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君子(中国故事)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在这里记录中国
关注信睿微信 了解变化的中国
目录
第一章 假如我们的语言是电影
全球化的语言
电影的“国籍”
中国元素“和”为贵
跨越文化的叙事
昆德拉与陀思妥耶夫斯基
中国的武侠,世界的武侠
东归东,西归西
墙外为什么这样红?
你是我爷爷
第二章 中国故事
中国故事
也关风月——谈中国式叙事
小城之春
天水围如同中国缩影
不家仆,毋宁死?
太平洋的风
第三章 黑白之间
难越的彩虹桥
陈可辛的野心
当英雄杀人如麻
错对冤家
叛徒内奸,新好“蓝人”
第四章 美剧启示录
美剧启示录
绝望的主妇
第五章 英雄本色
古今中外话英雄
电影中的男性美
寻找中国男人
强壮又精贵的黑人男子
裸艺复兴?
第六章 光影地理
柏林苍穹下
哈姆雷特的城堡
北欧的龙
《群鸟》:北加州的飞翔灾星
美国往事
北京,一座围绕中心翩翩起舞的城
海河从这里流过
好莱坞VS 横店
影像中的地方
第七章先贤与电影
好莱坞模式的国学
影,君子——一个影迷的《论语》心得
亚里士多德与电影
托尔斯泰谈电影
第一章 假如我们的语言是电影
全球化的语言
《巴别塔》(Babel ,2006)的故事涉及4 个国家、5 种语言,包括哑语。我一直纳闷,哑语是国际统一的吗?还是由每个国家自己的语言派生而成?换言之,菊地凛子扮演的角色跟东方卫视《加油,好男儿!》的聋哑选手宋晓波能用手势沟通吗?“沟通”是《巴别塔》的命题,在全球化环境中,不同语言、不同文化如何沟通,才能避免影片中描写的种种悲剧发生,这在当下显得既高瞻远瞩,又细致入微。该片原本是一部小众文艺片,但从在影碟摊档的热销来看,似乎拨动了很多人的思维琴弦。
《巴别塔》不是第一部跟全球化沾边的影片。007 执行任务时跨越的国家,不比《巴别塔》所涉及的少。邦德一个筋斗比孙悟空跳得还远,但他一直坚持纯正的英国英语,所到之处总有人能理解他的幽默,从未因语言而产生隔阂。从电影运作的角度看,多数商业化程度较高的西片早已采用全球化的制作班子,比如《角斗士》的拍摄成员来自70 多个国家,完全是“联合国”。他们在工作中会因为语言障碍而造成低效或误解吗?想必是杞人忧天。这样的杂牌军往往统一使用英语,除非你是超级巨星,不然带一个翻译并不能使你完全融入那个工作环境。有人会说,沟通更要靠心灵,这不是《千里走单骑》的主题吗?但光用心灵无法体会文学的精妙,也难以从事任何领域的集体创作。
如果全世界都采用同一种语言,那么,沟通障碍岂非会自动消失?秦始皇的“丰功伟绩”之一不就是统一汉字吗?如果有人能成为全球范围的“秦始皇”,那他的功劳岂不是连“焚书坑儒”也无法掩盖?诚然,语言有沟通的功能,也有表达的功能。从沟通的角度看,能越多人听懂越好;从表达的角度看,越能精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就越理想。然而,两者之间具有天然的矛盾:虽然越简单的表述越有利于沟通,但不利于个性化。中文和英语是最具全球化潜力的两种语言,但全球化也意味着“浅化”。中文和英语是最容易学、但最难学精的语言。我觉得,除了当年“大英帝国太阳不落”的历史原因,英语的流传得益于语言纯洁派的弱势。假如英国的权威专家像法国人那样坚定不移地保护本民族语言的纯洁性,那么,变种了的美国英语、澳洲英语、非洲英语、印度英语就无法生存;即便勉强地抬头,总不免自惭形秽,步履蹒跚,不能登堂入室,跟女王英语平起平坐。
在我的身边有几位被我视为老师的人,他们在英语写作上为我指点迷津。但其中英语能力最强的居然不是英美人士,而是一位印度人。他是怎样在非母语领域获得如武林高手秘籍似的知识,我不得而知,但我知道,母语非英语的人学英语是完全有可能超过普通英美人士而成为高手的,比如天生讲俄语的安·兰德(Ayn Rand)用英语写下了哲学文学巨著,生长在德国的比利·怀德(BillyWilder)用英语写出了颇有马克·吐温神韵的电影剧本。赛珍珠和哈金的小说里有大量中式表达,完全将中文的俗语和成语直译出来,按照一般的翻译原则,那是初级水平,但老外看了欣喜异常,觉得他们丰富了英语的表现力。当然,也会有不成功的例子。赛珍珠在翻译《水浒传》时,故意把梁山好汉之间说的“放屁”直译成“pass your wind”,而不是更加对应的“bullshit”(直译回来是“牛屎”)。哈金在描写美国华人说“谢谢”时,故意拼成不标准的“sank you”。这些表达法均未能得到认可,但总体来说,这样的尝试是有益的。
在世界电影市场上传播的大多数电影以英语为台词,有些欧洲影片的主创人员来自多个非英语国家,但最终的成品却配上了英语。可以说,除了少数大导演,非英语影片在戛纳等地的销售要比英语影片吃亏。英语的强势跟实用性可见一斑,但语言的一统也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即导致文化的同质化。当《末代皇帝》采用英语对白时,它的市场前景显然更为广阔,但原汁原味却大有损失。配音能缓解这个矛盾,但无法彻底解决。无论在哪个国家,普通观众都乐于观看配音成自己国家语言的电影,为此宁愿放弃一部分文化的纯正性。很多西方专家认为《卧虎藏龙》改变了这种局面,但它的作用仍是有限的。通俗地说,西方观众现在能够容忍文艺化的武打片采用中文对白,但如果没有武打作为噱头,纯粹的中文文艺片仍然无法攻克西方的主流市场,《无间道》、《千里走单骑》等影片在北美极低的票房可以佐证。这也是国产大片不厌其烦地打武侠牌的动机之一。
语言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差异性既是累赘,也是财富。近年来,大量中文影片采用方言,以增加文化(至少是喜剧)含量,弥补普通话的苍白。你能想象贾樟柯的电影改用普通话吗?那一定会失色不少。但在方言路线上,大家不约而同地使用东北话、重庆话等,而没有使用上海话、闽南话,这是因为前两者能为非该方言区的观众听懂,而后两者则不能。换言之,在表达和沟通的钢丝上,电影人愿意像《三峡好人》最后一组镜头里空中走钢丝者那样,尽量保持平衡。然而,粤语是例外,在上世纪相当长的时间里,它在海外充当着中国大众文化的主要传播媒介,因此,靠京腔出彩的冯小刚、王朔等京派人士不必抱怨,北京方言可以挟皇城根优势向其他方言区实施高压,而 ............

书籍插图:
书籍《影君子(中国故事)》 - 插图1
书籍《影君子(中国故事)》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影君子(中国故事)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