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字如面》---刘娜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图书在版编目( C I P )数据
见字如面 / 刘娜著. -- 北京 : 台海出版社,
2022.1
ISBN 978-7-5168-3092-5
Ⅰ. ①见… Ⅱ. ①刘… Ⅲ. ①书信集-中国-当代
Ⅳ. ①I267.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21)第221991号
见字如面
著 者:刘 娜
出 版 人:蔡 旭 封面设计:@刘哲_NewJoy
责任编辑:徐 策划编辑:刘 洁 牛宏岩
出版发行:台海出版社
地 址:北京市东城区景山东街20号 邮政编码:100009
电 话:010-64041652(发行,邮购)
传 真:010-84045799(总编室)
网 址:http://www.taimeng.org.cn/thcbs/default.htm
E-mail:thcbs@126.com
经 销:全国各地新华书店
印 刷:众鑫旺(天津)印务有限公司
本书如有破损、缺页、装订错误,请与本社联系调换
开 本:880mm 1230mm 1/32
字 数:170千字 印 张:8
版 次:2022年1月第1版 印 次:2022年1月第1次印刷
书 号:ISBN 978-7-5168-3092-5
定 价:42.00元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目录
隔代养育——找到你生命的那只蝴蝶
原生家庭——成长就是对父母去神化
懵懂早恋——父母心中魔兽的投射
寒门逆袭——认命的勇气和改命的毅力
长姐如母——人世间最疼的苦
父母婚姻——不当他们的说客
恋爱创伤——门外没有别人,只有我们自己
卑微的爱——因为爱而变好
不对等的爱——原来是一个人的独角戏
压抑自我——会愤怒才会救赎
被遗弃的孩子——你有不原谅的权利
亲情冲突——我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面子
母女战争——读懂那个一身毛病的女人
复婚问题——女人要先学会爱自己
再次婚恋——二婚女人的三大禁忌
无爱婚姻——播种荆棘开不出百合
爱情与道德——没走到底也没关系
亲情淡漠——婆婆是远方的客人,丈夫是身边的爱人
父母爱情——没有金刚之怒,不见菩萨慈悲
离婚不离家——人间最疼的尴尬
职场虐恋——爱上男领导
患病的妈妈——有病不是你的罪
生活仪式感——不必向男人乞讨爱
婆媳矛盾——学会给亲情估价
赌徒丈夫——不给寄生虫当宿主
女性成长——一个人幸运的前提,是有能力改变自己
直面伤痛——我们要对自己的感受负责
隐忍的妻子——找到勇敢而非完美的自己
沉默的爱人——爱一个人,就要看见他的历史
丧偶式育儿——婚姻单靠一个人努力,是无法幸福的
亲子关系——孩子不是报仇的工具
序言
我生于1981年。
那是一个没有网络,电话也不普及的年代。
人与人若要相见,需要坐火车、汽车或轮船,披星戴月,昼夜赶路,翻山越岭,方可见上一面。
亲人之间,相隔两地,平日里都靠书信往来。
我家在河南,我母亲的大姐,也就是我大姨,被招工进了钢厂,从湖北、四川辗转到上海宝钢集团,才算安定下来。
犹如每个大家庭的长姐一般,远在异乡的大姨非常顾家。她几乎每隔一两个月,就会从上海给我们寄邮件回来:有时是或新或旧的衣物,有时是或多或少的钱款,有时是乡村买不到,但我患肺结核的母亲急需的药品。
不管寄什么来,大姨都会附上一封信,说说上海那边的情况,鼓励我们好好学习。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大姨的来信,犹如贫困而粗粝的生活中一道充满希望的亮光,不仅总在关键时刻帮助我们那个小家渡过难关,而且凿通了少年的我与外界之间的一堵墙。
在那农田和村庄,粮食和庄稼,闭塞和偏见之外,还有一个遥远而崭新的世界。
我还没有去过那个世界,但那个世界一定存在,且与故乡的风光不同。
大概怀着对新世界的向往,我踏上了刻苦而自律的求学路,成了我们那个三乡交界的贫困小村里,第一个考上本科的大学生。
到大学报到的第三天,我收到了一封来自北京的信。
怀着好奇,打开一看,竟然是我高中时暗恋的一个男孩子写来的。
我欣喜若狂,却没有勇气把内心的想法讲给他听。年少的自卑和困顿,让我不敢面对真实的自己,就顾左右而言他,用极其晦涩难懂的语言给他回了一封信。
没有想到,他的回信很快到来。他用质朴而温暖的笔调,给我讲了学校的趣事、北京的见闻、读书的感悟,当然还有,每个18岁的男生都会遇见的烦恼和哀伤。
我们开始了频繁的书信往来。
尽管,我一直没有勇气向他表白,而他自己好像也一直活在某种困境里,距离上的遥远和情感上的羞涩,让我们彼此无法互相搭救,但他的时常来信,依然成了我青春岁月里某种堪称信念的东西。
我读了他推荐的不少书目,在读书后开始练笔,给很多报纸投稿,大学期间就发表了数万字的文章。
因为他读的是新闻学,毕业后就当了记者。而学历史的我在大学毕业后,竟然阴差阳错进了报社,如他一样,也当了记者。
我们失散在青春里,但某些温热且顽强的东西,一直保留了下来。
比如,关于读书和写信,关于青春和致敬,关于遥遥相望的牵挂和羞于启齿的一代人的情感。
到了报社后,我工作的第一个部门是新闻热线部,其中一个任务,就是接收读者来信。
那是纸媒的黄金时代,读者对媒体有着天然的敬仰和信赖。
来信的读者特别多,我读着那些书写或工整或潦草,文字或朴素或激愤的信件,总会想起已经去世的大姨,还有走散的那个男同学。然后,一个人坐在办公室里,逐一给来信的读者回复,就像完成某种仪式,或填补某种遗憾。
再后来,我成了报社最火的栏目——情感专栏的主编,通过书信和电邮,和各种各样的读者进行情感交流,听了很多爱恨情仇的故事,也读了很多缠绵悱恻的来信。
为了给更多读者提供情感和心理的支撑,我读了心理学。也为了让写作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的题材和禁锢,我在38岁那年辞了职。
我开了自己的公众号“闲时花开”,并在公众号里开了一个专栏叫“娜姐来信”。
我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重访旧时光,阅读他人、他事和自己。我一次次把自己打开,也一寸寸走近更多人。
我在别人的故事里,看见了自己的疼痛和眼泪;我也用自己的理解,陪伴更多人挨过长夜和困境。至今我都不清楚,我和来信的读者,到底是谁救赎了谁。
或许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见字如面》---刘娜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