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军阀大结局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7mb。
书籍内容:

中国地方军阀大结局

作者:刘革学

第1节:地方军阀大结局(1)
  阎锡山(1883~1960),别号龙池,字伯川。曾任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国民党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山西省政府主席、太原绥靖公署主任及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等要职。辛亥革命后,总揽山西军政大权,实行封建割据,把山西变成自己的“独立王国”,统治达三十八年之久,成为山西的“土皇帝”。

  一、善钻营主政山西袁世凯死后,阎锡山不再伪装庸碌懦弱,不择手段,独揽山西军政大权阎锡山,山西五台县河边村永和堡(今属定襄县)人,1883年10月8日出生在一个地主兼商业高利贷者家庭,他6岁丧母,由外祖母抚养,因从小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养成了刁钻顽猾的性格。9岁入私塾,16岁随父阎书堂(字子明)到县城自家开设的“吉庆昌”钱铺学商。在两年多时间里,他就把投机商人那套“精打细算”、“惟利是图”、“投机钻营”的手段都学到了手。1900年,因一次“打虎生意”(当地俗称金融市场买空卖空为“打虎”生意)中蚀本,跟着父亲逃到太原避债,在柳巷“裕盛店”里当了伙计,与旅居“四海店”的黄国梁和张瑜结识,拜为换帖弟兄。

  在太原期间,他目睹清廷文武百官炫赫声势,极为羡慕,不甘心在店里当小伙计,时时都想得到一官半职,跻身官场。1902年,清政府在山西设立武备学堂,他应机报考。初试时,做了《韩信将兵多多益善论》的论文;口试时,他态度谦恭,应答灵便,深得山西新军第四十三混成协协统姚鸿法的赏识,被录取上武备学堂。1904年,清政府选派大批青年到国外留学,他应试录取。1907年7月,同武备学堂一道考取的20名学生赴日留学。先入日本振武学校,学习日语和近代科学知识;结业后到日军弘前步兵第三十一联队实习。是年,正式进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为第六期生。在这期间,他结识了孙中山,受到革命思想影响。经谷思慎介绍,加入了中国同盟会。后来又加入了孙中山在军人中成立的“铁血丈夫团”。

  同时,他对日本教官鼓吹的日本明治维新后,实行军国主义,征兵练武,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从而称雄世界的历史,极为感兴趣,因而常常说,军国主义是富国强兵之道,要使中国富强,必须推行军国主义。

  1909年3月,阎锡山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国。他早探知山西新军第四十三混成协协统姚鸿法之父姚锡光,时任清政府陆军部左丞要职,回国时特地绕道北京,谒见姚锡光,诡称自己是留日归国学生代表,对姚百般阿谀奉承,颇得姚的赏识。姚写信给其子鸿法,授意对他另眼看待。阎锡山因得到有力引见,一回太原,便担任了山西陆军小学教官,三个月后升任监督。任职后,他又大肆活动于太原的五大衙门,晋见抚台、藩台、臬台、学台和道台,拜访咨局议长梁善济,他同梁的门生邢殿元订了“金兰之交”。通过邢的活动,梁在各方为阎吹嘘。他探得标统夏学律是巡抚丁宝铨的亲信,就设法与夏接近,然后由夏介绍,做了丁的门生。这年10月,他参加清政府陆军办举行的留日归国学生会试,以上等成绩被清廷赏给陆军步兵科举人,并授协军校。

  在京会试期间,阎锡山主动与同盟会的一些中坚人物尹昌衡、李烈钧、唐继尧等人接触,了解全国各地同盟会的活动情况,敏感地意识到推翻满清封建政府的革命活动,将会在各地迅猛兴起。于是,他打定主意,一面继续讨好清廷顽固派与立宪派,获得信任,抓取兵权;一面加强与同盟会的联系。他一回到山西,就召集当年在日本士官学校的同盟会员,密谋窃取兵权,提出拉拢山西文武权贵,并在军队的各级领导岗位上安插同盟会员的意见,得到大家的赞同。这样,他讨好丁宝铨、姚鸿法、梁善济等人的活动,就有了合法的依据。次年春,他升任新军第四十三混成协八十六标标统(相当于团长),便在山西两个标统里组织了同盟会员和同情革命的积极分子为骨干的模范队,并任命一部分会员在本标里担任要职。他还凭借“铁血丈夫团”的身份,以温寿泉、黄国梁和他本人,在太原成立核心组织。因此,阎锡山在上面与清廷官吏及地方权贵勾结;在下面则培植私人势力,以图在关键时刻获取革命领导权。

第2节:地方军阀大结局(2)
  1911年10月10日,著名的武昌辛亥革命起义爆发,太原革命人士积极准备响应。
  25日,阎锡山参加了山西巡抚陆钟琦、督练公所总办姚鸿法在太原召集的军政官员会议,决定将分驻各地的巡防队调集太原,镇慑省城,并把有革命倾向的黄国梁所统八十五标调离太原,以防意外。会后,阎锡山立即与黄国梁、温寿泉等召开秘密紧急会议,筹商对策,确定八十五标不离开太原,领到子弹后即发动起义;29日,以该标第二营管带姚以价为司令官,率部起义,攻打抚署。阎锡山认为时机已到,便玩弄两面手法,一面给所统八十六标下令,称“八十五标兵变”,调动一部分兵力协助清军保护抚署;另一方面密令余部将守卫抚署,抗拒起义部队的巡防马队营相机击溃。部署完毕后,他即躲藏在大教场东北的树林里,派人四下观察打探情况,随时向他报告,以便看风使舵,从中操纵。成则居功,败则诿过。当起义军占领巡抚衙门,击毙巡抚陆钟琦,起义胜局已定时,他便公开率部参加起义。

  太原起义成功的当天,阎锡山、温寿泉、姚以价等起义头领举行会议,推选山西领导人,组织领导机构。会前,阎锡山即与同盟会员温寿泉、张树帜等在阎之标部密商都督人选。他主张选姚鸿法为大都督,并向众陈说了两条缘由:一是姚鸿法原任四十三混成协协统,是阎的直接长官,办事较为方便;二是如果起义最后结局失败,姚之父亲系清廷陆军部侍郎,事情也好缓和。后因姚本人不同意,又内定选阎锡山为大都督。在公选会议上,张树帜发觉有选立宪派首领梁善济的倾向,便立持手枪跳到主席台上,把梁善济挤到身后,大声号召说:“选阎锡山为大都督,赞成的举手!”全体议员在惊愕中,相顾举手,一致通过,就这样,阎锡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中国地方军阀大结局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