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俗地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4.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献给李有成老师
【出版缘起】“马华长篇小说创作发表专案”的第1部作品
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董事长
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简称:国艺会)长期关注台湾艺文生态发展及需求,营造有利文化艺术工作者的展演环境,并致力推动台湾艺文国际交流。每年办理常态补助,支持文学、视觉艺术、舞蹈……等艺术领域创作、展演及国际交流,并推动具前瞻性、倡议性、符合时代发展的专案补助。
二○○三年,国艺会推动“长篇小说创作发表专案”,从创作、出版到推广“一条龙”的概念进行补助,支持台湾原创作品并致力扩大作品影响力,也鼓励企业参与艺文、挹注资源。长篇专案推动十七年来,已补助六十三部原创计划,出版三十七部著作,其中多部获得国内外奖项,并外译发行国际版权。植基长篇专案推动成效,二○一六年,综合各方专业意见及评估华文地区各地补助资源概况,推动“马华长篇小说创作发表专案”。
马华长篇专案是国艺会第一次以支持外国艺术创作者为主的专案补助,期待在华文书写的共通语境脉络中,鼓励优秀华文书写作品,促进台马文学交流。感谢国艺会前任董事长施振荣先生的促成,邀请马来西亚在台发展之企业家:潘健成董事长(群联电子有限公司)、郭文德先生(前南山人寿董事长)专款赞助三年(二○一六至二○一八年),每年支持一位马来西亚籍作家之华文创作,并协助作品出版及推广。
本书作者黎紫书,出生马来西亚怡保市,现居美国。担任记者多年,目前专职写作,曾多次获得台湾的联合报文学奖、时报文学奖以及马来西亚花踪文学奖肯定,是马来西亚受瞩目的华文作家,她的第一本长篇小说二○一○年在台湾出版,本书《流俗地》是她的第二本长篇作品。马来西亚的华文是我们共同珍视的资产,相信台湾开放、自由、多元的出版环境,能给予马来西亚华文作者,充分伸展舞台,成为在华文世界崭露头角的关键跳板。
创造艺文价值及扩大作品影响力,是国艺会长期努力目标,我们将持续提供丰富与多元的助力,滋育当代艺文发展,并且透过艺文创作的书写实践,深入庶民生活、土地历史、族群文化,甚至世界具普世价值的议题,与邻近国家对话、交流。最后,要向本书的编辑制作团队及所有参与者,表达最诚挚的谢意!
盲女古银霞的奇遇──黎紫书《流俗地》
王德威
黎紫书来自马来西亚怡保,是华语文学世界的重要作家,在中国大陆也享有一定知名度。上个世纪末她以《把她写进小说里》(一九九四)获得马来西亚花踪文学奖小说首奖,自此崭露头角,之后创作不辍。《流俗地》是她继《告别的年代》(二○一○)后第二部长篇小说。十年磨一剑,黎紫书的变与不变,在《流俗地》中是否有所呈现?
《流俗地》的主角古银霞天生双目失明。她的父亲是出租车司机,因为这层关系,银霞得以进入租车公司担任接线生。她声音甜美,记忆力过人,在电话叫车的年代大受欢迎,视障成就了她传奇的一部分。黎紫书透过银霞描绘周遭的人物,他们多半出身中下阶层,为生活拼搏,悲欢离合,各有天命。
银霞和其他人物安身立命的所在,锡都,何尝不是黎紫书所要极力致意的“人物”。锡都显然就是黎紫书的家乡怡保。这座马来西亚北部山城以锡矿驰名,十九世纪中期以来曾吸引成千上万的中国移民来此采矿垦殖,因此形成了丰饶的华人文化。时移事往,怡保虽然不复当年繁华,但依然是马来西亚华裔重镇。
然而怡保又不仅只有华人文化,马来人、印度人和华人相互来往,加上晚近来此打工的印尼人和孟加拉人,形成了一个多元族群社会。是在这样的布局里,黎紫书笔下的盲女银霞遇见不同场合、人物,展开她的一页传奇。也必须是在这样众声喧哗的语境里,她观察、思考华人的处境,以及今昔地位的异同。
《流俗地》人物众多,情节支脉交错,黎紫书以古银霞作为叙事底线,穿插嫁接,既有现代主义参差对照的风格,也有旧小说草蛇灰线的趣味,不是有经验的作者,不足以调动这些资源。银霞担任租车公司接线员是巧妙的安排。在她日夜“呼叫”下,所有大小街道的名称、熟悉不熟悉的地址不断跃动在字里行间,形成奇妙的锡都方位指南。比起《告别的年代》刻意操作后设小说技巧,《流俗地》回归写实主义,显示作者更多的自信。黎紫书娓娓述说一个盲女和一座城市的故事,思索马来西亚社会华人的命运,也流露此前少见的包容与悲悯。
流俗与不俗
《流俗地》的“流俗”顾名思义,意指地方风土、市井人生。这个词也略带贬义,暗示伧俗不文,下里巴人的品味或环境。黎紫书将锡都比为流俗之地,一方面意在记录此地的浮世百态,一方面聚焦一群难登大雅之堂的小人物。这些人的先辈从唐山下南洋,孑然一身,只能胼手胝足谋生。上焉者得以安居致富,但绝大多数随波逐流,一生一世,唯有穿衣吃饭而已。黎紫书更关心的是女性的命运,这一向是她创作的重心。要为这些人物造像,写出她们的生老病死,喜怒哀乐。
古银霞天生视障,但她自己和周遭家人亲友似乎不以为意。生活本身如此局促,老老实实过日子都嫌捉襟见肘,谁有余力刻意照顾她怜悯她?但也因此,银霞和组屋周围邻居打成一片。她没有什么学识,但自有敏锐的生活常识;她没有社交生活,却也自然而然的有了相濡以沫的同伴和朋友。一次出游,一场谈话,一碟小吃,一只小动物的出没都足以带来令人回味的喜悦与悲伤。银霞的成长没有大风大浪,唯一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却带来此生最大的惊骇与创伤。即使如此,她还是熬了过来,最后迎向生命奇妙的转折。
黎紫书塑造人物的方法,俨然回到十九世纪欧洲正宗写实主义的路数,经典之作包括像福楼拜(Gustav Flaubert)的《简单的心》(A Simple Heart)。这类写作看似素朴的白描,其实自有一套叙事方法和世界观。所谓“人物”不再享有独特位置,而是人与物──事物与环境──的相互依赖影响关系。作者从小处着手,累积生活中有用无用的人事、感官资料,日久天长,形成绵密的“写实效应”。只要回看《告别的年代》,即可看出黎紫书的“变”。《告别的年代》里的主人翁杜丽安也是来自底层的女性,她出身不佳,力争上游,嫁了黑道大哥后,摇身变为另类社会名流。即使如此,她并不安分,因此有了更多的曲折冒险。《流俗地》里的古银霞没有杜丽安的姿色和本事,她甚至看不见世界。她必须和生命妥协,退至人世的暗处,她必须认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流俗地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