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与世界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1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马克思与世界
作者:顾海浪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5-01
ISBN:9787300257532
价格:38.00元
目录
CONTENTS
引语 时代的课题 思想的力量
一、马克思所处时代的性质
二、时代课题回答的理论困境
三、马克思的思想历程与思想力量
第一章 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一、“武器的批判”和“批判的武器”
二、实践证明思维的真理性
三、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基本遵循
四、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根本路径
第二章 改变世界的思想精髓和理论指南
一、《共产党宣言》的形成和基本内涵
二、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及其命运
三、无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及其使命
四、《共产党宣言》的理论创新和历史意义
第三章 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及其策略思想
一、对革命形势和任务的正确判断
二、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途径和保证
三、无产阶级革命的基本条件和策略原则
第四章 工人阶级的“圣经”《资本论》
一、《资本论》的思想精髓
二、《资本论》的经济思想史意义
三、“工人阶级的圣经”
四、《资本论》的当代意义
第五章 科学技术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
一、资本使用机器的过程与意义
二、资本对科学技术的利用及其特征
三、科技革命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变化的意义
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狭隘“限制”
五、科技革命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命运
第六章 资本积累的逻辑与历史趋势
一、资本积累的必然逻辑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现实性
三、“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之路
第七章 国家在经济关系和经济运行中的职能
一、国家在经济关系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国家的职能与经济结构关系
三、国家经济职能举要:赋税与公共信用等
第八章 两个伟大发现的意义及其关系
一、两个伟大发现的内涵
二、两个伟大发现的理论意义
三、《资本论》中两个伟大发现的精粹
第九章 国际工人运动的思想旗帜
一、第一国际的旗帜
二、同工人运动中的各种错误思潮做斗争
三、巴黎公社革命经验教训总结
第十章 世界历史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
一、关于世界历史构想的变化
二、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
三、恩格斯晚年对俄国社会发展问题的探讨
第十一章 未来社会经济关系基本特征的预测
一、寻求社会生产力的全面发展
二、对未来社会所有制理论的探索
三、关于未来社会分配问题的预测
四、社会劳动时间的有计划分配
第十二章 人的发展的三大形式与人的全面发展
一、人的发展的三大形式探讨
二、未来社会发展的核心命题
三、人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
四、自由时间与人的全面发展
引语 时代的课题 思想的力量
马克思与世界的关系问题,长期地萦绕在人们的思想和实践中。在马克思逝世百年之际,美国学者罗伯特·L.海尔布隆纳在《马克思主义:支持与反对》的小册子中就曾提出:“为什么马克思的著作,也就是孕育马克思主义的源泉,在一个多世纪以来会有如此大的魅力?或者,可以这样提出这个问题:自马克思撰写这些著作以来,世界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什么我们仍要求助于马克思来洞察当今时事?”面对马克思思想对世界的影响和世界对马克思思想的“求助”的事实,海尔布隆纳认为:“我们求助于马克思,不是因为他毫无错误之处,而是因为我们无法回避他。每个想从事马克思所开创的研究的人都会发现,马克思永远在他的面前,因此,他必须认同或反驳、扩展或抛弃、说明或辩解马克思遗留下来的思想。”
[1]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马克思是在对资本主义时代重大课题的回答中铸就他的思想力量和理论魅力的。列宁认为:“马克思学说中的主要的一点,就是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创造者的世界历史作用。”
[2]
马克思主义是世界文明世代演进的结果,是人类思想史上不可逾越的界碑,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正如习近平所说的:“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
[3]
马克思思想和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绝不是什么先知先觉者布下的某种“福音”,也绝不是什么千古不变的“教义”,而是对资本主义时代课题的科学解答,是人类思想史上伟大革命的结晶。这是理解马克思与世界问题的关键所在。
注释
[1]
海尔布隆纳.马克思主义:支持与反对.马林梅,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14:1.
[2]
列宁.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1.
[3]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2016年5月17日).新华网,20160518.
一、马克思所处时代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14世纪和15世纪,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如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16世纪60—70年代,荷兰发生了最早的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年间发生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在一个大国推翻封建制度,初步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18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完全摆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羁绊,借助于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产业革命的巨大势能,开始发掘蕴藏在自然、科学、工业、农业中的巨大生产力,以其“非常革命的作用”
[1]
,迅速地建立起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适应的社会生产力系统。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中叶,法国、美国和德国等欧美国家也经历了各种形式的资产阶级革命,并相继经历了产业革命。
产业革命是由以机器大工业为主体的工厂制度取代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19世纪30—40年代,最先完成产业革命的英国,率先成为以机器大工业占优势的先进的工业国。在回顾自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这80多年英国产业革命的历史成就时,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电报的使用,整个整个大陆的开垦,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的大量人口——过去哪一个世纪料想到在社会劳动里蕴藏有这样的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马克思与世界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