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衰之叹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金重远谈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苏联社会
末代沙皇的退位及其遇害
中欧的价值—“欧洲精神”燃烧之地
后苏联民族问题的症结
总理眼中的国家悲剧
赫鲁晓夫的1957
让“失败者”说话
1962:核战边缘
一道翻不过去的墙
谁是苏联的掘墓人?
南联邦解体二十周年祭—记一个“小帝国”的终结
有时候,我们要下到井里看看繁星
裸体主义:东德人的专享自由
东德人为什么要跑?
俄罗斯为什么选择保守主义
冷战史中的苏联解体
编选说明
金重远谈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苏联社会
金重远
毫无疑问,对世界、对中国,解体已整整二十周年的苏联仍然是一个无法绕过的巨大存在。只是,它现在已经被涂抹上太多意识形态的油彩,以至于很难看清其真实面目所在。本次受访的金重远教授是历史亲历者,曾经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留学苏联,我们所希望的,是本次访谈能够从另一个角度还原一些历史细节。
关于苏联,现在各种倾向的意识形态化描述太多了,您留学那些年对苏联的观感如何?
金重远
:我在苏联待过五年,1954年到1959年作为大学生在那里读书。应该说,我们大学生的外语水平比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还要高一点,因为我们入学考试都是口试的。这是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我们大学生都比较自由,使馆工作人员出来要经过苏联外交部批准,只能在一定范围内活动,超过那个范围是不行的。所以他们的活动是很受限制的,钱其琛那个时候在管列宁格勒的中国留学生,我们就给他租了一所房子,当临时居所。我们当时是比较自由的,苏联社会什么样,我们看得清清楚楚,我看比报纸上说的要真切一些。我现在读我们这里写苏联的文章,觉得像又不像,原因就在于太过意识形态化了。
先说物质生活。我看到的苏联社会是非常平静的,没有罢工,更没有反政府的游行示威。我想,这固然有压制的因素,但
也因为人民有吃有穿,人人都有工作,普通老百姓有这个条件,他就满足了,不会要求再多。后来苏联不是解体了嘛,物质生活一度很困难,人们回过头来看,过去还是很少发生没有面包这种情况的。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就是说让大家都有个日子可以过过的。当然,苏联的物质生活是有一些缺陷的,在列宁格勒、莫斯科、基辅这些地方,肉蛋类的供应非常充分,绝对不会缺少,但在比较偏远的地方,生活必需品断档的情况是有的,当时它是计划经济,东西拨来拨去,一会儿从列宁格勒拨到莫斯科,一会儿从莫斯科拨到列宁格勒。
我去的时候,赫鲁晓夫刚刚上台。他还要经过一番权力斗争,才能站稳脚跟。《上海书评》最近不是登过一篇文章,讲赫鲁晓夫在1957年很得意吗?我就亲眼看到他是怎么得意的,确实当时的基本物质生活是有一定保障的。像我们这种经历过1949年结束内战的人,到那里一看,北京的大街上当时都是马车、马粪,苏联街上跑的都是小汽车——苏联国产的拉达啊,恰伊卡啊,海鸥啊,莫斯科人啊——没有外国货。苏联的物质生活没有那么的好,但的确是有一定保障的,这个我必须先说清楚。这也算是对社会主义的一种理解吧,大家有饭吃,人人有工作,这不是社会主义吗?
苏联经济光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比较好,但到了七八十年代就停滞了。
金重远
:俄罗斯有一位政治学家说,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苏联就像一架飞机,燃料用光了,靠惯性在滑行,整个社会缺乏动力。这是因为体制出了问题,该变动的时候它不去变动。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首先就是贫富差距,有地位的人——主要是高级知识分子和官僚——和普通老百姓之间的差距太大。譬如说, 列宁格勒大学的校长一个月的工资就可以买一辆小汽车,普通老百姓没有这个条件。但是,苏联政府也在想办法让普通老百姓能够过日子。因为连年战争的缘故——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了两千七百万人,苏联严重匮乏男劳动力,要靠女劳动力。西方国家的人到苏联看了之后,就批评苏联不人道,让妇女干苦活,冬天街道上扫雪的人,一看都是妇女。但是你叫它怎么办呢?它没有男劳动力了。在这种情况下,苏联也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妇女退休后,就安排她们扫雪、修花圃,而且和政治相结合,在花圃上修剪出什么“共产党万岁”、“我们是共产主义的建设者”这些字出来。这些退休老太太生活条件都比较差,就通过这种办法让她们有活干,然后给她们一定的补贴。
拿我们留学生来说,我们每个月有五百卢布。住宿的条件当然是比较差的,三四个甚至五六个人住在一起,但一个月只
收你十卢布,每十天帮你换一次被单,管理非常严格。吃饭呢,大使馆有规定,要把伙食搞好,不能把身体弄坏,我们每天的伙食费是十二卢布,那是吃得很好的,从早到晚都可以在外面吃,要是自己在寝室烧烧弄弄,就更便宜了,剩下的一百多卢布就拿来买书。不要说当时我们觉得好,就是现在回过头来看看,也觉得还过得去,不是什么饥寒交迫的情况。后来中国和苏联吵架,苏联骂中国是“清水大锅汤”,我们就反驳他们是“土豆烧牛肉”式的共产主义,这是赫鲁晓夫说的。
您在苏联留学那几年,正好也是赫鲁晓夫清算斯大林之时,对于一个中国学生来说,这在当时很难接受吧。
金重远
:赫鲁晓夫清算斯大林,主要是把斯大林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肃反时,特别是卫国战争时犯的错误都抖了出来,讲得比较坦率,苏联老百姓都不知道,当然我们也不知道。当时是不让我们这些外国人听的,后来是因为赫鲁晓夫秘密报告在《纽约时报》都登了,而且苏联方面开始允许部分地向外国留学生传达, 我们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对这件事情,不要说我们中国人,就连苏联方面一般人的情绪也是抵制的,很多苏联同学不理解。记得有一个男同学听到之后,回到寝室就嚎啕大哭,他说:“我一生的希望、理想就寄托在斯大林身上。现在斯大林这个样子,请问我以后还怎么活下去呢?”还有一次,上政治课的教师——主要是讲苏共党史的——在课上大骂斯大林,有一个女同学马上也哭起来。她在课后说:“你们不要脸,斯大林在的时候你们把他说得那么好,斯大林不在了你们把他说得那么坏,你们到底有一点原则没有!”苏联同学夏天都要劳动,就是去中亚细亚挖土豆什么的,我一个同学从那儿回来以后对我讲,“我们到了中亚细亚真是畅快得不得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我们到那儿以后就可以放声唱歌颂斯大林的歌了。”所以,我觉得赫鲁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兴衰之叹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