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死法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1mb。
书籍内容:

农村的死法 作者:王承军
  序
  这是我在去年的8月份定下来的篇名,至今已有5个月了,而今开始写,说句实话,也只是昨天夜里定下来的。而且也因为我做出这样的决定,前不久的计划似乎都得取消,我的《回龙》还没有完稿,我的《十二散记》还余三部分,我的试着去点校古籍及多看一些古籍的希望都很难在这个理应闲着的寒假去实现。
  今年,我们村三社死了俩人,这事件,前几天我才从婆那儿得知,而又因为这事件,沉没在我脑海里的任务便再一次地出现在眼前。我生于农村,也长于农村,而且在将来也会扎根于农村。哪怕自己在一定的时候会游弋于城市与城市之间,或城市与农村之间,但是年老了,或者有了空闲,农村无疑是我的最终归宿。
  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对农村有如此多的留恋,自己所写的大概都还有那么一点点的乡土气息。我不想去探讨这其中的缘故,而且如果我去探讨的话,于我而言,也只有一个理由,这理由便是我是农村人,不仅生于农村,而且这一生也会扎根于农村。
  我知道现在有许多的生活在城市从农村出来的著名作家。他们都是从农村出来的,而有了稿费,他们富了,所以富了,便住进了城市,住到了豪门竞逐的大都市。
  有一部分的人,或者我应该直接地说是哪一部分的人。他们既然住进了城市,而又因为在城市里住久了,有了厌倦,所以他们便开始回想起自己在年青时或还没有发达之前在农村的滋味。而这滋味――以城里人特有的品位去品味农村那股在他们看来还十分原始且值得更多城里人或者看惯了听惯了阳春白雪的知识分子去追求去向往的田园生活。固然,这样的选择是聪明的城市文人固有的粉饰,也是聪明的从农村出去的城市作家的自然粉饰,而且也实在让许多人去回顾那农村的特有的气息。然而由于他们远离了农村,而且没有在农村生活的日子太久了,以他们的记忆去回忆农村,这样的记忆只是记忆而不是现在的现实。
  城里的文人始终放不下城里的架子,以他们的眼光,农村人值得他们看得起的便似乎只有农村的人的老实,蠢,满身是力气。他们以为,而且也一直是这么看――农村的人低他们一等,而这便是城里人,或者城里的文人给农村的人划定的不可逾越的界线。农村人进城去打工,城里人看到人家都会斜着头走路,如果农村人站到他们身边,他们便要装出个卫生、干净、文明的样,捂着鼻孔出气,好像农村的人天生就不爱干净,比他们臭一样。
  曾几何时,城市还没有出现,农村的概念也不存在,从事农耕、游牧,以及因为农耕、游牧的发达而出现的集市交换,大家伙都一样,来自农耕或者游牧。然而这样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只得让某些人去怀念了。
  在城里生活得太久,这是农村出去的人对农村的留恋,他们希望回到农村,可是他们又不希望回到农村。记忆里有,因此他们便在记忆里搜刮,但是这种搜刮不是压榨,因为记忆的不健全即使再怎么压榨也还是没有用的。
  我在这个时候,在这个夜里开始写这听起来就让人产生恐怖的文章,似乎于我自己而言,提笔写也是在冒习俗之大不韪?――这可是在腊月,在我们这儿,在我们这个国家,喜庆的日子是不准许有不吉利的征兆的出现的。而我在这个时候写“死”,我不知自己会触犯什么,当然我是知道的,这就是在明年,今年年终之后我的不吉利不吉祥的开端了。
  我在农村生活的时间已有我的年岁这么久,这么长,然而回过头去想一想,二十年如一日,农村给我留下的,或者刻录在脑海里的实在太多,而这“死法”,便也只是记忆里的笔头再现了。
  我现在写这样的一篇名为《农村的死法》的文章,是在腊月十八的夜底下。我想如果我胆小,那么我应该去喝一点酒壮壮胆,可是我不会这么做,而且我的胆子也不小,能以这样的体裁内容来写,实属不正常的举措。
  阎连科先生有一篇名为《乡村死亡报告》的文章,可惜我无法去看。不过不能去看也好。否则的话,如果我看了,那么便要受他的左右了。
  农村的死人,在我的记忆里我只陪过两次死人,帮着守夜,陪着道士,为了玩耍。但是这种守夜与玩耍,到现在似乎只有在记忆里头去挖掘重整了。
  我不写我的守夜与玩耍,因为这样的写法实在太过孤单。这些年来,在我开始有记忆而且能够记得以来,我们村里的死人是每年都有的,但是于死法却从来没有相似的,更不必说一样。虽然我自己也只有两次的陪死人的体验,但是生在农村,即使现在一年也只不过有三个月在农村,然而农村终就是我的扎根,我又有什么理由将它遗忘呢?
  回到了农村,回到了家,记忆里的东西因为人家的死去在这个春节快要来临之际,我陷入了“死”的“死的”写作。《农村的死法》,似乎我也只能做如此的题记了,这题记似乎也只有我才能把它想出来然后行文于纸上。我有一个愿望,像我这篇文章正文中所写的“死法”,在农村,在我们这个国家,在不久的将来会逐渐地少下去而不是多起来。
一、我同学的父亲的死去
  1
  我是在正月初一见到他的,而他也正是我上小学的同学。我再一次见,也即在我们分别之后的重见,是隔了好几个年头的。然而具体地说有几年,大概我是记不起来的。上初中的时候,我和他还是同学,只不过到了初二他便没有继续读书了。而这,这之中的缘故,即使我和他是同村的也未必清楚,而且据我的记忆,那时的我根本就不知道他不读书的原因。
  我再一次见到他,可他已成家立业了,有了孩子,而且孩子还能说话了。
  农村的习惯我还是比较清楚的。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样浅显的道理,我也还明白。他比我年长,上小学时曾降过两次级,先前和我大姐一个级,后来又与我二姐一个级,再后来便与我一个级了。
  他到底有多大的岁数。这个,我现在去想一下,二十有五了吧。因为我曾听二姐说,他比她还大一两岁。
  他姓赵,我村12社的人。他父亲的名字,这是我在前不久才知道的。我父亲认识他的父亲。不过我不认识,虽然是一个村的,是他的父亲,但是我还是不认识他父亲,这不仅仅是因为他的父亲死得较早,而且还是因为他父亲死时我和他刚成为同学,即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
  我不知道他的父亲是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农村的死法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