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崛起前传:自我意识与人类智慧的开端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机器崛起前传:自我意识与人类智慧的开端
01 第一部分 牛顿的苹果
第一章 你我眼中的不同
第二章 概念化的世界
第三章 语言的留白
第四章 “相安无事”的矛盾
第五章 “逼出来的”问题和答案
02 第二部分 原罪或虚妄
第六章 爱因斯坦“七二法则”与周期律
第七章 自我肯定需求与认知膜
第八章 我自岿然不动
第九章 决定论与自由意志
第十章 泡沫与愿景
03 第三部分 青萍之末
第十一章 为什么是智人
第十二章 意识的起点
第十三章 自我意识与高级智能
第十四章 理解何以成为可能
第十五章 扬帆启航
04 第四部分 “孟母三迁”
第十六章 个人认知的跃迁
第十七章 生而得之的善意
第十八章 立志与励志
第十九章 教与学的神奇
第二十章 美学与认知膜
05 第五部分 如如走天涯
第二十一章 思维规律
第二十二章 蹒跚而来
第二十三章 神经网络
第二十四章 蓦然回首
第二十五章 走向何方

参考文献
01 第一部分牛顿的苹果
伏尔泰在《牛顿哲学原理》中曾讲过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牛顿在树下苦思冥想,正当他思考究竟是何种无形而神秘的力在拉动行星绕太阳转动时,一颗苹果从树上落下,激发了他的灵感,让他揭示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故事虽无从考证,但也算是一段有趣的名人逸事,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牛顿能从一个苹果落地的事件中得到灵感,继而揭示出万有引力定律呢?
我们不妨大开脑洞,猜想一下牛顿的思维过程。一颗苹果从几米高的树上落下,苹果与牛顿的脑袋碰撞后会产生一个水平方向的速度分量,使得苹果水平方向弹出去一段距离。如果这是一棵几十米高的树,苹果就会弹出更远的距离,那么如果树高几百米呢?几千米呢(假设牛顿的脑袋足够硬)?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可以大胆推测,只要苹果从足够高的地方落下,水平方向的速度分量足够大,那么苹果就可以像月亮一样一直绕着地球飞行而不落地!苹果下落(地上发生的事)和月亮绕地球飞行(天上发生的事)都是因为同一个力——万有引力!
第一章你我眼中的不同
有些时候,眼见也不一定为实,不同的人面对同一对象可能产生完全不一样的解读。在图1-1中,你看到的是一只白色的花瓶还是两张黑色的人脸?图1-2中究竟画的是一只兔子还是一只鸭子?图1-2是非常著名的《鸭兔图》,从心理学上讲,“鸭兔图”是格式塔心理学上的典型例证,即表明“整体决定部分的性质,部分只有依存于整体才有意义”。在哲学上,哲学家以此来思考感觉与认知的关系。比如,维特根斯坦(L. J. Wittgenstein)在《哲学研究》中就借助该图来说明“如果同一个对象可以被看成是两个不同的东西,那么,这就表明知觉并不是纯粹的感觉”这一哲学观点。
图1-1 第一眼看到的是花瓶还是人脸?
图1-2 这是一只鸭子还是兔子?
两可图、错觉图的例子有很多,这也反映出当我们的关注点游离到不同位置时,我们就会产生不同的倾向,进而对这些图片产生联想,从而看到不同的内容,这正是人类思维滑动性的表现。图中的任一局部可能不会引起歧义,但组合在一起就会让人产生不一样的感觉。正因为如此,格式塔心理学派着重完形而否认元素,主张相对论而反对绝对论,并认为整体不等于而是大于部分之和。
图1-3 引力弹弓效应
在物理学方面,如果我们想要发送一架飞行器到太阳系的边缘,应该如何实施?当然,一种直接的方法便是装载足够多的燃料,但“足够多”目前而言只能是一个理论数值,对应到实际应用中,可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还不太能真正操作。于是聪明的人类就提出了“引力弹弓效应”,如图1-3所示:理论上,我们只要能充分利用椭圆轨道和行星的引力作用,通过计算,在合适的时间点利用引力,飞行器就能弹射到更外层的轨道,只需少量燃料,就可以达到目的。
再比如冲浪运动(见图1-4),海浪的能量主要与浪的周期、浪的高度和海底的地质结构相关,理论上讲,如果懂得利用海浪的能量,冲浪者的动能就能够越来越大,速度也能越来越快,但冲浪者自身需要耗费的化学能其实并不大。
在上面两个例子中,人们都是通过滑动性实现了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与物理科学原理的关联,并通过物理模型的建构,解决了问题。
还有,在商业中,我们常常说的“风口”也有类似的原理(见图1-5),我们可以通过环境的推动力,帮助企业更好更快速地发展,这就比单枪匹马地拼搏要有效得多。
图1-4 优秀的冲浪者懂得借助浪潮的力量
图1-5 “只要站在风口,猪也能飞起来!”(1)
从这些例子中我们也感受到,人类总是懂得利用外界环境的助力,通过巧妙的方式达到看起来似乎不可能完成的目标,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进而能够在相应的价值体系里变得强大。
在微分方程中,沿着某一方向是稳定的,另一方向是不稳定的临界点(critical point),叫作鞍点(saddle point)。鞍点是处于弧面的极点,在这个点上的状态是极不稳定的,非常容易滑向某一方。人类具有“自由意志”的重要因素,就是因为在人类思维中鞍点随处可见。对人类思维来说,思维在鞍点的两可状态下,只用消耗很少的能量就可能达到其他完全不同的状态。刺激反应应该是多种输入产生一种输出,而非单一输入对应单一输出这种简单的刺激模型,而且刺激的输入往往很复杂且不尽相同。比如在图1-6中,一支箭矢射来,我们的反应肯定是要躲,但这个躲的方向可以向左向右或者向下,等等,那么这种躲避的选择是不是决定论呢?
图1-6 躲避箭矢可以跳起或蹲下,或者左右闪躲
这当然是与内部状态有关,但我们仍然可以问,为什么是向左而不是向右呢?实际上这些选择之间的差异非常小,内部差异可能只需要一点点细微的不同就会导致不同的方向,甚至是在内部状态没有任何差别的情况下,既可以向左又可以向右。这其实也可以是多对多的关系,比如弓箭有材质的差别,或钝或锋利,还可以只是3D画面中看到的幻觉,都会让我们产生出躲避的反应。不管是哪种弓箭,我们的认知内部首先将之转换为“危险”,针对危险再转换成躲避的具体动作。这一活动链条就与物理世界的活动很不一样了。就选择而言,其中能量消耗的差异非常小,但表现出来的效果却可能完全不同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机器崛起前传:自我意识与人类智慧的开端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