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和事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 录
编者的话
金应熙的博学与迷惘
话说金庸
一段护书往事——记陈君葆先生
吾家翁——记陈梦因
“云姊姊”和《新儿童》
复观先生与香港
梁厚甫首创怪论
素描黄永玉
统战高手费彝民
嘉道理勋爵二三事
“人间国宝”饶宗颐
香港半世忆群师
我的早年广播生涯
巴金在香港发表《随想录》期间一批信件注释
往事模糊芦花岸——香港九华径的一些回忆
记邓尔雅先生
李先生的迷宫
我的义父和老师林风眠
那天晚上
香港的红酒
说不完的马照跑
狗尾续貂话古龙
旧信封藏逐客令
少芳的故事
李秉仁办《书谱》
钱穆先生——忆旧游之一
《香港人和事》后记
《香港人和事》重要启事
作者简介
罗孚,原名罗承勋。1921年生于广西桂林。1941年在桂林加入《大公报》,先后在桂林、重庆、香港三地《大公报》工作。任香港《新晚报》编辑、总编辑。编辑过香港《大公报》、《文汇报》的《文艺》周刊。以丝韦、辛文芷、吴令湄、文丝、柳苏等为笔名,发表了大量的散文、随笔和文论、诗词等。著有《香港,香港》、《南斗文星高——香港作家剪影》、《燕山诗话》、《西窗小品》等,编有《聂绀弩诗全编》、《香港的人和事》等。
香港人和事
罗孚 编
全国百佳出版社
中央编译出版社
Central Compilation & Translation Press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香港人和事/罗孚编.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9
(罗孚文集)
ISBN 978-7-5117-0536-5
Ⅰ.①香…
Ⅱ.①罗…
Ⅲ.①回忆录-作品集-中国-当代
Ⅳ.①I25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0)第177587号
香港人和事
出版人 和 龔
策划编辑 高 林
责任编辑 叶 芳
编辑信箱 yefang58@gmail.com
责任印制 尹 珺
出版发行 中央编译出版社
地 址 北京西单西斜街36号(100032)
电 话 (010)66509360(总编室) (010)66511239(编辑室)
(010)66161011(团购部) (010)66130345(网络销售)
(010)66509364(发行部) (010)66509618(读者服务部)
网 址 www.cctpbook.com
经 销 全国新华书店
印 刷 北京中印联印务有限公司
开 本 880毫米×1230毫米 1/32
字 数 210千字
印 张 9.5
版 次 2010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 价 25.00元
本社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首席顾问律师 鲁哈达
凡有印装质量问题,本社负责调换。电话:(010)66509618
1979年,廖承志同志在北京接见罗孚
我行我素我罗孚
在网上搜索“罗孚”这个词,往往可以搜到的是一个名贵的汽车品牌。今天,我们要介绍的“罗孚”,却是一位文人,一位有名的文人,一位颇有来历的文人。
罗孚是他的笔名,他本名罗承勋,1921年生于广西桂林。
他是一位报人。1941年在桂林参加《大公报》,从练习生做起,先后在桂林、重庆、香港三地的《大公报》馆工作,一共干了41年。徐铸成说他文品皆优,胡政之也说他头脑清楚。他做到香港《大公报》副总编辑和香港《新晚报》(即《大公晚报》)的总编辑,还编过《大公报》、《文汇报》的《文艺》周刊和《海光文艺》月刊等。
但他又不仅仅是一位报人。
1947年,他作为进步知识分子,参与了重庆地下党的理论刊物《反攻》的创办和编辑工作,《反攻》的领导人正是当时还没有被称作江姐的江竹筠。1948年,他在香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以后长期在廖承志同志的领导下工作,廖公称他作“罗秀才”。
上世纪50年代,叶灵凤寓居香港,在他和朋友们的鼓动和帮助下,为左派报刊撰文,一时间凤兮归来,霜红正晚。70年代末,聂绀弩从沁园回到家,一副病躯,满脑子都是诗。他在香港以野草出版社为名,出版了聂诗《三草》,如今,老聂的诗成了一代人的心灵史。更早一些时候,查良镛还是一位编辑,写了几部电影剧本也没找到感觉,他鼓励这位同事在《新晚报》上开天辟地写武侠小说,以后,我们就看到了“金色的金庸”;类似的,还有梁羽生。再晚一些时候,他在《读书》杂志上写文章介绍香港作家,一篇《你一定要看董桥》,使得这位经济学出身的编辑,更上层楼,名满大江南北……
其实他还是一位作家,首先是一位散文家,他把发表过的文章汇集成册,有《风雷集》(1957)、《西窗小品》(1965)、《繁花集》(1972)和《香港文丛·丝韦卷》(1993)。作为党领导下的文艺工作者,他不遗余力地为主旋律讴歌,似乎其中也有那么一点“风花雪月”。有人称他是香港左派文化阵营中的“一支健笔”,他却说,早年的文章不忍猝读,“四十多年来我写了不少假话,错话,铁案如山,无地自容”。萧乾评论说:“这是巴金的《真话集》问世以来,我第二次见识到这样的勇气,这样的良知,这样的自我揭露。”
1982年起,由于一个自己也意想不到的原因,他在北京蛰居了十年。从此,罗承勋改名为史林安。可是,黄苗子和郁风一定要管他叫“史临安”,临安者,南宋偏安之地后来的杭州是也。
北京十年,其实不是蛰居,是谪居。走了罗孚,来了“柳苏”。柳、苏,当是柳宗元和苏东坡。他说,我安敢自比柳、苏,只是取了其中的贬谪之义罢了。话虽这么说,事实上他成了“专职”的作家,也迎来了自己创作的高峰。这期间,他写了介绍香港形形色色的《香港,香港》、《香港作家剪影》和《香港文化漫游》,描绘了一幅97以前香港文坛的画卷,他肯定香港是有文学的,也有很多好的作家。他写下了二十余万字的散文和随笔,见诸大陆和香港的报刊。他还读诗、写诗、解诗,自己写了许多首旧体诗,编辑了聂绀弩的诗集,写了《燕山诗话》。柳苏比起罗孚,又多了一点冷峻和老辣,好像还有一点忧伤和无奈。
当然,他还不止是写作,还有交游。和他作忘年交的有:沈从文、夏衍、冰心、启功、钟敬文,他的密友还有舒芜、舒諲,和他一起吟诗作赋、唱和作答的有:黄苗子和郁风、丁聪和沈峻、吴祖光和新凤霞、杨宪益和戴乃迭,还有黄永玉、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香港人和事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