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洪水1.txt235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2mb。
书籍内容:
1998
大
洪
水
作者:博尔 (下载:)
--------------------------------------------------------------------------
引言
1 国家防总在行动
抓早抓实抓好
千斤重担挑在肩
汛令如山
防大汛、抗大洪
2 关键时刻
发生大洪水
第三次洪峰通过石首
深切关怀
嫩江松花江流域出现洪峰
嫩江第二次洪峰
危急,台风欲动
朱钅容基总理再赴一线
长江第四次洪峰
江总书记一线动员
委员长赴黑察汛
第六次洪峰汇合洞庭湖
第七次洪峰
3 千里江堤险象环生
长江,惊涛拍岸
洪峰,接二连三
防汛,大员上阵
江堤,险象环生
4 中流砥柱钢铁长城
党员:中流砥柱
子弟兵:最可爱的人
军民鱼水情:团结就是力量
5 血浓于水情比天高
筑起心的长城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6 洪水为什么这样猛?
溯源:暴雨与洪水的联姻
祸首:厄尔尼诺与拉尼娜
分析:98暴雨水情释疑
警钟:洪灾带来的反思
--------------------------------------------------------------------------
大洪水
--------------------------------------------------------------------------
引言
我国洪水灾害频频发生,史不绝书。 自公元前206年至1840年的2046年中,较大洪水灾害共计984次,
平均两年左右就发生一次。黄河是洪水灾害最严重的一条河流,自公元前
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间,决口泛滥次数多达1590次,较大的改道26
次。黄河决口泛滥给下游带来深重灾难,也加剧了海河、淮河两大流域洪
水灾害。 19世纪50年代前后,黄河1855年铜瓦厢决口改道标志着我国主要江
河河道形势发生了突变,黄河改道北徙,取大清河入海,奠定了现今黄河
入海的流路,从此淮河摆脱了黄河的干扰,但从11世纪起,黄河夺淮600
余年,数千亿吨泥沙带入淮河流域,给淮河造成的恶劣影响长期难以消
除。对于海河来讲,黄河北徙以后,又恢复对海河影响,特别是徙骇、马
颊河和漳卫河下游,不断受到黄河决口泛滥侵扰。 长江,1788年、1860年、1870年接连出现三次特大洪水,冲开荆江南
岸藕池口和松滋口,并形成藕池河和松滋河,形成四口向洞庭湖分流的局
面,入湖流量由几千立方米每秒增加到几万立方米每秒,大量泥沙进入洞
庭湖,使洞庭湖迅速淤积,江湖关系发生很大变化,荆江两岸洪水威胁与
日俱增,矛盾日趋尖锐。 在江河发生剧变的形势下,各主要江河又发生了历史最大或接近历史
最大洪水。社会动荡,江河治理停滞倒退,原本基础很薄弱的水利设施又
不断遭到破坏。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百余年,是我国历史上洪涝灾害最频繁
的一段时期。 据初步统计,自1840~1949年的110年间,全国受水灾县数平均每年
250县,灾情最重的年份受灾县数高达592个(1931年),几乎占全国总
县数的1/3,受灾县数最少的年份(1927年)仍然有43个县受灾,其中
70%的年份受灾县数在100个以上。 本世纪30年代,水灾最为频繁,各主要江河接连不断发生特大洪水,
如1930年辽西大、小凌河洪水、1931年江淮洪水、1932年松花江洪水、
1933年黄河洪水、1935年长江中游洪水、1939年海河洪水,灾害都极为严
重。其中1931年水灾遍及全国16个省区,灾情最重的江淮流域:湘、
鄂、赣、浙、苏、鲁、豫、皖8省,农田淹没面积达973万hm2,受灾人口
5217万,占当时8省总人口数的1/4。长江西起沙市东抵上海沿江城市均
被水淹,武汉市水淹达100日之久,淮河流域京广铁路线以东广大平原地
区一片汪洋,里运河东堤溃决。直接死于水灾的人口达40万,灾情十分惨
重。 1931年长江洪水 1931年气候反常,入夏以后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长时间淫雨天气,6~
8三个月内,珠江、长江、淮河、海河以及辽河、松花江流域降雨日数多达
35~50天,最多桂林达59天。期间不断出现大雨和暴雨,“南起百粤北至
关外大小河川尽告涨溢”,造成全国性的大水灾。全国受灾区域达16省,
其中长江中下游及淮河流域的湘、鄂、赣、浙、皖、苏、鲁、豫8省灾情
最重,是本世纪以来受灾范围最广、灾情最重的一次大水灾。 由于洪水来量巨大,长江中下游江堤圩垸普遍决口,荆江大堤沙沟
子、一弓堤、朱三弓堤等处决口,长江干流自湖北省石首至江苏南通沿程
漫溢决口354处。江汉平原、洞庭湖区、鄱阳湖区、太湖区大部分被淹。武汉市水淹达100日之久。湖北、湖南、安徽沿江沿湖一片汪洋,京汉铁
路长期停运,津浦铁路中断行车54天。据统计,这一年长江流域受灾人口
2887万余人,死亡14.54万人,受灾农田377.3万hm2,损毁房屋约178
万间,估计直接经济损失达13.84亿银元。 1954年长江洪水 1954年长江出现百年来罕见的全流域性特大洪水。这年汛期,雨季来
得早,暴雨过程频繁,持续时间长,降雨强度大,笼罩面积广,长江干支
流洪水遭遇,枝城以下1800km河段最高水位全面超过历史最高记录。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面恢复整修江河堤防、修建荆江分洪工程和汛期军
民全力抗洪抢险,这次特大洪水虽然保住了荆江大堤和武汉市的主要市
区,但仍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长江干堤和汉江下游堤防溃口61处,扒口13处,支堤、民堤溃口无
数。湖南洞庭湖区900多处圩垸,溃决70%,淹没耕地25.7万hm2,受
灾人口达165万,溃口分洪量达245亿m3,其余圩区也都渍涝成灾;江汉
平原的洪湖地区、东荆河两岸一直到武汉市区周围湖泊一片汪洋,荆江分
洪区及其备蓄区全部被淹没,湖北全省溃口、分洪水量达60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大洪水1.txt235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