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裳 - 旧戏新谈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4mb。
书籍内容:
开明文库(第二辑)
开明出版社出版(北京海淀区车道沟八号)
唐山市印刷厂印刷
1994年8月北京第1版
1996年4月北京第8次印刷(印数30,001—38,000)
定价:7.90元
旧戏新谈
黄裳著
2006年12月初樊越录入整理
目 录
徐序 5
吴序 6
章序 7
第一辑 10
评剧家 10
“评剧家”之二 10
京白 11
叫好 12
十万春花如梦里 13
关于川剧 14
关于违故碍戏 16
《水浒》戏文与女人 17
第二辑 20
法门寺 20
关于刘瑾 20
打渔杀家 22
连环套 23
盗御马 24
小生三类 25
安天会 26
新安天会 27
春闺梦 29
青石山 30
朱痕记 31
四进士 32
美人计 33
回荆州 34
截江夺斗 35
祭江 36
西施 37
战宛城 39
骂殿 40
关于《纺棉花》 41
长板坡 43
蝴蝶梦 44
金钱豹 45
一捧雪 46
灞桥挑袍 47
空城计 48
《洗浮山》《霸王庄》《茂州庙》《拿谢虎》 50
第三辑 53
打樱桃 53
得意缘 54
雌雄镖 55
小放牛 57
花田错 58
嫁妹 59
戏凤 60
夜奔 62
别姬 63
第四辑 67
饯梅兰芳 67
念小翠花 68
捧萧长华 69
怀侯喜瑞 70
谈郝寿臣 71
第五辑 73
论马谡 73
论蒋干 74
汤裱褙 75
再谈教师爷 77
诸葛亮与鲁肃 78
大白脸 79
小白脸 80
唐跋 82
后记 82
附记 83
徐序
黄裳兄的《旧戏新谈》将付印,要我写几句话。
大约在前年冬天,我们接到许多读者的信,说《文汇报》的版面太沉闷,希望我们有一点革新,因此我们决定添辟两个附刊,一是《新闻窗》,由梁纯夫兄主编,供应读者一些有关新闻背景的资料。一是《浮世绘》,由黄裳、钦源、梅朵三兄主编,主要的目的是介绍各种新的知识,并提高读者娱乐的水准。这附刊创刊以后,几乎每天有一篇《旧戏新谈》,署的笔名是“旧史”。
因为我对平剧有相当深的嗜好,很多朋友都疑心是我写的,其实,我从来就没有写过“剧评”;像《旧戏新谈》这样清新活泼的的散文,我根本也写不出来。
我自从离开学校后,经常总保持一种运动及一种娱乐,以调剂身心;二十年的记者生活没有毁掉我的康健,主要就是靠这个习惯。娱乐方面,最初是玩留声机,收音机,拍昆曲,最后是浸沉于平剧;那是因为抗战这几年,什么都玩不起了,而偶然又遇着一个在北平很有名的“老票友”,吸引了我的兴趣。那里知道,这玩意儿,竟像吃鸦片做旧诗一样,一靠近,就被它吸住脱不了身。我曾花了整整一年的功夫,去研究平剧的基本组织如音韵、格律、锣鼓等等;后来学唱,学做,更费了很大的精神。这位“正宗谭派”的票友,教起来一丝不苟,一字一腔,都要你学得丝毫不变,而且要考究禲和境界。我那时也深悔搞这无聊的玩意儿,但既经犯了瘾,简直就迷下去了。要不是湘桂大撤退这一幕惊涛骇浪,冲破我苟安的环境,我也许意变成“票友”了。受了这个教训,“复员”回上海以后,就再也不敢提这捞什子。
我不敢说平剧没有它的艺术价值,尤其它的影响之大,到现在还没有一种戏剧能够和它比拟。全国各乡各镇,几乎都有它的影子;甚至南洋各地的侨胞,尽管对国语不大了解,对平剧也一样的爱好。最近我到台湾去游历,各处也都有“票房”和平剧的演出,这后来决不是胜利后跟“五子登科”一起复员去的,沦陷了五十多年,它还是和孔庙城隍庙等等一直保修着的“国粹”,可见它的植根之深了。而且平剧的兴起,当初本来也是一种戏剧的革命,把各地的乡土戏,冶为一炉,成为通俗易解的平民艺术,推翻古典而贵族化的昆曲等等。可惜后来经所谓骚人墨客的改进,把它粗犷的泥土气全消蚀了,活泼可爱的农村艺术慢慢的又变成了庙堂和贵族的点缀品,而且种种人为的格律,抒它捆得死死的,不再有多少生气;一部分演变成上海的整本戏,更是面目全非了。
我对戏剧根本是外行,而又在无意中染上过平剧的瘾,知道它的积习之深,实在看不出它有多大的前途,要改良,除非重把它解放回农村去,但是又谈何容易?所以关于这一类的讨论,我总是让得远远的。
黄裳兄其实也是一个外行。但正因为他是一个外行,才能超脱一切,用活的眼光来看这个死东西,从这个角度里,看到了人生,看出了现实。这是一个很新奇的尝试。
当《文汇报》还没有被扼杀以前,读者每天看完了国内国际的新闻,再读他的《旧戏新谈》,许多面目会浮在眼底,道貌岸然的老生,打诨帮闲的丑角,似乎都另有一番生气。
黄裳兄这个尝试,这一年来给我苦闷的生活以不少安慰。譬如,平剧中即使是夫妻对坐“叙叙衷肠”的时候,涉及一点秘密,马上就“禁声”不语,要做一番警戒的场面。以前我看了,只觉得是多余而不近情理。现在想来,这竟是最深刻的表现。足见言论自由是“古今有之”,调查统计,也并非“于今为烈”了。
徐铸成一九四八年三月
吴序
关于作者
几年前在昆明,从上海的《周报》上,读到黄裳先生关于美国兵的文章,生动的文笔,顿时吸引住了我,从文章里知道作者是翻译官,一个翻译官而写出如此情趣如此风调的文章,想象中此公应该是读书人家的子弟,在大学里读外语系,年纪二十多岁。老实说,在昆明看够了,也听够了翻译官的故事,对之是并不“肃然”,也不肯“起敬”的。一直到读了《关于美国兵》之后,才肃然了一下。
不久,又读到《昆明杂记》,作者特别对于南明史事关怀,惭愧的很,自己在昆明前后住了将近十年,原是抱着搜辑南明史料的大计划去的,十年来虽然先先后后买了百十种书,几百份碑帖,却不曾写过关于昆明,关于南明一个字,不但“此愿竟成虚”,到头来连书和拓本一塌括子都拿去换米了,发了“书归天禄阁,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黄裳 - 旧戏新谈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