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通史》上册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5mb。
书籍内容:

《台湾通史》上册 作者:连横

重印说明

  本书作者连横(1878―1936),台湾省人。作者积数十年之力,搜集有关台湾的中外文献、档案和传闻,作者仿照司马迁《史记》的体例,写成本书。全书有纪四,志二十四,传六十,起于隋大业元年,终于清光绪二十一年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台湾,凡有关台湾的政治、军事、经济、物产、风俗、人物等等都有论列;对大陆人民开拓台湾与台湾人民抗击荷、英、法、日等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叙述尤详。

  作者于1920―1921年曾在台湾将本书分三册出版,国内留传不多。我馆于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曾把它重排出版,现在也不容易找到了。台湾自古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书对研究台湾历史提供比较丰富的史料,现在应读者的要求,将它重版。

  这次根据我馆1945年版重排。当时因条件的限制,误植之处较多,并且当时悉照原版排印,原书只有句读,很多篇完全没有分段。这次趁重排的机会,根据初版作了校勘,凡引用二十四史等史书,也据原书加以校对订正,对全书都加了标点和分段。书中有些统计数字与其总计数明显不符,因原版即系如此,无从核对,只能照排,读者引用时请注意。本书的校点等工作主要由王季康同志担任。我们限于水平,在标点、分段、校勘等方面难免存在错误,希望读者指正。

凡例

  一、此书始于隋大业元年,终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凡千二百九十年之事。网罗旧籍,博采遗闻,旁及西书,参以档案,而追溯于秦、汉之际,故曰通史。

  一、此书略仿龙门之法,曰纪、曰志、曰传,而表则入于诸志之中。

  一、前人作史多详礼、乐、兵、刑,而于民生之丰啬,民德之隆污,每置缺如。夫国以民为本,无民何以立国,故此书各志,自乡治以下尤多民事。

  一、舆地一志,或曰地理,或曰疆域。夫地理属于自然山岳河川是也,疆域由于人为府县坊里是也,故此书仅志疆域,而地理别为撰述。

  一、台湾地名多译番语,如宜兰未入版图之时,曰蛤仔难,或作甲子兰;设厅之际,称噶玛兰;改县之后,又称宜兰。故必照其时之名以记,庶免误会。

  一、台湾虞衡之物多属土名,著者特为考证,释以汉名,疑者则缺。

  一、宦游士夫仅传在台施设之事,若台湾人物则载其一生。

  一、作史须有三长,弃取详略,尤贵得宜。顾台湾前既无史,后之作者又未可知,故此书宁详毋略,宁取无弃。

  自序

  台湾固无史也,荷人启之,郑氏作之,清代营之,开物成务,以立我丕基,至于今三百有余年矣。而旧志误谬,文采不彰,其所记载,仅隶有清一朝,有人郑氏之事,阙而弗录,竟以岛夷海寇视之。乌呼,此非旧史氏之罪欤!且府志重修于乾隆二十九年,台、凤、彰、淡诸志虽有续修,局促一隅,无关全局。而书又已旧,苟欲以二三陈编,而知台湾大势,是犹以管窥天,以蠡测海,其被囿也亦巨矣。

  夫台湾固海上之荒岛尔,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至于今是赖。顾自海通以来,西为东渐,运会之趋,莫可阻遏。于是而有英人之役,有美船之役,有法军之役,外交兵祸,相逼而来,而旧志不及载也。草泽群雄,后先崛起,朱、林以下,辄启兵戎,喋血山河,籍言恢复,而旧志亦不备载也。续以建省之议,开山抚番,析疆增吏,正经界,筹军防,兴土宜,励教育,纲举目张,百事俱作,而台湾气象一新矣。

  夫史者民族之精神,而人群之龟鉴也。代之盛衰,俗之文野,政之得失,物之盈虚,均于是乎在。故凡文化之国,未有不重其史者也。古人有言,国可灭,而史不可灭。是以郢书燕说,犹存其名,晋乘楚杌,语多可采。然则台湾无史,岂非台人之痛欤!顾修史固难,修台之史更难,以今日而修之尤难。何也?断简残编,搜罗匪易,郭公夏五,疑信相参,则征文难。老成凋谢,莫可谘询,巷议街谭,事多不实,则考献难。重以改隶之际,兵马倥偬,档案俱失,私家收拾,半付祝融。则欲取金匮石室之书,以成风雨名山之业,而有所不可。然及今为之,尚非甚难,若再经十年二十年而后修之,则真有难为者。是台湾三百年来之史,将无以昭示后人,又岂非今日我辈之罪乎?

  横不敏,昭告神明,发誓述作,兢兢业业,莫敢自遑。遂以十稔之间,撰成《台湾通史》。为纪四,志二十四,传六十,凡八十有八篇。起自隋代,终于割让,纵横上下,巨细靡遗,而台湾文献于是乎在。洪维我祖宗,渡大海,入荒陬,以拓殖斯土,为子孙万年之业者,其功伟矣。追怀先德,眷顾前途,若涉深渊,弥自儆惕,乌乎念哉!凡我多士,及我友朋,惟仁惟孝,义勇奉公,以发扬种性,此则不佞之帜也。婆娑之洋,美丽之岛,我先王先民之景命,实式凭之。

  一九一八年秋八月朔日台南连横雅堂自序于剑花室

林南强先生序

  台湾背归墟而面齐州,岂即列子之所谓岱舆、员峤耶?志言台湾之名不一,或曰大宛,或曰台员,审其音盖合岱舆、员峤二者之名而一之尔。其地自郑氏建国以前,实为太古民族所踞,不耕而饱,不织而温,以花开草长验岁时,以日入月出辨昼夜。岩居谷饮,禽视兽息,无人事之烦,而有生理之乐,斯非古之所谓仙者欤!抑亦因生齿未繁,乃得以坐享天地自然之利尔。

  闻之故老言,吾族适此之先,尝佣耕于诸番,为之诛荆榛,立阡陌,终岁勤动,不遑宁处,所赢者即节衣缩食之余也。彼坐收十五之税,而常苦不足,终且货其产于我,则我劳而彼逸,我俭而彼奢也。故观夫草衣木食之时,天之福诸番,不可谓不厚矣。使其闭关自守,无竞于人,虽至今啸傲沧洲可也。

  一旦他人入室,乘瑕蹈隙,月进而岁不同,乃彼昏不知,犹懵焉无改。夫因陋就简之习,则其得于天而失于人也固宜。抑又闻之吾先民之垦草此土也,其葬于蛇豕之腹,埋于榛莽之墟者,不知凡几,故又呼之曰埋冤。然卒底于成者,则前仆后继惨淡经营之力也。讫于今休养生息数百年,取益多而用益宏,食者众而生者寡。虽然微大力者负之而走,吾知乔木先畴犹将易主,而况巧拙相悬,强弱异势乎?彼深山穷谷中雕题凿齿之遗,固已窃笑于旁而议其后矣。世之读此书者,其亦念筚路蓝缕之勤,而怃然于城郭人民之变也哉。

  丙辰夏五东宁林资修序于雪峰之麓

徐仲可先生序

  左丘明作《春秋传》,以三十卷括二百四十年之事,于会升贤之。司马迁作《史记》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台湾通史》上册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