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現象學》義解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1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權信息
書名:《精神現象學》義解
作者:莊振華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8-01
ISBN:978-7-300-27168-2
價格:188.00元
目錄
CONTENTS
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出版說明
緒論 《精神現象學》研究再出發
一 世界的合理性——近現代之爭
二 《精神現象學》的出版過程、前期構思與題旨簡論
三 當代通行的三種研究路徑(自我實現、主體間性與學院意識哲學)及其特質
四 《精神現象學》的真正基點——作為世界本身的精神
五 篇章結構再審視
六 凡例
義解
序言 論科學認識
導引
正文義解
第一節 當代的科學任務
一 真理之為科學的體系
二 當代的文化
三 真理之為原則及其展開
第二節 從意識到科學的發展過程
一 真的東西既是實體也是主體
二 知識的生成過程
三 個體的教養
第三節 哲學的認識
一 真實與虛假
二 歷史的認識和數學的認識
三 概念的認識
第四節 哲學研究中的要求
一 思辨的思維
二 天才的靈感與健康的常識
三 結語
導論
導引
一 如何研究黑格爾辯證法
二 黑格爾辯證法前史
三 例示
四 小結
正文義解
第一章 感性確定性;這一個和意謂
導引
一 何謂感性確定性
二 感性確定性的出路
三 解構之法
正文義解
第二章 知覺;物和錯覺
導引
一 知覺的特徵與地位
二 個體物何以不是自足的
三 本章思路
正文義解
第三章 力和知性;現象和超感性世界
導引
一 對規律問題的預備性分析
二 規律的結構與條件
三 規律思維與規律概念
四 小結
正文義解
第一節 力與力的表現
第二節 力的內在本質
第三節 顛倒的世界
第四節 無限性
第四章 意識自身確定性的真理
導引
一 學界的研究現狀
二 系統的承認學說
三 慾望及其滿足:主體性的出現
四 人與人之間的承認
五 自我意識的出路
正文義解
第一節 自我意識的獨立與依賴;主人與奴僕
一 雙重的自我意識
二 對立的自我意識的鬥爭
三 主人與奴僕
第二節 自我意識的自由;斯多亞主義、懷疑主義和苦惱意識
一 斯多亞主義
二 懷疑主義
三 苦惱意識
第五章 理性的確定性與真理
導引
一 近代理性對世界的依賴與遺忘
二 理論:進步的抑或停滯的?
三 實踐:個體的自我鞏固
四 作為世界之審核者的近代理性
正文義解
第一節 觀察的理性
一 對自然的觀察
二 對純粹自我意識及其與外部現實的關聯的觀察;邏輯規律與心理學規律
三 對自我意識與其直接現實之間關聯的觀察;面相學與頭蓋骨相學
第二節 理性的自我意識通過其自身而實現
一 快樂與必然性
二 心的規律和自大狂
三 德行與世界進程
第三節 自在自為地實在的個體性
一 精神的動物王國和欺騙;或事情本身
二 制定規律的理性
三 審核規律的理性
第六章 精神
導引
一 精神與世界
二 精神的「變形記」
三 小結
正文義解
第一節 真實的精神;倫理
一 倫理世界;人的規律和神的規律;男人和女人
二 倫理行動;人的知識與神的知識;過失與命運
三 法權狀態
第二節 自身異化了的精神;教化
一 異化了的精神的世界
二 啟蒙
三 絕對自由與恐怖
第三節 對其自身確信的精神;道德
一 道德世界觀
二 倒置
三 良心;優美靈魂;惡及其寬恕
第七章 宗教
導引
一 黑格爾所見的宗教
二 黑格爾宗教觀的源與流
三 餘下的思考
正文義解
第一節 自然宗教
一 光明本質
二 植物和動物
三 工匠
第二節 藝術宗教
一 抽像的藝術作品
二 有生命的藝術作品
三 精神的藝術作品
第三節 啟示宗教
第八章 絕對知識
導引
正文義解
余論
參考文獻
跋
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出版說明
後期資助項目是國家社科基金設立的一類重要項目,旨在鼓勵廣大社科研究者潛心治學,支持基礎研究多出優秀成果。它是經過嚴格評審,從接近完成的科研成果中遴選立項的。為擴大後期資助項目的影響,更好地推動學術發展,促進成果轉化,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按照「統一設計、統一標識、統一版式、形成系列」的總體要求,組織出版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成果。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
緒論 《精神現象學》研究再出發
如果說近現代思想家中有誰能與柏拉圖、亞里士多德比肩,黑格爾一定榜上有名。而他的《精神現象學》又是西方哲學史上媲美《理想國》《形而上學》的一部經典著作。此書歷來以晦澀難懂著稱,且不說在普通讀者那裡,它那熔意識、知識、邏輯與歷史於一爐的風格往往讓人不明所以,單就專門的黑格爾研究界而言,對這部書的解讀也是時異而常新的。在崇尚人的行動與征服的年代,人們認為這是一部講述人的自我實現的書;在西方資本主義的承平時代,歐美諸多學者大多只希望從社會的角度出發,挖掘書中主體間性[1]的資源,為他們有關商談倫理、承認的鬥爭或社會性的學說背書;而在學院研究界,一股將近半個世紀的回到意識哲學的潮流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黑格爾研究界。但遺憾的是,這三種路徑雖然都各自在某個層次上反映了黑格爾的部分看法,但就《精神現象學》整部書而言,恰恰是黑格爾要在他的第三、四、五章中逐一加以突破的立場,而黑格爾自己的根本立場則是作為意義世界本身的精神,別無其他。
黑格爾的精神學說實際上是近代以來的世界觀對自身的一次真正全面而深刻的反思。精神不是主觀思維或其客觀投射,而是意義世界本身,它固然必須通過個人來成全,但它首先不是主觀的,而是客觀而實在的整體,是黑格爾所謂的「事情本身」。因此離開意義世界這個基本立足點來談論《精神現象學》的種種做法,雖然也能抉發出書中的某些閃光點,但始終無法得其要領。現代哲學對近代思想所尋求的種種確定性都已失望,然而現代思想所揭示的那種有限性處境往往又導致人的迷茫無歸,我們是時候深切反思近現代所共有的內在性世界觀了。基於這一考量,筆者以為我們有必要真正抱著瞭解之同情的態度,根據黑格爾自己在這部書的前五章中歷盡艱辛後獲得的那個立足點——精神,來重新審視與研究這部思想史名著,這樣我們就可以得到與通行的種種解讀既有部分交疊,又在根本點上大異其趣的一幅《精神現象學》圖景。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精神現象學》義解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