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趣读·老城记:老北京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9.1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本书由“ePUBw.COM”整理,ePUBw.COM 提供最新最全的优质电子书下载!!!
封面
本书由“ePUBw.COM”整理,ePUBw.COM 提供最新最全的优质电子书下载!!!
第一辑 皇城旧影,细数老北京内九外七的故事
赵迅:天坛,明清皇家祭天祈谷之所
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位于北京天桥南大街和永定门内大街东侧,正阳门和崇文门以南。每年冬天、正月上辛日和孟夏(夏季的首月),皇帝要到天坛举行祭天、祈谷和祈雨的仪式。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之后,仿南京旧制,营建宫殿坛庙,于永乐十八年(1420)在北京南郊(当时尚未修建外城,正阳门以南即属郊外)建天地坛,合祀皇天后土,嘉靖九年(1530)恢复四郊分祀,将天地坛专门用做祭天祈谷之所,于嘉靖十三年(1534)正式改名天坛。到了清乾隆年间,再次经过改建和扩建,更增强了祭祀性建筑的效果。
天坛面积广阔,占地273万平方米,约等于北京外城的十分之一,故宫的两倍或北海的四倍,它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形式最精美的一处坛庙建筑群,为中国建筑史增添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清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进入北京,随后便侵占了天坛,这是天坛遭外兵进入之始。以后在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进北京时,英美侵略军在天坛建立总兵站,天坛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祭器祭具被大量掠夺盗劫。军阀混战时,张勋曾在天坛祈年殿设司令部,民国六年(1917)七月初,段祺瑞和张勋的军队在北京巷战,天坛也成了战场。
早在民国二年(1913),当时的外交部曾发行过专供外国人游览天坛的“介绍券”,到了民国七年(1918)才开始发售一般游览券,是为天坛公开开放之始。
新中国成立前,天坛由于遭受长期的摧残破坏,已是残破不堪,到处荒芜一片。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加以大力修葺,维修了建筑物,清理了荒草,进行了大面积的绿化,将天坛改变成人们的游憩场所。
天坛祈年殿
随着封建社会的消亡,天坛已失去了原有的作用。但是古代匠师们在建筑工程技术和艺术上的智慧和卓越的创造力,却凝聚在绚丽壮观的红墙、白石、蓝瓦之中。坛内遍植古柏,苍郁蔽天,更加衬托出建筑物的壮丽。每当人们在天坛里徜徉,沉浸在美好享受中的时候,总要为我们祖先所创造的灿烂文化而骄傲,为生长在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而自豪。
《天坛》
贾永琢、姜为田:日坛,明清皇家的祭日之地
日坛是皇家坛庙,皇家非常重视对日坛的保护。明朝时在日坛建有奉祀衙署,负责守护。清自清初至道光年间,亦长期设有坛护官员十多人负责护理。清时规定:各坛庙如有损坏,该管官员须即具报,如延迟不报,以致盗失砖石木柱等物,则将该管官题参议处。由于管理制度严格,在清朝道光之前,日坛的所有建筑及花木均未受到人为的破坏。
最后一次皇帝祭日是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自此之后,皇家祭日之礼逐渐废弃,护坛官员随之撤销,皇家禁地一变而为无人看管的野刹,以致坛内的祭礼器具和文物均被盗一空,就连大钟也不知去向。加之后来又失一次大火,三间棕荐库被烧掉两间,钟楼也被烧掉一层,故到清末,日坛内外已是一片荒凉。
1911年辛亥革命后,民国成立,清帝逊位,日坛仍是无人过问。在军阀混战的年代,坛内房舍多被军队占用。从此日坛更遭厄运,外围墙多处坍塌,残存的钟楼全部颓毁,祭台上的方砖失去大半,西天门与北天门外的照壁不知踪影,坛内外杂乱不堪,荒草达数尺之高。日坛西北边成了荒坟义地,那里坟丘密挤,不知埋葬多少层死人。乱草丛中,白骨到处可见。1928年,当时的中共北平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长马骏被反动政府杀害,其遗体即被埋葬在这片荒冢之中。解放战争时期,日坛的大部分房舍为国民党政府的一个军分管会尉官差遣队占用,有50亩土地被出租,另有20亩为天然博物馆附属日坛苗圃占用。北平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军队为构筑城防工事,把坛外的苍松古柏砍伐殆尽,明时所说的“黑松林”从此消失,日坛内的大树也被砍伐许多。那时的日坛,虽然离朝外大街很近,但却成了野狗、野鼠和黄鼠狼的天下,其荒凉景象令人望而生畏。
《日坛旧貌》
郑振铎:太庙,最早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
和中山公园的热闹相陪衬的是隔不几十步的太庙的冷落。不知为了什么,去太庙的人到底少。只有年轻的情人们,偶尔一对两对的避人到此密谈。也间有不喜追逐在热闹之后的人,在这清静点的地方散步。这里的柏树林,因为被关闭了数百年之后,而新被开放之故,还很顽健似的,巢在树上的“灰鹤”也不曾搬家他去。
太庙所陈列的清代的各帝的祭殿和寝宫,未见者将以为是如何的辉煌显赫,如何的富丽堂皇,其实,却不值一看。一色黄缎绣花的被褥衣垫,并没有什么足令人羡慕。每张供桌上所列的木雕的杯碗及烛盘等,还不如豪富人家的祖先堂的讲究。从前读一明人笔记,说,到明孝陵参观上供,见所供者不过冬瓜汤等极淡薄贱价的菜。这里在皇帝还在宫中时,祭供时,想也不过如此。是帝王和平民,不仅坟墓里同为枯骨,即馨享的也不过如此如此而已。
《北平》
许地山:上景山
无论哪一季,登景山,最合宜的时间是在清早或下午3点以后。晴天,眼界可以望到天涯的朦胧处;雨天,可以赏雨脚的长度和电光的迅射;雪天,可以令人咀嚼着无色界的滋味。
在万春亭上坐着,定神看北上门后的马路(从前路在门前,如今路在门后),尽是行人和车马,路边的梓树都已掉了叶子。
不错,已经立冬了,今年天气可有点怪,到现在还没冻冰。多谢芰荷的业主把残茎都去掉,教我们能看见紫禁城外护城河的水光还在闪烁着。
神武门上是关闭得严严的。最讨厌是楼前那支长得很的旗杆,侮辱了全个建筑的庄严。门楼两旁树它一对不成吗?紫禁城上时时有人在走着,恐怕都是外国的旅人。
皇宫一所一所排列着非常整齐。怎么一个那么不讲纪律的民族,会建筑这么严整的宫廷?我对着一片黄瓦这样想着。不,说不讲纪律未免有点过火,我们可以说这民族是把旧的纪律忘掉,正在找一个新的咧。新的找不着,终究还要回来的。北京房子,皇宫也算在里头,主要的建筑都是向南的。谁也没有这样强迫过建筑者,说非这样修不可。但纪律因为利益所在,在不言中被遵守了。夏天受着解愠的熏风,冬天接着可爱的暖日,只要守着盖房子的法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民国趣读·老城记:老北京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