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趋势_新社会的八大支柱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献给我们的年轻朋友
成长于中国新社会的思润、濡意和濡陶
目录
序言 一个新体制的崛起
导言
改造中国
邓小平的“黑猫白猫”
中国向何处去?
两种截然对立的体制
中国在崛起。这有什么可怕的呢?
西方是一个说教型社会,而中国是一个学习型社会
中国新社会的八大支柱
支柱之一 解放思想
当时的一个好主意
精神自由
邓小平鼓励全中国“出水才看两腿泥”
自力更生
逐渐彰显个性
忘记自己历史的西方国家
中国创业思维的复苏
宏观引导的领导方法显现威力
老树截枝
私有化的进一步深入
修剪中国的红杉林
巧妙的疗伤法
并购
“国企烂到根了”
谁来承担这一重任?
谁说了算?
走自己的路
胡锦涛的足迹
新风貌
政治中更多的人情味
自主的人民与自主的产品
神奇的蜕变
放飞蝴蝶
支柱之二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结合
中国人眼中的自由
中国的纵向民主
用中国人自己的价值观与思维分析中国
“民有、民治、民享”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自下而上的第一次行动
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体系的成熟
自下而上力量的日益壮大
打击腐败的艰苦斗争
中国式开放
自下而上的社会创新
营造纵向民主
放而不乱,活而不散
风口浪尖
重新审视中国的时候到了
西方民主并非经济繁荣的必要条件
一步步扩大民主
支柱之三 规划“森林”,让“树木”自由生长
规则的舒适性
重塑价值观与文化
以中国的思维方式前进
上下互动,实现目标
竞选承诺与战略目标
改革的再深入
草船借箭
为“森林”施肥
推广试点成果
旧貌与新颜
框框太紧的困局
从废铁摊儿到上市公司
朱镕基
21世纪中国的发展框架
掌握好放权与控制的平衡
中国的科学发展观
支柱之四 摸着石头过河
到达河对岸
河中漩涡
经济“大石”
富有想象力的中国人民
从经济威胁到商业范例
中国奇迹
新兴市场
政治“大石”:西方的家长作风和中国的实用主义
民主党派的声音
交流“大石”
审查制度并非中国发明
不同视角
人为因素
网络舆论
生命之源
中国的新代沟
依法治国
法律体系的完善
进一步退一步
支柱之五 艺术与学术的萌动
中国艺术的连续性
无主题艺术
艺术家走在邓小平精神解放队伍的前列
“85新浪潮”运动
首都机场的裸体壁画风波
中国艺术的全球化
中国设计:小荷才露尖尖角
中国的建筑师与建筑
“海归”
表演艺术
蓬勃发展的电影业
乡村文化
争当“文化名城”
摇滚乐
文学世界
一生与书相伴
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
教育思想解放了的人们
支柱之六 融入世界
文化象征与向世界开放之门
吸纳世界智慧
登上世界舞台
融入世界经济
中美关系
战略经济对话
中日关系
中日韩峰会
中非关系
欧美正在丧失对非洲的影响力
不容小觑的拉丁美洲
把中国教育推向全球
中国政府的放权速度快于其他国家
交流还是隔绝?
中美互联网合作
支柱之七 自由与公平
基本需求之社会保障
基本需求之医疗卫生保障
中医
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迁移
权利意识的增强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乡村教育
不公平、不公正的户口制度
远程教育
全球最自由的经济
自由选择权
支柱之八 从奥运金牌到诺贝尔奖
丢面子,得实惠
中国人需要新面子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创新典范
中芯村——城市中的企业村
青岛不只有啤酒
600年的梦想成真
中国的飞机制造业
中国计划成为世界电动汽车行业领头羊
机械制造业的新型起重机
迈入国际领先行列的机器人公司
只有开发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才会保护知识产权
中国的商学院
创新框架
争议之事
从天堂到地狱?
藏学家们眼中的喇嘛教和西藏
“现代化”暴君
大陆与台湾
人权
结语
致谢
序言 一个新体制的崛起
多年来我一直心存遗憾,担心自己错过了生命中最宝贵的一次机会。那是在1996年,提供这一宝贵机会的是当时世界最有权力的人物之一: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
江主席在北京中南海与我进行了私人会谈,具体地点就在毛泽东当年的会客室。江主席之所以邀请我是因为我在1982年所写的一本书——《大趋势》。它分析的是美国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变革。该书雄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两年之久,而且大部分时间都是排在第一位,在全球范围内该书的销量也甚佳。《大趋势》一书甚至还进入了中国,令我惊讶的是我得知该书在中国的销量可能达到了2000万册,不过大部分都是盗版,这是当时很普遍的一个现象。“文革”后成长起来的一代刚刚大学毕业,急切地想要了解西方。“你都不知道你自己在中国名气多么大。”这就是江主席的开场白。
在访问北京之前我还在台北逗留了几天。当时正是中美关系的关键期。在中国向台湾水域发射导弹之后,克林顿总统立刻派出航空母舰到达该区域。中美两国在台湾海域的战争一触即发,因此台湾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很快也就成为我们两小时会谈中的话题。从1967年开始,我曾多次访问中国大陆和台湾,亲眼目睹了两边的巨变。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具有一定的发言权。我觉得对于台湾的良好宣传和中国大陆的低调态度不吐不快,于是说:“江主席,台湾是个小故事,但它讲得很好。大陆有个大故事可讲,可惜讲得很糟。”
江主席沉思了一下说:“你为什么不来讲这个故事呢?”
尽管这一盛情邀请让我心动不已,但是无法欣然接受。因为当时我正忙于其他事情,而且——由于种种原因——我还没有做好准备。
10年后,这一机遇再次冲我招手,所不同的是,这次的邀请来自中国的商界。那时我正在与一位中国商人王巍录制一期电视节目,王巍是中国首批并购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全国工商联并购公会的会长。他曾在纽约学习、工作过一段时间,于1992年回国。在录制节目的间隙,我们很快展开了对中国及其未来的热烈讨论。王巍告诉我,他在1982年就读过《大趋势》,并且受益匪浅。几天后我收到了他的一封电子邮件:
“关于中国的历史、中国的崛起以及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前景的书籍简直是不计其数。但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是您在《大趋势》一书中所做的那种分析。您为什么不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写一本关于中国大趋势的书呢?”
这一次我已经做好了准备,而且还有了一位亲密的伴侣与我一起努力——我的妻子多丽丝。在过去10年中她一直陪伴在我左右,我们也曾多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大趋势_新社会的八大支柱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