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赫尔曼·艾宾浩斯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2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内容简介
中译本序
著者序言
第一章 我们的关于记忆的知识
第1节 记忆的效果
第2节 记忆的条件
第3节 关于记忆的知识的缺欠
第二章 扩大我们关于记忆的知识的可能性
第4节 自然科学的方法
第5节 对于记忆内容的数量测量的引用
第6节 保持研究中需要的条件固定的可能性
第7节 恒常平均数
第8节 误差律
第9节 小结
第10节 机误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11节 无意义音节组
第12节 实验材料的优越性
第13节 可能的最恒定的实验情境的布置
第14节 误差的来源
第15节 需要的工作量的测量
第16节 试验的时期
第四章 所得平均数的应用
第17节 试验结果的分配
第18节 各音节组结果的分配
第五章 音节组的长度和学习速度的关系
第19节 晚期的试验
第20节 早期的试验
第21节 学习有意义的材料时学习速度的增加
第六章 记忆保持和诵读次数的关系
第22节 问题说明
第23节 试验与结果
第24节 回忆的影响
第25节 显著增加诵读次数的效果
第七章 保持与遗忘和时间的关系
第26节 对保持和遗忘的解释
第27节 对实际情况的研究方法
第28节 结果
第29节 结果讨论
第30节 对照试验
第八章 复习的影响和记忆保持
第31节 问题说明与实验研究
第32节 音节组长度的影响
第33节 复习的影响
第34节 间隔诵读的影响
第九章 音节组内各项的顺序和记忆保持的关系
第35节 由时间顺序形成的联想及其解释
第36节 研究实际行为的方法
第37节 结果——间接顺序的联系
第38节 排除知悉结果的实验
第39节 结果讨论
第40节 反向联想
第41节 间接顺序的联想对复习次数的依存性
第42节 联结的间接强化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记忆/(德)艾宾浩斯(Ebbinghaus,H.)著;曹日昌译.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7
(西方心理学名著译丛)
ISBN 978-7-301-24353-4
Ⅰ. ①记… Ⅱ. ①艾… ②曹… Ⅲ. ①记忆-研究 Ⅳ. ①B842.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123588号
书 名:记忆
著作责任者:[德]赫尔曼·艾宾浩斯 著 曹日昌 译
丛书策划:周雁翎 陈静
丛书主持:陈静
责任编辑:陈静
标准书号:ISBN 978-7-301-24353-4/B·1206
出版发行:北京大学出版社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成府路205号 100871
网 址:http://www.pup.cn 新浪官方微博:@北京大学出版社
电子信箱:zyl@pup.pku.edu.cn
电 话:邮购部62752015 发行部62750672 编辑部62767857 出版部62754962
印 刷 者:
720毫米×1020毫米 16开本 10.25印张 100千字
2014年7月第1版 2014年7月第1次印刷
定 价:32.00元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抄袭本书之部分或全部内容。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举报电话:010-62752024 电子信箱:fd@pup.pku.edu.cn
内容简介
本书是历史上对于记忆的第一份实验研究报告。作者对于材料数量和识记次数的关系、时间间隔和保持数量的关系、重复和分配识记的影响、直接联想、间接联想、顺序联想、反向联想等问题都进行了实验研究。他的研究成果大都为后来的实验研究所证实。
本书系记忆心理学的古典著作,是实验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要参考文献。
中译本序
曹日昌
艾宾浩斯(1850—1909)对于记忆的研究是在费希纳的《心理物理学纲要》一书的启发下开始的。艾宾浩斯进行学术研究工作不久,读到了《心理物理学纲要》,他就决定要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比费希纳研究的感知过程更复杂一些的心理现象。1879年艾宾浩斯开始了对记忆的实验研究,这与冯特正式建立心理实验室是同一年。
艾宾浩斯的研究是心理学史上第一次对记忆的实验研究,是一种首创性的工作,有其历史意义。
从历史的眼光来看,艾宾浩斯在《记忆》一书中作了哪些贡献呢?
对于记忆进行严格的科学实验研究,必须进行数量化的分析。日常说某人的记忆好,某人的记忆差,对某件事情记住了,对另一件事忘记了,等等,这记忆的好坏,对事情记住或忘记,既有质的区别,也有量的差异,如何进行分析呢?艾宾浩斯首先看到:学习识记的材料有长有短,学习时用的时间或诵读时读的次数,学习后到检查记忆经过的时间,都可有长短或多少的不同,这些都是数量上的差异。对于学习的材料也不仅有记住或遗忘,也可有记住多少的差别。艾宾浩斯对记得住多少应用了一种数量化的测量方法,就是所谓重学法或节省法。把识记材料学习到一定的程度,例如恰能背诵,过了一定时间,对材料发生遗忘,不能背诵或不能全部背诵了,再进行学习到能背诵的程度。比较第二次学习和第一次学习所用的时间或诵读次数,节省的数量就是记忆的数量的一种指标。
为了使识记材料的各个单位约略相等,便于控制材料的数量,并且使学习尽量少受其他有关经验的影响,艾宾浩斯制造了无意义音节。他用两个子音和一个母音字母形成一个无意义音节。几个音节(一般是12~36个)组成一个音节组,作为一个识记的单元。无意义音节和节省法是艾宾浩斯创制的两个工具,他用这两个工具研究了关于记忆的几个问题。
关于学习材料的分量和诵读次数的关系,艾宾浩斯观察到,对于包含7个音节的音节组,他诵读一次即可成诵。这是在他的实验条件下他的瞬时记忆广度。包括12个音节的音节组必须诵读16.6次;16个音节的音节组,需要诵读30次,才能背诵(本书第五章)。随着识记材料分量的递增,达到恰能成诵需要的诵读次数急剧地增加,二者不成比例。以后的研究也证明:学习材料的分量和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程度所需要的学习工作量之间具有很复杂的关系,是受许多条件制约的。
对于识记的材料,诵读次数越多,记忆就越巩固,这可以由重学时所节省的诵读次数或时间表现出来。艾宾浩斯观察到:在一定的范围之内(从少数几次到达到成诵所需要次数的二倍,即100%过度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记忆》赫尔曼·艾宾浩斯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