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耀之城.伊斯坦堡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9.9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圖一 西元二或三世紀的拜占庭城銅幣,刻畫建城者拜占斯的形象。(圖片來源:World Imaging)
圖二 位於羅馬卡比托利歐博物館(Capitoline Museum)的君士坦丁一世巨大頭像。西元三三○年,君士坦丁將拜占庭城重建為羅馬帝國的東都。(圖片來源:Jean-Christophe Benoist)
圖三 西元三三○年五月十一日君士坦丁堡獻城時豎立的君士坦丁立柱。原始羅馬人蓋的基部為土耳其石砌覆蓋,立柱外層也覆以現代金屬圈支撐。大理石頂曾於十二世紀整修。今日稱為千百利塔,意為焚燒的立柱。
圖四 埃及方尖碑底層上刻畫的賽馬場皇家包廂一景。中央為狄奧多西一世皇帝與兒子,兩側都由朝臣與侍衛包圍;下方則是觀眾。(圖片來源:George Jansonne)
圖五 西元四五○年完成的狄奧多西二世陸牆遺址。長約十二英里,中間設有將近兩百座哨塔。
圖六 黃金門建築群遺址,羅馬皇帝由此凱旋入城。此區現為耶迪庫勒堡壘。
圖七 西元五三七年由查士丁尼一世皇帝興建的偉大教堂,聖索菲亞大教堂。歷經千年時光,聖索菲亞仍舊是君士坦丁堡最重要的建築,今日仍舊主宰伊斯坦堡舊城區。現已轉成博物館。(圖片來源:Arild Vågen)
圖八 聖索菲亞牆上的鑲嵌壁畫,刻畫兩位皇帝護持的聖母與聖子。右側是獻上君士坦丁堡的君士坦丁一世;左側是獻上聖索菲亞大教堂的查士丁尼一世。
圖九 十世紀鑲嵌壁畫刻畫皇帝利奧六世匍匐腳下,王座上的基督由聖母瑪利亞與大天使扶持。此畫直接鑲在聖索菲亞大教堂的皇家主門上,只有皇帝能由此進入教堂。
圖十 西元一二○○年的君士坦丁堡。這幅拜占庭首都顛峰時期的鳥瞰重建圖中,賽馬場位於中央,右側是聖索菲亞大教堂,君士坦丁廣場在上方,大皇宮群位於下方。(圖片來源:Byzantine1200.com)
圖十一 現存最早的君士坦丁堡地圖之一。由佛羅倫斯神父克里斯托佛洛.布翁德爾蒙提(Cristoforo Buondelmonti)在一四二二年繪製,包含重要地標如賽馬場、聖索菲亞大教堂、聖使徒教堂及布雷契耐宮。
圖十二 征服君士坦丁堡的蘇丹穆罕默德二世,並將其轉為鄂圖曼帝國新都。此畫由威尼斯畫家真蒂萊.貝里尼(Gentile Bellini)繪於一四八○年。
圖十三 彼得.柯克.凡埃斯特(Pieter Coecke van Aelst)高度細緻描繪蘇萊曼大帝騎馬穿越賽馬場遺址的景象。(圖片來源: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圖十四 由金角灣遠眺希南(Mimar Sinan)的建築傑作,蘇萊曼清真寺。
圖十五 一九一八年占領君士坦丁堡期間,英國軍隊行過佩拉大道(今為獨立大道)。此為一四五三年後都城首次為外國軍隊占領。
獻給佩姬、海蓮娜與梅琳達
總是與我同行
導讀 屹立金角灣畔,光彩與憂患交錯之城
范姜士璁 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博士、中興大學助理教授
本書譯自以研究十字軍、威尼斯等主題見長的湯瑪士.麥登(Thomas F. Madden)最新著作Istanbul: City of Majesty at the Crossroads of the World。內容以伊斯坦堡(古稱拜占庭,Byzantium1與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這座重要城市為核心,書寫此地自西元前七世紀以來至二十一世紀的歷史與文化。較之西亞等地的古老城市,舊名拜占庭的伊斯坦堡歷史並不算悠久。人類史上最早的城市乃是西元前三千多年,位於兩河流域下游的烏爾(Ur)、烏魯克(Uruk)等城邦。地中海東岸等地,由不同部族建立的城市更在鄰近地區的政治、貿易活動中扮演至關重要的地位。若以建築的規模來說,新巴比倫帝國(Neo-Babylnoian Empire)的統治者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 II, c. 605 BCE- c. 562 BCE)2在西元前六世紀時於都城巴比倫(Babylon)所建的伊什塔爾城門(Ishtar Gate)雖早已不存,其規模仍可自柏林佩加蒙博物館(Pergamon Museum)對相關建物的重建看出。
然而,在世界上的大小都市中,很少有一座城市如伊斯坦堡一般具有如此多元繽紛的歷史。自此地為來自希臘城邦墨伽拉(Megara)的墾殖者據有,並命名為「拜占庭」以來,位於黑海、馬摩拉海(Marmara Sea)等水域的交會,以及色雷斯(Thrace)、俾西尼亞(Bithynia)的交角處的地理位置使這座城市的命運從此和巴爾幹半島以及西亞兩地的諸多政權、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連結。政治上,坐落於金角灣(Golden Horn)的這座城市迎來了自地中海與西亞的統治者,更曾經面對來自北方的保加利亞人與薩珊帝國(Sasanian Empire)的威脅。文化上,拜占庭研究學者Dimitri Obolensky在上個世紀指出拜占庭在東歐等國文化形塑上所扮演的關鍵角色,3在多方長期的交流中,做為都城的君士坦丁堡所扮演的重要性自不待言。
自本世紀以來,學界有關伊斯坦堡的著述相當豐富。以古典時代晚期(Late Antiquity)為例,牛津大學出版社在幾年前出版的論文集Two Romes: Rome and Constantinople in Late Antiquity對這座城市的政治、宗教與儀式等課題有著細緻的探討。研究十字軍與拜占庭領域的著名學者Jonathan Harris亦以九世紀中葉至十三世紀初葉的君士坦丁堡為核心,寫成Constantinople: Capital of Byzantium一書。此外,以重建拜占庭時期重要建築為核心的Byzantium 1200計畫,4以及以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圍攻君士坦丁堡為主軸的電影《征服1453》(Fetih 1453,二○一二年上映)皆象徵著晚近有關重現、甚至重新敘述這座城市景況,以及歷史事件的諸多嘗試。
以時間跨度論之,這本《榮耀之城.伊斯坦堡》涵括者遠較上述著述為廣,作者從這座城市自西元前七世紀的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榮耀之城.伊斯坦堡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