包含可证伪的含义(张五常,2010)。交易费用分析方法极大地拓展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应用领域,在阿尔钦、张五常、贝克尔、德姆塞茨等一大批经济学家的影响下,经济学研究的重心逐渐从价格机制转向了那些与非价格机制有关的制度现象。在新制度经济学中,制度是因节省交易费用而产生;制度一旦产生,它们也构成人们选择的局限。
关于经济波动的制度性原因,理论上大致有两种不同的看法。现代学者更倾向于认为,经济波动主要与货币制度有关。当今的主流经济学家几乎一致认为,经济大萧条主要与政府错误地坚守金本位制度有关(Eichengreen,1992)。与此相反,早期的经济学家似乎更偏爱于金本位,因而他们常常将经济波动的原因归咎于银行制度。历史上,通货学派(Currency Schoo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货币经济解释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