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难时代:亲历美国大萧条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9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艰难时代:亲历美国大萧条
作者:[美]斯特兹·特克尔
ISBN:9787508667256
中信出版集团制作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诸位亲朋好友以及为数众多的陌生人都不吝赐教,给我良多建议。没有他们的预感和提点,就不会有这本书。这些人包括:Richard Lamparski,Robert Cromie,Herman Kogan,Mike Royko,Lew Frank Jr., Lucy Fairbank,Robert Sherrill,Phyllis Jackson,James Patton,Clifford Durr, Virginia Durr,John Dierkes,Lou Gilbert,Phil McMartin,Sanka Bristow,Harry Bouras,King Solomon,Brendan McMahon,Earl Doty,Lou Abraham,Elizabeth Cooper,Jesse Prosten,Leon Beverly。
和前一本书《断街》(Division Street: America)一样,Cathy Zmuda将数十万个口述单词转录成纸面内容,不过她的付出远不止于此。她从编辑的角度提出建议,提供了一个我自己很可能会忽视的视角。
请假期间,WFMT广播电台的同事,尤其是Norm Pellegrini、Ray Nordstrand和Lois Baum非常体谅我,而且巧妙地填补了我留下的空白。多亏他们,让我的日常节目以及重播节目听上去有了一丝时代性。此外,我还要感谢Jim Unrath在工作职责以外的付出,在令人难忘的穿越阿肯色州之旅中,他既是同伴又是司机。
在此,我要向编辑Andre Schiffrin致以特别的谢意,正是他的创意成就了这本书。字里行间都能读到他的坚持和鼓励。还要谢谢他的同事Verne Moberg和Linda Faulhaber,他们始终对繁琐工作怀抱着热情——向他们致敬。
前言(1986年,1月—2月)
苦难的日子,别再来了……
写下这几个字,史蒂芬·福斯特(Stephen Foster)的那首歌就开始在脑子里肆无忌惮地回旋。
这是1986年初,我却想起了“肮脏的三十年代(Dirty Thirties)”。很多年前,有一位议员就是这样定义那阴沉黯淡的十年的,我们将在本书中读到他的回忆。
为什么这会引发我们的回忆?《六点钟新闻报道》和最知名杂志的财经板块都在讲,通过政府的新闻稿来看,形势从未好转。即便是“繁荣年(boom year)”这个词也只是偶尔出现在标题中,权作一种乐观的预言。
没错,还有一些不大正式的警告严肃登场,都和“赤字”有关。除了这些通常无人相信的预言,没什么会让人失眠的事情。这个词比较晦涩难懂,会计才用得到。它同“饥饿”和“无家可归”完全不一样。这些让人不舒服的字眼总是出现在讲述“人情冷暖”的专题报道中,边上就是八卦专栏和戏剧新闻。
最开始出现了一些重大的情况。先来看看股市。“股市再次上涨12点……将道琼斯工业指数推向新高,说明对未来经济增长和公司收益的乐观情绪依然高涨。”再来看看道琼斯指数。看看公司的广告,“责任”充斥其中。看看工商管理学院毕业生容光焕发的脸庞,他们煞有介事地拿着公事包,乘车赶往忙乱的办公室或是去更加忙乱的议院上班。
此外,还会不可避免地看到电视摄像机拍到的农民。你就知道这么一位:那是一个绝望的爱荷华人,杀死了自己的邻居,然后自杀。我记得一位银行小官员也曾遭遇这种事。这也不是他的错,他和杀死他的人一样心神错乱。这样的命运是他们自己不能左右的。
犹尼昂县拥有南达科他州最富庶土地。上个月,这里农场主住宅管理局(Farmers Home Administration)的一位年轻官员在自己的妻子、儿女及宠物狗熟睡的时候杀死了他们。随后,他去了自己的办公室,开枪自杀。他留下一份遗嘱:“这份工作给我很大压力,让我左边头痛。……”因为他是外地人,农场主住宅管理局显然认为比起南达科他当地人,他会更愿意以强硬的态度对待那些还不上贷款的本地农场主,所以将他派遣到本州各处去工作。
“我朝谁开了枪?”穆勒·格雷夫斯(Muley Graves)惊呼道。他是斯坦贝克(Steinbeck)笔下一个几近癫狂的“奥客”,被“拖拉机”赶离了自己的土地。镇上的银行职员回答道:上帝啊,我也不知道。他自己都快要疯掉了。
穆勒是三十年代的一个小农户。那个爱荷华人是八十年代的一个小农户。他们之间虽然隔了半个世纪,但导致他们穷途末路的原因却是一样的:还不起钱。
自大萧条以来,还没有个体农场主经受过这样的艰难与绝望。数以万计的人越来越消沉,正品尝着愤怒的葡萄。如果政府不施以援手,他们就会从别人那里寻求帮助。因此,身边总是不乏骗子的存在。
科尔尼,内布拉斯加州——在一间寒冷黑暗的粮食仓库里,二百个来自中西部的男男女女蜷缩在毯子底下,认真地听一个高个子男人讲话。他身穿黑色西装,信誓旦旦地表示要拿起武器保卫一无所有的农户。三十二岁的拉里·汉弗莱(Larry Humphrey)长相英俊,还带着点儿稚气。他说道:“基督告诉我们,他来并不是叫地上太平,乃是叫地上动刀兵。当银行体系垮掉,亮出武器是再理所当然不过的事情。……人所周知的是,世界上的大多数银行都是犹太人开的。……”
在三十年代,乡下也曾弥漫着愤怒情绪,也曾出现过武装斗争,但两者是有差别的。“地方民团(Posse Comitatus)”和“雅利安国(Aryan Nation)”被当成小丑并有转移视线之嫌,让人从麦地里轰走了。人们多多少少知道根本原因之所在,但这种认识在接下来的五十年里已经不剩下什么了。三十年代的农户将矛头对准了华盛顿。
南达科他州的埃米尔·罗瑞克斯(Emil Loriks)回忆道:“在十到十一个州里,冲突一触即发。你几乎可以闻到火药的味道。当爱荷华的州长赫林(Herring)要出动国民警卫队时,米洛·雷诺(Milo Reno)说:‘等等!我不会让自己的双手沾染上无辜民众的血。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艰难时代:亲历美国大萧条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