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来如此:胡适说佛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1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COPYRIGHT
书名:缘来如此:胡适说佛
作者:胡适
出版社:群言出版社·华文天下
出版时间:2013.6
ISBN:9787802564473
本书由天津华文天下图书有限公司授权得到APP电子版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编者说明
白象文丛属于禅佛系列图书,为了丰富这套书系,也为了向广大读者提供禅佛等心灵修行的知识,加入了《缘来如此:胡适说佛》一书。此书的出版也是为了纪念国学大师胡适先生。
胡适生长于理学甚盛的徽州绩溪,以理学传家的士大夫多以“僧道无缘”相标榜。胡适自幼受此风气的影响,故不信鬼神,在12岁时曾有打毁三门亭神像之举。后来到上海读书,接触西学,更热衷于追求科学真理。19岁渡太平洋去美国留学,受杜威影响甚大,成为实验主义的信徒。由于胡适本人不相信任何宗教,他从客观的角度写了多篇研究禅佛的文章,因此,这些文章展现的就是胡适——一个实用主义者的佛教观。
然而,说到对禅佛的研究,作为中国思想史的大学者,胡适先生的通彻见解,是无人能出其右的。他的禅佛研究开创之功,至今仍然影响着世界研究禅佛的学者们。
本书梳理了胡适研究禅佛的演讲词、手稿、书信等精华文章。这些文章,以“怀疑”为前提,以“考证”为手段,推出了许多新鲜大胆的结论。文章的内容涉及佛教史特别是禅宗史的发展脉络,佛教典籍的真伪考证,高僧的生平等等。这些著述展现了胡适对于佛学的根本认知,是大众梳理佛教发展史的最佳入门读物。
胡适的著述,版本众多,有“远流本”、“手校本”等多个版本。胡适先生对于佛学的研究是终其一生的,生前对自己的文章也在不停的修改、勘校,为此,编者由于水平有限,不尽疏漏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指正。
第一篇 说佛论史
《中古思想史》(节录)
佛教
一、在讲中国中古思想史第二期之先,应该先谈谈什么是佛教,并谈谈佛教本身的演变。
看Farquhar:Outline of Religious Literature in India,此书从《吠陀》(Veda)时代叙起,直到近代,包括印度各种宗教运动,各述其沿革变迁,并略举各教的重要典籍的内容及产生时代。这是一部最方便的参考书。
又Sir Charles Eliot:Hinduism and Buddhism,凡三六册,也把佛教和印度教并举,叙述颇详明。参看本校钢和泰教授(Baron Stael-Holstein)的《印度古宗教史》讲义(英文)。
二、在太古时代,一支阿利安民族(白人)从印度西北侵入印度,逐渐征服其地的黑色土人,遂建立了阿利安人的印度文化。他们带进来的宗教,都表现在最古一部分的《吠陀》书(Veda)里。他们崇拜许多大神,又有祭司专掌祀礼,最古的《吠陀》都是祠神的颂歌。其后凡祈祷之辞,乐歌之谱,祭祀的节文,迷忌的咒诵,都结成《吠陀》的一部分。祭司成为一种特殊阶级(婆罗门),与统治阶级(刹帝利)、商人(吠舍),及农奴(戍陀罗)成为四个阶级。胜利的白人与被征服的土人接触日久,文化杂糅,宗教渐渐混乱堕落,成为诵咒祠祷的繁琐宗教。《吠陀》的最晚的部分,所谓《森林书》(Aranyakas)与《奥义书》(Llpanishad),表示当时的宗教引起了一部分人的不满意。遁世苦修,禅定冥想的风气,都在这时候发达起来;宗教的哲学也渐渐起来。这是佛教运动的背景。看Farquhar pp.1-62.
三、佛教创始者乔答摩,生于北印度的释迦族。他的生年已不能正确考定,多数学者认为生于纪元前560左右,死于480左右,则是和孔子同时。但近年又有人说他死于纪元前543左右,那就早的多了。他的早年环境自是很安乐的贵族生活,后来忽受了很深刻的刺激,感觉人生不能避免老病死之苦,他就离开家庭,出来寻师修道。中间经过几年的苦修冥想,他忽然在树下大彻大悟,遂成佛道。佛是“觉”的意思。看Eliot Vol I,pp.129-176.看《长阿含经》一,《本行集经》七至三十。
四、佛成道后,即宣传他的教义,约八十岁时死。这个时期的佛教义,都很简单切近。其要旨为四谛(人生皆苦为苦谛,爱欲为苦之源为集谛,期于爱欲永尽为灭谛,出苦由正道为道谛),八正道(正见,正治,正语,正行,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五戒(杀生,偷盗,淫,妄语,饮酒)等等。《增壹阿含》(十八)所述四法:(一)诸行无常,(二)诸行苦,(三)诸行无我,(四)涅槃永寂,初期佛教的精义大观不过如此。万物皆由地水火风和合而生,故无常,又无我。推无我之义,在一身应没有持续的灵魂,在宇宙应没有主宰的神。但佛教徒在初期已不能明白这种哲学,故一面充分容纳古印度传下的多神教,一面又容纳轮回与果报的旧说。古印度的瑜伽(Yoga)禅法也收在佛教里,成为八正道之一。四阿含之中,已甚少精到的教义,但见神话连篇。但在字里行间,尚可窥见原始佛教反对咒术,故迦叶兄弟归依之后即将咒术之具尽投水中;又提倡无量的慈爱,打破阶级制度,故初期释众多是平民。此等处尚可想象原始佛教的革命精神。
看《增壹阿含经》的《高幡品》《四意断品》《四谛品》等。参看Farquhar,pp.62-65.参看梁启超《说四阿含》(《梁任公近著》第一辑中卷)。
五、佛死后约二百年,有阿育王(Asoka)建立大王国,武功甚盛。晚年他归依佛教,佛教遂大兴盛。阿育王(约前273-232)与秦始皇同时,他不但在国内大兴佛法,还派遣僧徒四出传播佛教。佛教从此成为世界的宗教。但传播愈远,流品愈杂,吸收的宗教迷信也愈多,原始佛教的本来面目也就愈难保存了。看Eliot I,pp.254-301,Farquhar,pp.66-73.
六、佛教徒在佛死后几百年中,时时起教义上的争论,遂分为许多宗派。最初分为(一)上座部与(二)大众部二部。其后上座部又陆续分八部,大众部又分十部,是为十八部,各部思想不同,经典也多不同。
看吉藏的《三论玄义》及窥基的《异部宗轮论述记》。吉藏早出,其书也比窥基更清楚明白。参看梁启超《读异部宗轮论述记》(《梁任公近著》第一辑中卷),Farquhar,pp.104-110.
七、所谓“小乘”与“大乘”之 ............

书籍插图:
书籍《缘来如此:胡适说佛 》 - 插图1
书籍《缘来如此:胡适说佛 》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缘来如此:胡适说佛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