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欲与哀矜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7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前记
爱欲与哀矜
阅读《天堂》
心智生活
“你必须精通重的和善的”
跟着自己的心写作
我所理解的村上春树及其他
爱丽丝·门罗
杜鲁门·卡波蒂:重建与普通人物的日常交谈
在零和一之间
《斯通纳》,或爱的秩序
尽头与开端
文学与生命
帕慕克《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
埃兹拉·庞德
T.S.艾略特:作为创造者的批评家
诗所能够见证的
文明的声音
取悦一个影子
求爱于无生命者
私人文论
真正的爱和真正的生活
伤心与开心
爱与怜悯的小说学
你我的文学
对具体的激情
无所事事的欢乐
缘起与相应
译诗札记
一份第三人称的读书自述
版权信息
书名:爱欲与哀矜
作者:张定浩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08-01
ISBN:9787513322850
本书由新经典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授权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献给A
我看见全宇宙的四散的书页,
完全被收集在那光明的深处,
由爱装订成完整的书卷。
——《天堂篇·第三十三歌》
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论语·子张》
前记
我是在撰写有关格雷厄姆·格林的文章之时遇到“爱欲与哀矜”这个题目的,更准确地说,被赐予了这个题目。随后我便发现,这可能是令我最感兴趣的主题,自己长久以来的写作,有很大一部分都与此有关,都可以统摄在这个主题之下。
最终被检选收录于本书中的二十余篇文章,其时间跨度约有十年,最早一篇写于2007年,是因《小熊维尼》而起,只有千余字;最晚的一篇《斯通纳,或爱的秩序》则写于一个月前,有一万四千字,是我迄今单篇写得最长的文章。这十年,恰好是我人生从三十岁走向四十岁的十年,也仿佛是身为写作者缓缓开启的十年。重读这些过往的文章,我意外地觉得尚有新鲜可取之处,并对艾略特的话产生深深的共鸣,他说,“随着时光流逝,依然能让我感到信心十足的文章,写的都是那些让我心存感激、可以由衷赞美的作家”。
这些作家,对我来讲首先是现代作家。我觉得,单就文学层面而言,今天的读者必须经过那些杰出的现代作家的洗礼和引领,才有可能更切实地领略到古典作家的美好,这是因为,那些杰出的现代作家,无非是一些有力量先我们一步回返古典怀抱的人,也就是说,在爱的层面思索艺术乃至人类真理的人。
我不想具体标明每篇文章的写作或发表时间,也许,爱和写作,在其最激动人心的意义上,就是对于时间的克服。
张定浩
2016年7月于上海
爱欲与哀矜
1
“对小说作者来说,如何开始常常比如何结尾更难把握。”在《刚果日记》的某处注脚中,格雷厄姆·格林说道。他那时正深入黑非洲的中心,试图为一部意念中的小说寻找自己对之尚且还一无所知的人物:“……如果一篇小说开头开错了,也许后来就根本写不下去了。我记得我至少有三部书没有写完,至少其中一部是因为开头开得不好。所以在跳进水里去以前,我总是踌躇再三。”
小说家踌躇于开始,而小说读者则更多踌躇于重读。面对无穷无尽的作品,小说读者有时候会像一个疲于奔命的旅行家,对他们而言,最大的困难在于重返某处,在于何时有机会和勇气第二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我有时怀念那些活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的度假客,他们像候鸟一样,一年一度地来到同一个风景胜地,来到同一座酒店,享受同一位侍者的服务,外面的光阴流转,这里却一如既往,令孩童厌倦,却令成年人感受到一丝微小的幸福。列维-施特劳斯,一位憎恶旅行的人类学家,他在马托格洛索西部的高原上面行走,一连好几个礼拜萦绕在他脑际的,却不是眼前那些一生都不会有机会第二次见到的景物,而是一段肖邦的曲调,钢琴练习曲第三号,一段似乎已被艺术史遗弃的、肖邦最枯燥乏味的次要作品,它已被记忆篡改,却又在此刻的荒野上将他缠绕。他旋即感受到某种创造的冲动。
2
因为现代意义上的艺术创造,很大程度上并非起于旷野,而是起于废墟,起于那些拼命逃避废墟的人在某个时刻不由自主的、回顾式的爱。
格林自然擅长逃避,他的第二本自传就名为《逃避之路》。他从英伦三岛逃至世界各地,从长篇小说逃至短篇小说,又从小说逃至电影剧本和剧评,他从婚姻和爱中逃避,从教会中逃避,某些时刻,他从生活逃向梦,甚至,打算从生逃向死。他在自传前言中引用奥登:“人类需要逃避,就像他们需要食物和酣睡一样。”但我想,他一定也读过奥登的另外一节诗句:
但愿我,虽然跟他们一样
由爱若斯和尘土构成,
被同样的消极
和绝望围困,能呈上
一柱肯定的火焰。
——奥登《1939年9月1日》
因为他又说,“写作是一种治疗方式;有时我在想,所有那些不写作、不作曲或者不绘画的人们是如何能够设法逃避癫狂、忧郁和恐慌的,这些情绪都是人生固有的”。于是,所有种种他企图逃离之物,竟然在写作中不断得以回返,成为离心力的那个深沉的中心。这些越是逃离就越是强有力呈现出来的来自中心处的火焰,才是格林真正令人动容之处。
3
爱若斯,古希腊的爱欲之神,丰盈与贫乏所生的孩子,柏拉图《会饮篇》里的主角,却也是众多杰出的现代作家最为心爱的主题。或者说,写作本身,在其最好的意义上,一直就是一种爱欲的行为,是感受丰盈和贫乏的过程。在写作中,一个人感觉自己身体被掏空,同时又感觉正在被什么新事物所充盈;一个人感觉自己不断地被某种外力引领着向上攀升,同时又似乎随时都在感受坠落般的失重;一个人同时感觉到语言的威力与无力。如同爱欲的感受让地狱、炼狱和天堂同时进入但丁的心灵,作为一种共时性的强力图景,而《神曲》的写作,只是日后一点点将它们辨析并呈现的征程。
格林当然也有类似的共时性经验。他指认《布莱顿硬糖》(1938)是关于一个人如何走向地狱的,《权力与荣耀》(1940)讲述一个人升向天堂,而《问题的核心》(1948)则呈现一个人在炼狱中的道路。这三部小说构成了格林最具盛名的天主教小说的整体图景,它们关乎爱欲的丧失、获得与挣扎。在一个好的作家心里,这些丧失、获得与挣扎总是同时存在的,不管他此刻身处哪一个阶段,至少,他总会设想它们是同时存在的。
更何况,这种爱欲体验在格林那里,是始终和宗教体验结合在一起的。他笔下的诸多主人公,均怀着对天国的强烈不信任以及对永世惩罚同等程度的 ............

书籍插图:
书籍《爱欲与哀矜》 - 插图1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爱欲与哀矜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