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文忠集-瓦釜集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瓦釜集
作  者:钱文忠
策划编辑:刘 咏 杨成舜
责任编辑:金 龙
特约编辑:耿江秀
封面设计:灵动视线
目录
版权信息
序一
序二
怛逻斯之战
《痴华》撰者姓名小考
西书东说十则
俗文学·民间文艺·文化交流——读美国梅维恒教授的三部近著
佛教传入日本时间杂说
国故与新知的称星
又一代人的学术史研究
杂感两片
也说文化接榫期
出入世间:宗教与商人
读《梵学集》
近现代佛教复兴断想——《从出世到入世》前言
年代——历史学的终结?
沈曾植其人其学
神州袖手人陈三立
男爵及其幻想:纪念钢和泰
侠儒经师黄季刚
陈寅恪印象
周叔弢与自庄严堪
江流世变心难转——吴宓先生的伟大悲剧
郑振铎与战乱中的文献
季羡林教授学述*
藏书·读书·译书·著书——记季羡林教授
季羡林与梵学研究
经师人师的风范
记马雍先生
追忆赵国华先生
后世相知或有缘
义宁精神与陈学研究
评《季羡林教授八十华诞纪念论文集》
命缘之间
读余英时著《中国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适》
如此“整理”
周一良先生与《唐代密宗》
“精选”与“集粹”——《蓟门散思》编后记
《走出疑古时代》
搬书苦乐
后记
序一
季羡林
文忠裒其近数年所为文,编为一集,名之曰《瓦釜集》,不远千里,索序于予。予喜而应之。予惟文忠,英年岐嶷,苦读不倦。开电灯以继晷,恒通宵以达旦。中西兼通,古今同娴。刮垢磨光,探幽钩玄。手不停披,梵书佛典。张皇妙谛于字里,犀照真理于行间。故多能发前人未发之覆,士林中多有知之者。编文集而名之曰《瓦釜》,或系取自《楚辞》“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之句。此文忠自谦之辞。实则集中固多黄钟大吕之声,非瓦釜所能出也。今之学坛上颇有自命为黄钟大吕而实则为瓦釜雷鸣者,较之文忠,有高下之别矣。但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朱子已有“少年易老学难成”之诫。文忠勉乎哉!
1998年1月7日
序二
王守常
文忠老弟选其近年所著文章辑为一集刊行,嘱我作一序文。我记起章学诚有言:“书之有序,所以明作者之旨,非以为观美也。”我赞同此说,故欣然为序,也来介绍我所了解的文忠,如孟子所说,读其书知其人。
我与文忠相识在1989年夏,那时节北京大学已成空寂,我亦不难安心读书,常坐朗润园后湖边与友闲谈。不知何时,文忠也加入这一“清谈”之中。初次相逢,令我诧异,这位东语系本科少年从师季羡林先生读古印度文化史,兴趣所在佛教唯识典籍考。大学三年时,被季羡林先生派往德国汉堡大学印度及西藏学系进修梵文等古代语言,时仅一年,德国导师即准备给以博士论文题目。但他翩然归来。他这种游学方式与时下留学生扎根海外颇为不同。他说他喜欢在国内读书研究。相交既久,慢慢知道他不仅对欧洲汉学研究有所窥察,而且对中国经史典籍、近代学术史也有不俗的理解,其文章引经据典,写来通畅惬意,见赏于周一良、王永兴、汤一介、庞朴诸先生。我因那时校点熊十力先生的几部书,于近代中国佛教唯识学有所兴趣,亦就常常与文忠谈道论学,从他那里了解不少域外唯识学研究成果,受益匪浅。由于对近代中国学术史种种问题看法相近,曾与他合作过两篇小文刊于《读书》杂志。记得其中一篇为纪念黄季刚而作。文忠写的那些文字,对一身侠气的黄季刚执意拜刘师培为师且始终不渝执弟子礼尤为称道,才知道他感慨当今大学里“师道之不传久矣”,故从师季先生时曾行叩拜礼,并一直执弟子礼极恭,实在是“心向往之”且表彰于笔端。而今大学里的师生关系确乎少了一些古道之风。我也以为,“师之不存,道之不存”,这是中国学术衰退的原因之一。我们真的需要重温韩愈的《师说》。我与文忠相交往,不愿以师尊相接,即是秉承韩愈之说:“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文忠以大学四年级时写的一篇《试论马鸣佛本行经》拿了一个硕士学位,季羡林先生评为满分,因犯了个时代错误,不得续读博士学位,返回上海。后来,又曾投考王元化先生之博士,考毕,仍未能就学。那几年不得学门而入,一时闲散,绝少写作,识得他的师友都为之惋惜。人生世事坎坷,文忠也体会了其中三味,变得老成持重多了。又幸得王元化、朱维铮先生之教,得以在复旦大学从容读书治学。两年来,文忠是“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学业大进。
新春伊始,文忠出版了他的第一本文集,写下这些话,以相警,且相慰也,是以为序。
1997年除夕夜于燕北园
怛逻斯之战
发生在公元751年的怛逻斯之战,不仅在战争史上占有地位,而且对于中国文化,尤其是造纸术的西传,更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这场著名战争的重要性当然还体现在其他许多方面。如:这是中外史上都有明确记载的一次战争;是历史上中国和大食(唐代以此作为阿拉伯国家的名称)唯一的大规模的而又是以中国唐朝军队失败告终的军事行动;是中国唐朝政府在西域统治史中的一段极其重要的插曲;它又使得杜环有机会以一个战俘的“身份”游历八世纪中叶的伊斯兰世界而写出《经行记》这样的重要著作,等等。
为了能更清楚地了解怛逻斯之战爆发的背景,有必要追溯一下唐朝与大食之间的关系。
唐朝与大食的接触是伴随着冲突而开始的。起初的冲突只是名义上的,根本没有形成真正的军事行动。大食东进的军队在651年纳哈万德(即今伊朗西北境,哈马丹西南之纳哈文德)之战中击败了波斯萨珊朝,翌年,萨珊朝灭亡了。而萨珊朝的一个王子叫泥涅师的来到了长安。在他的请求下,调露元年(679年)唐高宗任命裴行俭为“安抚大食使”,率军队护送泥涅师回去复国。这次行动最终是不了了之,但说明唐朝与大食已有了间接的冲突。直到唐开元年间,唐朝和大食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资治通鉴》卷二一一记载着开元三年(715年)唐朝与大食的第一次兵戎相见,起因是由于大食与吐蕃共立阿了达为拔汗那(注:即古乌孙,今苏联中亚之费尔干纳地方)王并出兵攻掠。拔汗那王向安西求救。为了控制西域各国,阻止大食势力继续东渐,都护李休景听从张孝嵩的意见,将兵“万余人”,“出龟兹西数千里”进攻大食军队,“下数百城……屠其三城,斩俘千余级,阿了达与数骑逃入山谷……威震西域。大食、康居、大宛、罽宾等八国皆遣使请降”,取得了巨大胜利。
唐朝和大食的第二次战争,据《资治通鉴》记载 ............

书籍插图:
书籍《钱文忠集-瓦釜集》 - 插图1
书籍《钱文忠集-瓦釜集》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钱文忠集-瓦釜集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