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家会伤人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16mb。
书籍内容:

揭示家庭中的心理真相:为何家会伤人

作者:武志红

宠爱自己 溺爱的心理真相
心理医生的蛋糕究竟为谁而买?
包办型溺爱让子女为父母而活(1)
包办型溺爱让子女为父母而活(2)
溺爱:一个非常温柔的陷阱
以爱的名义摧毁孩子的感受(1)
以爱的名义摧毁孩子的感受(2)
放纵型溺爱:最懒惰的爱
家里是“小霸王”,校园里是“小恶魔
放纵型溺爱的父母在培育自己的敌人
时代、文化和隔代抚养加剧了溺爱
隔代溺爱的六大原因(1)
隔代溺爱的六大原因(2)
挫折帮孩子走出天然自恋(1)
挫折帮孩子走出天然自恋(2)
父母,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1)
父母,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2)
父母,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3)
父母的转嫁为什么容易成功(1)
父母的转嫁为什么容易成功(2)
改变之道:与孩子一起成长
和孩子一起直面高考失利
案例:自闭的失败者
分析:自闭=逃避否定
治疗:妈妈向女儿道歉
高十二、初九与压力
复读两年后,她从初一开始读
聪明父母懂得减压之道
突破一点,改变预言(1)
突破一点,改变预言(2)
由点到面,逐步突破
会学习,还要会考试(1)
会学习,还要会考试(2)
站在考官的角度上看考试
父亲太暴躁不是你的错
把他的责任还给他
认识并接受真相
恨就恨,但不要报复
放弃保护妈妈的想法
父母像小孩,儿女莫纵容
“任性妈妈”逼女儿约会
对待“孩子化父母”,儿女应温和而坚定
儿女应拒绝父母的“非理性要求”
颠倒的关系让孩子很痛苦
别拿自己的尺子量对方
揣测:“我的丈夫有外遇”(1)
揣测:“我的丈夫有外遇”(2)
评价:“你能被提拔就怪了”(1)
评价:“你能被提拔就怪了”(2)
出主意:阻止了对方倒苦水
部分推理:“你的事实不是我的事实”
事实推理:他常做什么=他爱做什么
不要把权力规则带回家
在家中有意使用权力:女强人“吞并”
在家中有意使用权力:女强人“吞并”
“男强人”只会用钱表达爱
彻底抛弃家的规则,公司高管的儿子是
成为权力强迫症的俘虏老将军令儿子不
男人更容易将权力规则带回家
解决之道:让珍惜成主旋律
男孩归爸爸,女孩归妈妈
夫妻关系有优先权
表面上亲妈妈,实际上学爸爸(1)
表面上亲妈妈,实际上学爸爸(2)
表面上亲妈妈,实际上学爸爸(3)
表面上亲妈妈,实际上学爸爸(4)
分离:生命中永恒的主题
第一个分离:分娩
第二个分离:与妈妈“分手”(1)
第二个分离:与妈妈“分手”(2)
第三个分离:与家的分离
温暖的过客:我们的拯救者
2006年的6个爱的谎言
谎言(一):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
谎言(二):我爱你,所以你要听我的
谎言(三):我爱你,所以我们不分离
谎言(四):婆媳关系
谎言(五):嫉妒
谎言(六):爱,是为了幸福和快乐(1)
谎言(六):爱,是为了幸福和快乐(2)
结语

宠爱自己 溺爱的心理真相

  兰州28岁女子林娟(化名)因痴迷刘德华而成为全国瞩目的一个新闻焦点。

  据报道,林娟对刘德华的痴迷从16岁开始。1994年2月的一个晚上,她梦见自己房间里有一张刘德华的照片,照片左边写着“你这样走近我”,右边写着“你与我真情相遇”。从这个梦开始,“刘德华的影子几乎出现在她的每一个梦中”。

  做这个梦之前,林娟只知学习从不追星,不仅成绩出众,还是优秀班干部。但做这个梦之后,她“昼思夜想,失眠、吃不下饭,甚至把自己关进房子里,不与任何人说话”。并且只关注与刘德华有关的事情,“每天除了欣赏刘德华的电视演唱会外,就是从各种娱乐杂志上剪贴刘德华的相片”。

  只做这些并不算什么,林娟受人关注的地方在于,她梦想见刘德华一面,并得到他的签名。为了帮女儿圆这个梦,她父母一次筹借1万元,一次筹借5000元,最后又卖掉不足40平方米的住房,让林娟去北京和香港观看刘德华个人演唱会。这些倾家荡产的举动并没有让林娟达成愿望。最后,林娟的父亲表示,为了让女儿圆梦,他愿意卖掉他的一个肾。

  这则新闻于2006年3月26日收尾。当日,刘德华对媒体表示,如果歌迷利用不正确、不正常、不健康的方法与他见面,他决不理会。刘德华更强调,他“最憎恶”不孝的歌迷,歌迷的家长也不应纵容孩子的过火行为,呼吁停止此行为。

  虽然媒体对林娟一事的报道甚多,但并没有披露林娟足够多的个人成长经历,很难确切分析她狂热追星背后的心理机制。不过,通过林家倾家荡产以及林父不惜卖肾帮女儿圆一个荒唐梦的举动来推测,林娟应该是一直生活在溺爱的环境中。

  溺爱是毁灭性的教育方式,它会压制而不是助长孩子的成长。对这一点的共识应该不成问题,只怕天下多数父母都知道溺爱不好,真正的问题是:

  明明知道溺爱不好,但为什么,那么多的父母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溺爱行为呢?

  看起来,溺爱仿佛有那么一点伟大的味道,因为从现象上看,溺爱的父母是通过牺牲自己来满足孩子的需要的。但实际上,溺爱源自父母的自恋,溺爱的父母无视孩子真实的成长需要,而是将孩子当成自己的另一个“我”,给予过度满足。可以说,无限制地给予孩子,其实是无限制地在给予自己。

  “每个人内心中都藏着两个‘我’。一个是‘内在的父母’,其内容是我们对自己的现实父母和自己理想父母的内化,当我们做父母时,这个‘内在的父母’就是我们自己。另一个是‘内在的小孩’,其内容是我们对自己童年体验的记忆和自己理想童年的内化。”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的咨询师荣伟玲说。

  她断言说:“溺爱有很多种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父母‘内在的小孩’向外的投射。溺爱的父母将自己‘内在的小孩’投射到现实中的孩子身上,他们无节制地给予孩子,其实是在无节制地满足自己。”

心理医生的蛋糕究竟为谁而买?

  荣伟玲说,因为刚发生的两件事情,让她醒悟到,如果她做了妈妈,只怕也会是一个溺爱的妈妈。

  她是在一家咖啡店接受采访的,在等待记者时,她买了一个比较昂贵的小糕点。但买了之后,她觉得这个糕点不是买给自己的,而是买给另一个人,但另一个人是谁呢?她略微思考了一下,找到了一个答案:单位同事9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为何家会伤人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