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父亲的教育智慧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5.0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丛书编委会
家庭教育智慧丛书
主编
汤林春 郁琴芳
编委(以姓氏拼音字母为序)
陈 磊 陈 喆 戴宏娟 冯秋萌
顾晓鸣 胡 诚 黄 静 黄晓雁
李筱菡 刘 静 刘 琪 陆春晔
倪玉美 浦月娟 秦 红 苏 奕
孙永青 汤林春 王君瑶 王 岭
王 萍 王银花 徐 群 徐士强
杨金凤 尹蓉蓉 郁琴芳 臧玉美
张慧莉 张 萍 张校芳 周丽君
序
好父亲最需要与孩子一起成长
孙云晓
上海市教科院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主任郁琴芳请我为其《20个父亲的教育智慧》一书作序,我欣然应允,不仅仅因为我们都是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的成员,更是因为在家庭教育中如何发挥父亲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我很难忘一组关于亲子关系的国际比较数据。
2009年3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了《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权益状况比较研究报告》,其中有很多让人振奋的发现,如中美高中生比日韩高中生更自信,更能坚持个性;中国高中生对未来最有信心,更愿意积极采取行动改变现状;等等。但是,作为该课题的负责人,我也注意到一组中国父教缺失的数据。
从四国比较的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国高中生觉得父母关心自己最多——中国94.0%,美国93.9%,韩国91.7%,日本88.4%,但中国高中生却与父母聊天最少——中国54.8%,韩国70.1%,美国73.8%,日本82.0%。中国高中生觉得烦恼无处可诉的比例最高,高达21.0%(日本19.4%,韩国17.2%,美国8.4%)。各国高中生倾诉烦恼的首选对象均是同性朋友(这符合群体社会化理论揭示的规律,即在青春期同伴群体的影响力可能超过家庭),日韩美高中生的第二选择都是母亲,第五位均是父亲。而母亲在中国高中生的倾诉对象中排名第三,居于异性朋友之后(这个现象也颇耐人寻味);父亲的位置更为靠后,仅列第六,在兄弟姐妹和网友之后。可见,父教不足或缺失是世界性现象,而中国更为严重,主要原因可能与“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传统以及激烈的职场竞争相关。
许多社会问题的不断出现一再证明,父教不足的缺憾必然成为家庭教育的缺憾,随之成为一代代青少年成长的缺憾。
关于父教我有太多的话要说,甚至与朋友合写过《好好做父亲》一书,但这篇序言却迟迟没有动笔,因为上海作为中国教育最为先进的城市,父教状况如何需要更多一些了解。恰好,2016年9月,我应邀去上海的杨浦区、宝山区和嘉定区讲课,主要对象就是中小学生和幼儿的家长。
令我感动的是,每一场讲座都爆满,上海的家长求知若渴,并且踊跃提问,课后咨询者甚多。上海的家长既关心孩子的学习能力的发展,也重视孩子的人格完善。但是,我也初步发现了一些与全国类似的普遍性问题,一是来听课的绝大多数是母亲,一般在五分之四以上;二是问题越多的家庭往往越缺失父教,母亲解释说老公工作忙顾不上孩子,或者老公脾气急容易与孩子发生冲突;三是有些父亲执拗于错误的教育观念,一位父亲公然说对孩子打一顿胜过十遍说教。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是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举办的、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中等教育比较测试。据中国上海项目组组长张民选介绍,在2013年测评中,上海学生在数学、阅读、科学素养等三个领域的平均成绩分别为613分、570分和580分,在全部参与评测的65个国家(地区)中位居第一。这是第二次参加该项目测评的上海学生再次登上“世界第一”。
关于上海中学生蝉联世界冠军的奇迹,尽管有种种解读,但这毕竟是值得骄傲的成绩,否则为什么英国会特意从上海选聘大批教师去英国执教。我相信,在举世瞩目的荣耀背后,不仅有教师们的努力,一定也有家长们的心血。
无论古今中外,任何人的成长都是家庭、学校与社会互动的结果,这是一个基本规律。当我仔细读完这本纪实性书稿后发现,这20个父亲的确是上海好父亲的代表,他们在家庭教育中的高投入的确与上海教育的高质量息息相关。
这20个好父亲好在哪里呢?其中5位父亲给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
第一,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出好榜样。
嘉定区普通小学的男生何秉权的父亲何磊明,是一名普通公司职员。他是一个尽职尽责的好父亲,从坚持洗尿布开始培养父子感情。只要不出差,总是陪伴孩子,还6次带儿子参观世博会。最为可贵的是,他自觉自愿地与孩子一起成长。儿子上小学一年级了,他与儿子“拉钩”相约:儿子好好学习,父亲戒掉抽了十几年的烟;儿子坚持天天打乒乓球,父亲坚持天天游泳。如今四年多过去,父子俩都持之以恒地养成了勤运动的好习惯。学校要求家长参加的活动,几乎都是父亲参加。
第二,有大爱之心的孩子做人才会大气。
原向明中学的学生陈菲的父亲是一名中学高级教师,他特别注意克服独生子女可能出现的自私和骄纵等毛病。在女儿第一次过生日时,父亲就讲明道理,让她把第一块蛋糕送给母亲,第二块送给父亲,第三块送给奶奶……给所有人都送完后,最后一块才是女儿自己的。经过长期的家风熏陶,女儿在学校以博爱之心受到欢迎。在美国访学一年,与所寄宿的美国家庭相处融洽。女儿勤奋学习,勇于创新,成为首位荣获“世界杰出青年发明金奖”的中国学生,现正在参加“美丽中国”计划。
第三,从兴趣入手,培养孩子读说写的好习惯。
金山区海棠小学的女生王抒语的父亲王卫清,对于爱买东西的女儿有一条开放政策,即买书不受限制,想买哪本书都可以。结果,女儿已经有2300多册属于自己的书。从女儿上幼儿园开始,父亲还鼓励她详细讲述自己的生活,作为“口述日记”。幼儿园毕业时已经整理出60本《童言稚语》。升入小学三年级时,已经整理出《抒语日记》6本。读说写的成功体验极大地激发了女儿的学习兴趣。老师称赞王卫清是“一位充满智慧的父亲”,认为“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第四,坚守诚信,承诺的事就要尽全力做到。
浦东新区东南幼儿园男孩宋赫文的父亲宋晓东,是一位工业电脑工程师,特别重视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品德。奶奶为了哄不爱洗澡的孙子洗澡,就骗他说洗完澡就去超市门口玩摇摇车。其实,那个时间超市已关门,但父亲还是坚持在儿子洗完澡后带他去。一天,儿子因为白天在幼儿园答应送小朋友一个汽车玩具,晚上选玩具时却又舍不得,所以左右为难。父亲问他:“爸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20个父亲的教育智慧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