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论昌言——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政论》、《昌言》译注说明
政论
前言
阙题一
阙题二
阙题三
阙题四
阙题五
阙题六
阙题七
阙题八
阙题九
附录 崔寔传
昌言
前言
理乱篇
损益篇
法诫篇
阙题一
阙题二
阙题三
阙题四
阙题五
阙题六
阙题七
阙题八
阙题九
附篇一
附篇二
附录《仲长统传》
《政论》、《昌言》译注说明
这个译注本是根据中华书局2012年6月初印本《政论校注》、《昌言校注》(以下省称校注本)写成的,但个别地方做了修正和补充。
校注本的正文采用清严可均《全后汉文》辑本。严氏辑本主要根据《群书治要》、《后汉书》,并据唐、宋类书等的引文做了校补。译注本只注明辑文的主要来源,严氏校补的详情参看校注本。校注本对严辑原文的错字未加改正,仅在注中指出;译注本作为经典普及读物,没有必要这样处理,所以原文的错字都直接改正(限于有版本依据的),并在注中加以说明。
校注本原有的附录,译注本除了崔寔、仲长统的两篇传记予以保留并加译文外,其余佚文部分和历代评议部分都不收入。但个别佚文有助说明的,在《前言》中引述。
由于本书是辑本,各篇绝大多数没有篇名,为了便于称引,两书“阙题”的各篇前标注“阙题一”、“阙题二”等,每篇各段标注1、2等序号。由于《政论》全书皆无篇名,所以称引统一用“X·X”形式,如1·1即该书《阙题一》篇第一段,6·4即该书《阙题六》篇第四段,余类推。《昌言》有的有篇名,称引形式为“篇名·序号”,没有篇名的称引形式同《政论》。
本书注释尽量做到通俗化,对字义和词汇直接用现代汉语解释,不注明解释的依据(这些依据可参看校注本)。但个别字的原来意义和引申意义差别比较大,为避免读者困惑,则适当加以说明。同一个字或词,在不同的上下文中可能有不同解释,这是因为同现代汉语一样,古汉语中许多字和词是多义的,具体词义要根据上下文决定。对于某些古文献中的专有名词,如职官、制度名称等,译文如果难用恰当的现代汉语表达,仍照原文,则在注中解释。关于虚词,如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之类,是古汉语句子中最活跃的成分,掌握其用法对阅读古汉语至关重要,而它们在句子中起的作用,往往通过译文也难以看清楚,所以注释中也有选择地对一些虚词的用法和在句中的作用加以解释,以便更好地理解古汉语,读者如嫌繁琐,可以忽略这部分不看。为省去读者翻检之劳,本书对较简单的字义解释一般采取重见重注,个别则用“参见”、“参看”某注。注释对一些不易掌握现代读音的字,标注汉语拼音。注意,这些注音只是现代读音,方便读者阅读而已,不是古代读音,不能作为研究古汉语文字同音假借关系的依据。有些字不需注音,但因声调不同而意思有别,对这类字可能有个别的不易区别音义,则注明声调。
关于译文,本书按体例要求以直译为主,但不完全排除意译。直译不同于死译。不顾古今汉语表达方式的区别,机械地用现代汉语模仿、套用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型,弄得不今不古,就是死译。用现代汉语的文字和句型,把古汉语原文照实表达出来,对于可省略的地方尽可能照原文不省,可补充的地方尽可能照原文不补,就是直译。直译做得过头了,就近乎死译。译者根据对古汉语原文的理解,用自己的话把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就是意译。意译如果做得自由些,往往等于转述大意。死译当然不可取。直译虽“忠实”于原文,但译文不可避免有生硬不流畅之处。意译虽流畅,但不能“忠实”于原文。翻译古文都会遇到这个矛盾(据著者体会,外文翻译工作的矛盾也是如此),不可能做到纯粹的直译而不掺入意译。对同一篇古文,不同的译者即使理解相同,译文也一定有差异,主要就因为各自对直译和意译掌握分寸不同,更不用说对原文理解有所不同了。本书的译文,只是帮助读者阅读、理解原文的辅助手段,绝对不能代替原文。建议读者先通过注释阅读原文,然后再对照译文,加深理解。这样,比直接看译文去理解原文效果要好,因为注释的部分内容是译文无法表达的。
辑本的文字,大都是从前人书中节录的片断辑出来的,有些还经辑者补缀成篇,所以辑本文字显然不及所佚失的原书通顺,有时上下文还缺乏连贯性。而本书译文又以直译为主,所以不少补充说明都在注释中交代,不能通过译文来表达。著者从未做过古汉语文献的通俗化整理工作,尤其对于古文翻译,不熟悉这方面的技巧和规律,所以译文难免有生硬之处,有待读者批评指正,以便进一步提高。
孙启治
2013年8月
政论
前言
中国历史上各个君主制的朝代,无论曾经有怎样辉煌的过去,到了晚期,无一不是朝政腐朽,君不像个君,臣不像个臣,弄得民不聊生的。在历朝的末世中,有头脑、有思想的士大夫知识分子,不甘心无原则地随俗,所以总要出来说话,针砭时弊,提出自己的主张,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知识分子的传统。所以,到今天我们还能看到历代针砭时弊的书籍和文章。东汉后期崔寔的《政论》(一名《正论》)便是其中之一,但现在只有清朝人的辑本,看不到全帙了。
崔寔,字子真,一名台,字元始(按,自《群书治要》以下,历代各书引《政论》都称崔寔,不称崔台。但称他的字则多为崔元始,少称崔子真。元始是一名台的字,未详何以称名与字互不相应),涿郡安平(今属河北)人,生年不详。根据《后汉书》他的传记,他在桓帝即位之初年即建和元年(147)入朝为郎官,此后到灵帝建宁年间(168—172)病故。二十多年中他当过议郎、大将军梁冀府军司马,入东观(东汉皇家藏书处)参与撰写《东观汉记》。大概在永寿二年(156)至延熹元年(158)间出朝任五原郡守,复召入朝任议郎,勘定五经,后因梁冀被汉桓帝诛杀,他受到牵连,有几年被禁止做官。延熹四年(161)被司空黄琼举荐再出朝任辽东郡守,因母逝居家服丧,实未到任,复召入朝任尚书。从朝廷到边郡,再从边郡到朝廷,反复上下了两次。崔寔当朝官时没有什么作为,在那种朝廷,他也不可能有所作为,只是校经撰史而已。在地方当五原太守时,倒是做了两件利国利民的事。一是五原是个荒远边郡(在今内蒙古包头西),极贫苦,老百姓不会织布,冬天猬缩在草堆中御寒,他看到了心酸,便卖掉一些日常备用什物换钱,请来工匠制作纺车织机,教民纺织。二是当时鲜卑、匈奴等北方游牧部族掠夺边境, ............

书籍插图:
书籍《政论昌言——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 插图1
书籍《政论昌言——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政论昌言——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