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霓小集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7mb。
书籍内容:

自序

这册书由小如兄主编之劳而得成形并问世,我心既感复愧。没有他的热

情主持、敦促,此书一时怕也难以成编,故深感其厚意。但编后自审,觉得

质量未必能副其所望,故复生愧怀。我与小如兄的交谊非同一般,我们同为

燕园旧友(燕京大学40 年代故人了),以后诗词唱和、学术讨论,以至书法、

京戏等等方面交流投契,都是“一言难尽”的话题――也就是我辈这一代这

一“型”向学、好文、爱艺的友情之深厚基石。如今又在这册小著上再结一

层墨缘,则我之不禁所感重重,所怀切切①,即非无缘无故了。

这是一册小书,原不必多加叙说,今只将几点拙意陈述如下――

一是回顾自己平生弄笔学文,大致可分为四类体裁:论文、随笔、诗词、

序跋(这不包括书册形式的专著),因久历年所,累积的数量很大,有很多

是自己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也有很多散落亡佚;但就是现存的,偶一董理,

也自讶“怎么这么多!”多,是量,至于质,那可不是易于“自陈”的事情

了,大约是庞杂而良莠不齐吧。这儿只挑出了很小一部分,向小如兄“缴卷”,

也向读者致敬与求正,――当然这是经过筛漉的了,但又绝对说不上是什么

“精选”,那个“精”字可是太尊严宝贵了,如我这等水平的人,岂敢妄沾

一个“精”的边沿儿?真是惭愧煞人也。

其次,既然“拿出来”贡于大家面前,总得有点儿内容,比如读书心得,

对事情的看法或“感悟”,学术上有某些前人未曾道及的创见(国际学界所

一致重视的Originality),等等。如其不然,谁又值得费却时力、心力、

物力来看你这些空话呢?

复次,不管本书如何题名,总还应该算是一本“文集”;既称为“文”,

那就得货真价实――你写的这些,能够上一个中华文化文学上的“文”吗?

这一问,吃紧重要之至,谁也回避不得,也是冒充不了的。

“文”,如何“界定”?这就难了,不在本“序”范围之内讨论。时下

常说的“可读性”,就是“文”了吗?怕也未必。
那么,拙集所收,都能算“文”吗?――这可越发令人“惭汗”了!我

之心愧,尤在于此一大端。

自从胡适之先生倡导“文学改良”以来,天下滔滔者皆“白话”了,“白
话”又如何才能成“文”?我这下愚一直思之不能十分彻悟。白话一兴,中
华文化传统上的一个重要原则“文各有体”也就消灭了,千篇一律,都是“万
文一体”了。又往哪儿去找《典论・论文》、《文赋》、《文心雕龙》所讲
的“文体论”的体现呢?

我生于1918 年(民国七年),正好是个纯纯粹粹的“新文学时期”的人,
所以我也只会“写话”而不会如历代才彦那样撰文了。这只好请读者“谅解”。

您以为我是指“文”就等于“之乎者也”或“唐宋八大家”吗?那完全
误会了拙意所在。此事也不属本“序”范围;我只是在此向小如兄、向读者
表我歉怀;我写的这种文字,实在缺少“文性”(恕我也创一个新词),这
也没有法子,只可等待哪一世纪又会有一次“文学改良”来收拾吧。

① 小如兄的令尊玉如丈,天津南开大学教授,书法大家;我拜识他是在张伯驹先生的展春园。他见我所写
一篇骈体文,谬加奖赏。以后他每到京寓小住,即邀我往谈文学之事。这些往事,当世已无知者了,谨记
于此。

上面说过本书所收是经过“筛漉”的一束“入选”品,这也可能为人误
会本集不收的都是“劣品”,其实又不然,因所谓“筛漉”是说挑出一些适
合一般喜文嗜学的读者的“可读”之文,而把太专门、太麻烦冗长的都“悬
之高阁”了。这一点也还是说明一下为好。

此书题名砚霓,也可读作燕泥。

丙子七月下浣

砚霓小集

反二簧与狱神爷

我嗜京戏,最爱听的是反二簧。谭叫天的《碰碑》不用说了。旦角的大
段唱工,以梅兰芳先生来说,就有《宇宙锋》的“我这里、假意儿、懒睁杏
眼”,《黛玉葬花》的“若说是、没奇缘、今生偏遇(着)他”,和《女起
解》的“崇老伯、他说是、冤枉能辩”。梅先生的唱,配上徐兰沅、王少卿
那种大方家数而又考究异常的托腔与过门,真是无法形容的美,令人心折而
魂醉,令人唾壶击碎,就叫作“此曲只应天上有”吧。如今已成广陵散了。
我有一张正面梅先生、背面徐琴师签名的文物,珍藏数十年,逃过“文革”,
自津入蜀,由蜀回京..最后意欲随一小文交天津报纸制版发表,却被亲戚
家的一个孩子给撕毁了!天下的奇事,不可弥补的损失,何所不有!叹叹!

三大段反二簧,我尤喜苏三那一段。那是独角戏,满台空空荡荡,在丝
竹琴音与铜撞星儿的异样美妙的声音里,她一人徘徊思念,柔肠万缕,――
就这一个不幸的女子,“充满”了台,唱出了诗的境界,绘出了诗的画卷。
这是心声,这是美,这是悲剧,这也是中华文化的特殊创造。这是“戏”吗?
我看更是中华的诗!

下“干校”到湖北咸宁,掏粪,种菜,守夜――四点钟起来,满天星斗,
着过膝的水,到那“围湖造田”的菜地,只我一个人,拄着一支竹竿,像
个鬼魂吧?因这时无人“管制”,我就吟唱自娱,――唱的总是起解那大段
八句,连带着徐、王二师的美妙的“小肩膀儿”与“大过门儿”,一字不落。
这样,由巨蚊的包围,夜幕的黑暗,迎来了东方的曙霞,朝曦,晓雾,晨晴..
不觉悠然自得,忘了一切。我对这段唱工的感情和“关系”,可想而知。

后来知道,梅先生晚期将此段人间天上曲的后四句唱词改了,我以为这
不知听了谁的高见(实是“短见”),为了要“反迷信”,硬是不许苏三在
出狱前拜别狱神。这是为明代一个身世可怜的弱女“提高思想水平”。现代
人往往如此“想不开”,替古人做蠢事,他们一点儿不明白:明清时代制度,
犯人入狱后拜狱神――此神是谁?原来就是上古的皋陶(也作咎繇),乃中
华民族认为是最正直无私、最廉明公道的断狱者。当然你可以说:这是黑暗
的封建监狱愚弄罪犯的把戏,假装大公无私。那就倒是认为,中华古国连一
个坏人也不曾、不能、不许治罪的,监起来的都是冤案错案倒霉的穷苦人―
―这样看事,就一定“科学”吗?只怕不一定。苏三弱女,能懂什么别的“大
道理”?不幸与灾难中寄一丝希望于古皋陶,公正的人哪,您救救我!――
这有什么“错误”?我看这才是真正的符合历史真实的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砚霓小集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