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讲义--大学用书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4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讲义
唐长孺 著
中 华 书 局
目录
第一章 三国鼎立和西晋的兴亡
一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二 三国的政治与经济
三 西晋的暂时统一及其崩溃
第二章 十六国、北朝的民族斗争和民族融合
一 十六国前期(公元304—383年)
二 十六国后期 拓跋部的形成和它的统一北方(公元383—439年)
三 拓跋部的社会发展——北魏前期的经济与政治
四 北魏孝文帝、冯太后的改革
五 北魏末年的各族人民大起义
六 北魏的分裂 齐、周对立和北方统一
第三章 东晋南朝在江南的统治 江南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 东晋的政治
二 宋、齐、梁、陈的更迭及其政治
三 东晋南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严重的封建剥削
第四章 隋的统一和隋末农民大起义
一 隋的统一和统一前后的政治经济措施
二 隋末农民大起义
第五章 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新阶段——繁荣强盛的唐王朝
一 唐朝的建立 贞观之治
二 唐朝前期(7世纪至8世纪中)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的变化和发展
三 唐代前期和突厥、回纥、吐蕃、南诏、西域的关系
第六章 唐代后期的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 唐末农民大起义
一 安史之乱过程中和安史之乱以后社会经济的破坏和阶级矛盾的加深
二 赋税制度的改革 暂时稳定局面的出现
三 安史之乱以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四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和吐蕃、回纥、南诏的关系
五 唐末农民大起义 唐王朝的灭亡
第七章 魏晋南北朝隋唐的文化
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二 隋唐时期的文化
第八章 士族门阀制度
一 门阀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二 南北朝时期南方士族与北方士族之间的区别
三 门阀制度的消灭
第九章 3至9世纪兵役制度的变化
一 秦汉以来兵制的变化
二 唐朝的府兵制度
附:魏晋南北朝史籍举要
一 三国之部
三国志
后人补三国表志
三国志注补
三国志旁证
三国会要
二 两晋之部
晋书
诸家旧晋书
晋书斠注
后人补晋书表志
十六国书
华阳国志
十六国春秋三种
三 南朝之部
宋书
南齐书
梁书
陈书
南史
宋略与建康实录
后人所补宋齐梁陈表志
四 北朝之部
魏书
北齐书
周书
北史
五代史志
后人所补魏齐周书表志
后人所补南北史表志
五 其他要籍
资治通鉴
通典
世说新语
洛阳伽蓝记
颜氏家训
水经注
文选
乐府诗集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第一章 三国鼎立和西晋的兴亡

一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黄巾军的主力被镇压以后的形势
公元184年黄巾军的主力被镇压了,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地方割据势力增长,为封建割据创造了条件。
我们知道,封建社会里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因而即使是在统一的时期,也不可能消除封建割据的因素,而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这种割据的因素就有可能发展起来,形成公开的封建割据的局面。
黄巾起义爆发时,东汉朝廷的力量已衰落,无力镇压起义,因而它号召地主阶级组织武装来共同镇压起义军。于是各地的地主豪强都把自己的宗族和封建依附者——宾客组织起来,而各地的地方官刺史、太守等也极力扩大自己的军队。中央朝廷还认为地方官的权力太小,不能胜任镇压人民起义的任务,便采取了提高地方官职权的措施,派出朝廷大臣充任州牧。州牧和刺史一样,管理一个州的事务,但地位比刺史高,权力比刺史大。这样一来,地方豪强和地方官便形成为大大小小的地主武装集团,而这些武装集团又通过自相兼并和自愿依附而逐渐集中到少数大头子的名下。这些大头子有的是原来的地方官,有的通过组织地方武装起家之后也做了地方官,他们掌握了地方政权,于是便形成了封建割据的形势。三国的建立者曹操、刘备和孙权的父亲孙坚,他们都参加了镇压起义军的行动并在镇压起义军的过程中扩展了自己的势力。
我们认为,这种封建割据的形势只是东汉末年分裂形势的继续和发展。大家知道,早在黄巾起义以前,由于土地兼并,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地主豪强的势力早已经扩展了。加之,汉朝实行辟举制度,地方官如刺史、太守以至县令手下的掾属照例由长官自己委任,而掾属又照例用本地人,这样一来,便只有本地有势力的人最有可能充当地方机构里的掾属。所以地方上的地主豪强实际上早已掌握了地方政权。他们是后来封建割据的基础。
东汉朝廷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实际上已经崩溃,它再也无力指挥地方了。而在这个时候,首都洛阳又爆发了最后一次统治阶级内部的斗争,即传统的宦官和外戚、官僚集团之间的斗争。这个斗争,在黄巾起义刚爆发的时候曾经缓和过,而当起义军的主力被镇压后又突出起来(斗争的详细过程不多谈了)。在这次斗争中,外戚国舅何进被宦官所杀,看来好像是窦武故事的重演,但事件的发展和窦武时期的情况并不一样:宦官杀死何进后,官僚集团又将宦官全部杀光。因为这时洛阳的兵权掌握在几个官僚手里,官僚的首领是袁绍、袁术兄弟。袁氏四世三公,袁绍、袁术本人又是当时的名士。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结果使外戚和宦官两败俱伤。那么,是不是官僚集团获得了胜利呢?也不是。因为早在何进被杀以前,袁绍为要扫除宦官的势力,曾向何进建议,招四方将领带兵入洛阳,以增强自己的力量。这些将领中有野心的自然正中下怀,于是董卓进军洛阳。董卓是凉州的豪强,长期担任凉州军的军官,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带领凉州兵到了中原,驻扎于河东(山西南部)。这个人本来是有政治野心的,袁绍招他进京,正是他求之不得的事。由于他拥有作战能力相当强的军队,因而进京以后,便掌握了朝政。他废掉了少帝,另外立了一个皇帝,这就是以懦弱著名的东汉末代皇帝汉献帝。袁绍被迫出京。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董卓之乱”,发生的时间是公元189年。
但是,董卓掌握政权以后,各地方并不服从中央的命令。这时的地方长官,都有自己的打算。他们本来就不服从中央的命令,现在朝廷既然为董卓所挟持,中央政权实际上变成了董卓的政权,因此,便以讨伐董卓为名,正式组织了军队来攻击董卓。当关东的军队向洛阳进攻的时候,山西地方的人民继续起义。董卓害怕义军切断了自己的后路(董卓的根据地在凉州,他带的军队是凉州军,兵士都是凉州人,其中有不少是凉州地区少数族的人),便强迫皇帝和百官迁都长安。不止如此,他还强迫洛阳的人民迁徙。很多人在迁 ............

书籍插图:
书籍《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讲义--大学用书》 - 插图1
书籍《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讲义--大学用书》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讲义--大学用书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