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与地域文化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7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宋词与地域文化/陈未鹏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7
ISBN 978-7-5161-7281-0
Ⅰ.①宋… Ⅱ.①陈… Ⅲ.①地方文化—影响—宋词—文学创作研究—中国 Ⅳ.①I207.2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300990号
出 版 人 赵剑英
责任编辑 侯苗苗
特约编辑 孙洪波
责任校对 石书贤
责任印制 王超
数字编辑 冯明明
出 版
社 址 北京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邮 编 100720
网 址 http://www.csspw.cn
发 行 部 010-84083685
门 市 部 010-84029450
经 销 新华书店及其他书店
印 刷 北京君升印刷有限公司
装 订 廊坊市广阳区广增装订厂
版 次 2016年7月第1版
印 次 2016年7月第1次印刷
开 本 710×1000 1/16
印 张 18.5
插 页 2
字 数 304千字
纸书定价 69.00元
凡购买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图书,如有质量问题请与本社营销中心联系调换
电话:010-84083683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内容简介
本书以人地关系为视角考察宋词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将时间的历时性与空间的共时性研究相结合,属文学与地理学的交叉学科研究,研究思路从评估地域文化对于宋词创作的影响和定位宋词在地域文化建构中的角色双向维度展开,以“文体”为突破点,深入探讨地域文化对于各种文体(诗、文、词等)的不同影响,并且论证了文体对于地域文化的“选择性表述”问题,提出了都市、南方两大地域类型概念,论证了这两大地域类型对于宋词的风格取向、文体特质的塑造和规范。
作者简介
陈未鹏,男,1980年生,福建莆田人,2002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获理学学士。2005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2008年获苏州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为《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副编审。已在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三十余篇。主要从事地域文学、编辑学研究。
序一
杨海明
地域文化与文学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诗经》十五国风即是依据地域加以分类的,《楚辞》的命名也浸润着浓郁的地域色彩。此后历代作家的实践不断展现出地域文化对文学创作的深刻影响。而从《左传·季札观乐》论各国风诗始,到南朝刘勰《文心雕龙》“江山之助”、《隋书·文学传序》“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再到近代刘师培《南北文学不同论》等论述,也在理论层面丰富了人们对地域文化与文学关系的认识。
进入21世纪,地域文化与文学的关系研究获得了新的生命活力,相关学术成果不断涌现,地域文学文献资料的挖掘与整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地域文学史的著作大量问世,“文学地理学”作为一个新兴学科逐渐成熟。这是文学研究不断深入的必然结果。的确,运用地域文化的视角解读文学,可以有许多富有意味的发现。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的《试论唐宋词所带有的“南方文学”特色》(《学术月刊》1984年第1期)、《试论唐宋词中的“南国情味”》(《文学遗产》1987年第1期)等论文,即试图从地域文化的视角来诠释唐宋词文学现象,从而揭示唐宋词与南方地域文化之间的密切关联。当然,我的论述只是一个尝试,唐宋词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尚有许多值得开拓的学术空间。值得高兴的是,陈未鹏博士的这部《宋词与地域文化》,在地域文学理论和唐宋词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是书立足于前人的研究基础,但又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第一,它对地域文化的概念加以拓展和深化,提出了地域文化类型的概念。作者认为,地域文化不一定只能依托于某个具体的地域,具有鲜明的共同特征的地理单元也可能孕育相同的地域文化。作者以“都市”为例,认为词体的产生与发展,与都市地域文化有着紧密的互动。第二,作者将动态性的视角引入地域文化与文学的关系研究之中。当时代推移情境变迁,会使得原有的地域文化产生变更,而当词人游历于不同的地域之间,又经历着不同地域文化的转换。地域文化的变更转换,往往引起创作的新变。作者的研究,是对此前学术界习惯于对地域文化作静态性的描述与考察的一种深化。第三,作者不仅关注地域文化对于宋词的影响,也关注宋词反作用于地域文化的一面。作者将对地域文化与文学的关系,细化到具体的文体(宋词)加以研究,辨析不同文体与地域文化之间亲疏远近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关注宋词在构建地域文化方面的作用与价值。因此,就整体上看,本书有着勇于开拓的学术价值与创新意义。
当然,宋词与地域文化的研究,还有许多值得探究的问题。陈未鹏大学本科阶段学习的是地理学专业,硕士博士专业均是中国古代文学,跨学科的学习经历,酝酿出《宋词与地域文化》的学术成果。期待陈未鹏博士能以《宋词与地域文学》的出版为起点,继续努力,扎实稳健地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学术道路。
序二
陈庆元
在号称“八闽”的福建,“八闽”之一的莆田有点特别。唐五代之前,现在的福建只有“七闽”,北宋建立兴化军,始有“八闽”之说。宋称兴化军,元改兴化路,明清一直叫莆田府,与其他各府平起平坐,其辖区,基本上就是莆田、仙游两县,大约就是现在莆田市的范围。1911年至1949年之后的一段时间,莆田、仙游两县的行政归属,变化多端,鼎盛时称莆田地区,治所在莆田县,把闽清、永泰、福清、长乐、平潭诸县都划过来;最可怜的时候,“府”一级的行政单位——专区被撤销,莆田、仙游两县归到泉州地区去了。转来转去,过了几十年,20世纪80年代,莆田、仙游又回到宋元明清的基本建置,即在两县的基础上建立莆田市。今天的莆田市虽然下属的“县级”单位多了,但仍然不出莆、仙两旧县的区域。
行政区的划分,固然有自然地理的因素,如以山、河为界,但是文化地理的因素也很重要。宋代莆、仙有三绝:子鱼、西施舌、十八娘。子鱼,产于江口,又称“通应子鱼”或“通印子鱼”,其肉细嫩;西施舌,产于近海的一种蚌类,其肉细滑;十八娘,荔枝品种之一。宋代文人对此三绝津津乐道,诗文别集和笔记都有载述,莆人也引以为豪。明朝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宋词与地域文化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