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而论道 王向远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名家讲堂》出版前言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顺应改革开放的时代潮流,在上世纪最后二十年开始起步发展,到现在为止的三十多年时间里,已经有了丰厚的知识产出和思想建树。它的异军突起,是当代中国一道引人瞩目的学术文化景观,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进中国的鲜明印证,也是当代中国学术文化繁荣的一个重要表征。
三十多年的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史已经表明,要在人文研究及文学研究中建立世界观念和视野,要把中国文学置于世界文学背景下加以考察和研究,要把外国文学放在中国文化立场上加以审视和阐发,要连接中外文学,要打通文学研究与其他学科的壁垒,要把细致微观的实证研究与高屋建瓴的理论建构相结合,那必然会走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在这里,“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存。“比较文学”是学术观念、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世界文学”则是学科资源与研究视野。它在贯中外、跨文化、通古今、越科界的学术视阈与研究方法上的优势,使其无可替代地成为当代中国学术文化中最有时代性、最有包容性、最有创新性的高端学科之一。
事实上,近二十年来,中国的比较文学不仅在中外文学关系史研究等方面生产了大量的新知识,而且逐步建立了既有中国特色又具有理论普适性的学科理论系统,逐步完善了比较诗学、中西比较文学、东方比较文学、翻译文学等分支学科,在学术成果的质与量上已居世界各国之首,还全面进入了大学中文系、外文系文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从而使中国比较文学成为当代世界比较文学的重心和中心,代表着世界比较文学兼收并蓄、超越学派的第三个发展阶段。
收在这套《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名家讲堂》的作者,在当代中国比较文学学术史上,是继季羡林、乐黛云等老一辈学者之后的第二代学人。这些作者固然只是第二代学者中的一部分,却有相当的代表性。他们现年多在四十五至六十五岁之间,从学术年龄上说大体属于中壮年,都是各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和学术带头人,大都在1980年代后走上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之道,1990年代后崭露头角或脱颖而出,进入二十世纪后的十几年里,更成为我国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术界的中坚力量。他们有幸拥有了可以安心治学的环境,赶上了数字化、信息化的新时代。既抬头看世界,又埋头务笔耕,既坚持学术的严谨,也保持思想的活跃,充分展示了中国学者的文化立场,充分发挥了中国学者的学术优势和想象力、思考力、创造力,取得了与时代要求相称的成果。这些成果不仅是个人学术履历的证明,也是对中国学术文化史上的一份奉献,更成为新时代“国人之学”即“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名家讲堂》二十卷,选题上以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学科理论为主,以讲述和示范学术方法为要,涉及比较文学与翻译文学基本理论、比较诗学、东方文学及东方比较文学、西方文学及中西文学关系、世界文学总体研究等方面。各卷均按一定的范围和主题,将作者有原创性、有特色的成果收编起来,将大学讲堂搬到书本上来,以读者为听众,以写代“讲”,以言代“堂”,深入浅出,以雅化俗,汇集中国比较文学第二代学者中的代表人物,以使五指成拳、十指合掌,形成大型丛书的规模效应,得以占书架之一角,入读者之法眼,从一个侧面展示近年来中国比较文学的新进展和新成果。而且,不同作者及著作之间也可以相互显彰、相互映照、相互补充,读者也可以在异中见同、同中见异,在参读和比照中领略五彩缤纷的文学世界和世界文学,得窥比较文学殿堂之门径。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名家讲堂》的编辑出版,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的资助和中央编译出版社的支持,编者和作者深表谢意!
愿“讲堂”满座,愿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术事业更加繁荣!
王向远
2014年4月20日
目录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名家讲堂》出版前言
自序:我的比较文学与翻译文学研究的十五个关键词
上编 比较文学论“国人之学”即是“国学”
涉外学术研究是中国文化外传的有效途径
中国东方学“实”至而“名”未归
中国“东方学”:概念与方法
比较文学学术系谱中的三个阶段与三种形态
中国比较文学百年史整体观
“跨文化诗学”是中国比较文学的形态特征
世界比较文学的重心已经移到了中国
应该在比较文学中提倡“比较语义学”方法
比较文学史上的宏观比较方法论及其价值
“宏观比较文学”与本科生比较文学课程内容的全面更新
打通与封顶:比较文学课程的独特性质与功能
“民族文学”与“国民文学”范畴析论
我如何写作《中国比较文学研究二十年》
《比较文学学科新论》韩文版序
《比较文学系谱学》韩文版序
下编 翻译文学论翻译文学的学术研究与理论建构
翻译文学史的理论与方法
从“外国文学史”到“中国翻译文学史”
“翻译文学史”的类型与写法
一百年来我国文学翻译十大论争及其特点
五四前后中国的日本文学翻译的现代转型
我国的波斯文学翻译应该受到高度评价
近百年来我国对印度古典文学的翻译与研究
近百年来我国对印度两大史诗的翻译与研究
什么人、凭什么进入《中国翻译词典》?
东方古典文学的翻译及相关问题
理论文本与诗性文本之间
译介学及翻译文学研究界的“震天”者—谢天振
“创造性叛逆”还是“破坏性叛逆”?
翻译学·译介学·译文学
《审美日本系列》(四卷)翻译感言
日本古典文论选译(古代卷、近代卷)译者总后记
夏目漱石《文学论》译者后记
大西克礼美学三部曲《物哀·幽玄·寂》译者后记
翻译的快感
后记
自序:我的比较文学与翻译文学研究的十五个关键词
此次编辑《坐而论道---王向远教授讲比较文学与翻译文学》的论文集,使我有机会对以往的研究工作加以回顾和整理。在二十多年来的比较文学与翻译文学领域中,我写了关于学科史、学科理论、个案研究的一系列专著和论文,要以简短的文字加以梳理与说明,也并非轻而易举的事情。一个较为便捷的办法就是找出相关的关键词,并以此为中心加以概括。对于学术理论研究而言,关键词,即重要的概念和范畴既是研究的核心词,也是基本的落脚点或归结点。归根到底,理论的创新是思想的创新,思想的创新是表达方式的创新,表达方式的创新是语言的创新,语言的创新的标志是概念范畴的创新与更新。这么说来,还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坐而论道 王向远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