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法兰西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3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Literary France:The Making of a Culture by Priscilla Parkhurst Clark
Copyright © 1987 by Priscilla Parkhurst Clark
Simplified Chinese edition copyright © 2019 by Yilin Press,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著作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10-2013-540号
版权信息
书  名 文学法兰西:一种文化的诞生
作  者 (美)普利西拉·帕克赫斯特·克拉克
责任编辑 张海波
出版发行 译林出版社
ISBN   978-7-5447-7471-0
关注我们的微博: @译林出版社
关注我们的微信:yilinpress
意见反馈:@你好小巴鱼
目录
CONTENTS
主编序
序言
平装版序:再读《文学法兰西》
致谢
前言 文化与国家
第一章 定位文学文化
第二章 赞助人制度的逻辑
第三章 制度与理想
第四章 集体策略与个人回报
第五章 几何学精神与团队精神
第六章 从哲学家到预言家
第七章 作为知识分子英雄的作家
结语 伟人和感恩的国家
附录一 文化指标
附录二 声誉评估
补充书目
索引
注释
主编序
在我看来,就大大失衡的学术现状而言,如想更深一步地理解“美学”,最吃紧的关键词应当是“文化”,而如想更深一步地理解“艺术”,最吃紧的关鍵词则应是“社会”。不过,对于前一个间题,我上学期已在清华讲过一遍,而且我的《文化与美学》一书,也快要杀青交稿了。所以,在这篇简短的序文中,就只对后一个问题略作说明。
回顾起来,从率先“援西入中”而成为美学开山的早期清华国学院导师王国维先生,到长期向青年人普及美学常识且不懈地迻译相关经典的朱光潜先生,到早岁因美学讨论而卓然成家的我的学术业师李泽厚先生,他们为了更深地理解“艺术”问题,都曾把目光町紧西方“美的哲学”,并为此前后接力地下了很多功夫,所以绝对是功不可没的。
不宁唯是,李老师还曾在一篇文章中,将视线越出“美的哲学”的樊笼,提出了由于各种学术方法的并进,已无法再对“美学”给出“种加属差”的定义,故而只能姑且对这个学科给出一个“描述性的”定义,即包含了下述三个领城一一美的哲学、审美心理学、艺术社会学。
平心而论,这种学术视野在当时应是最为开阔的然则,由于长期闭锁导致的资料匮乏,却使当时无人真能去顾名思义:既然这种研究方法名日“艺术社会学”,那么“艺术”对它就只是个形容性的“定语”,所以这种学间的基本知识形悫,就不再表现为以往熱知的、一般意义上的艺术理论、艺术批评或艺术历史一一那些还可以被归到“艺术学”名下ー一而毋宁是严格意义上的、把“艺术”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研究的“社会学”。
实际上,人们彼时对此也没怎么在意,这大概是因为,在长期“上纲上线”的批判之余,人们当年一提到“社会学”这个词,就习惯性地要冠以“庸俗”二字;也就是说,人们当时会经常使用“庸俗社会学”这个术语,来抵制一度盛行过的、已是臭名昭著的阶级分析方法,它往往被用来针对艺术作品、艺术流派和艺术家,去进行筒单粗暴的、归谬式的高下分类。
不过照今天看来,这种基于误解的对于“艺术社会学”的漠视,也使得国内学界同西方的对话,越来越表现为某种偏离性的折射。其具体表现是,在缺乏足够国际互动的前提下,这种不断“自我发明”的美的哲学”,在国内这种信息不足的贫弱语境中,与其表现为一门舶来的、跟国外同步的“西学”,毋宁更表现为自说自话的、中国特有的“西方学”。而其流风所被,竟使中国本土拥有的美学从业者,其人数大概超过了世界所有其他地区的总和。
就算已然如此,补偏救弊的工作仍未提上日程。我们越来越看到,一方面是“美学”这块领地的畸形繁荣,其滥造程度早已使出版社“谈美色变”;而男一方面,则是“艺术社会学”的继续不为人知,哪怕原有的思辨教条越来越失去了对于“艺术”现象的解释力。可悲的是在当今的知识生产场域中,只要什么东西尚未被列入上峰的“学科代码”,那么,人们就宁可或只好对它视而不见。
也不是说,那些有关“美的本质”的思辨玄谈,已经是全不重要和毫无意义的了。但无论如何,既然有了那么多“艺术哲学”的从业者他们总该保有对于“艺术”现象的起码敏感,和对于“艺术”事业的起码责任心吧?他们总不该永远不厌其烦地,仅仅满足于把迟至十八世纪才在西方发明出来的一个词汇,牵强附会地编派到所有的中国祖先头上,甚至认为连古老的《周易》都包含了时髦的“美学”思想吧?
也不是说,学术界仍然对“艺术社会学”一无所知,我们偶尔在坊间,也能看到一两本教科书式的学科概论,或者是高头讲章式的批判理论。不过即使如此,恐怕在人们的认识深处,仍然需要一种根本的观念改变,它的关键还是在于“社会学”这几个字。也就是说,必须幡然醒悟地认识到,这门学科能为我们带来的,已不再是对于“艺术”的思辨游戏,而是对这种“社会现象”的实证考察,它不再满足于高蹈于上的、无从证伪的主观猜想,而是要求脚踏实地的、持之有故的客观知识。
实际上,这早已是自己念兹在兹的心病了。只不过长期以来,还有些更加火急火燎的内容,需要全力以赴地推荐给读者,以便为“中国文化的现代形态”,先立其大地竖起基本的框架。所以直到现在,看到自己主持的那两套大书,已经积攒起了相当的规模,并且在“中国研究”和”社会思想”方面,唤起了作为阅读习惯的新的传统,这才腾出手来搔搔久有的痒处。
围绕着“艺术与社会”的这个轴心,这里收入了西方,特别是英语学界的相关作品,其中又主要是艺术社会学的名作,间或也包含少许艺术人类学、艺术经济学、艺术史乃至民族音乐学方面的名作,不过即使是后边这些,也不会脱离“社会”这根主轴。应当特别注意的是,不同于以往那些概论或理论,这些学术著作的基本特点在于,尽管也脱离不了宏观架构或历史脉络,但它们作为经典案例的主要魅力所在却是一些让我们会心而笑的细节,以及让我们恍如亲临的现场感。
具体说来,它们要么就别出心裁地选取了一个角度,去披露某个过去未曾意识到 ............

书籍插图:
书籍《文学法兰西》 - 插图1
书籍《文学法兰西》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文学法兰西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