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与好的生活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9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金钱与好的生活
[英]罗伯特·斯基德尔斯基 爱德华·斯基德尔斯基 著
阮东 黄延峰 译
中信出版社
目录
引言
第1章 凯恩斯的预测失败了
凯恩斯的预测应验了吗?
对平均数的误读
凯恩斯的预测为何会失准
第2章 失控的浮士德式交易
乌托邦:从理想到历史
经济学家:从贪婪到自利
浮士德与魔鬼的赌局
资本主义真的会灭亡吗?
未兑现的承诺:从马克思到马尔库塞
第3章 财富的价值
古代欧洲和古代亚洲的金钱观
美好生活的梦想黯然失色
第4章 幸福的幻影
幸福是什么?
幸福的悖论
幸福经济学的两个谬误
第5章 增长的天花板
信仰问题还是科学问题?
环保主义的道德根源
人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第6章 美好生活的7个基本元素
基本元素的清单
基本元素的实现
第7章 这个时代需要变革
道德碎片的影响力
给政府的政策建议
经济前景的升级
致谢
译后记
版权页
献给雨果(Hugo)
其发展前景表明他可能不会辜负凯恩斯对其后辈们的期望
引言
本书意在反对那种贪得无厌,即让我们做不到“适可而止”的心理倾向。这里所说的“我们”既指个体,也指整个社会。“贪得无厌”指的是经济上的不知足,即渴望拥有越来越多的金钱。本书针对的主要是富裕国家,这些国家拥有足够多的财富,可以过一种体面的群体生活。至于贫穷地区,那里的民众生活得很贫困,“不知足”是他们未来才需要考虑的问题。但无论社会是贫是富,当富人的富裕程度远超多数人的生存糊口所需时,人们就会看到“不知足”的身影。
马克思主义者坚持认为,经济上的不知足是资本主义的产物,它会随着资本主义的灭亡而不复存在。基督徒认为,经济上的不知足是原罪的产物。本书两位作者的观点是经济上的不知足根植于人类的本性,我们倾向于跟自己的同胞攀比,从而发现自己的不足。这种本性因资本主义而变本加厉,贪得无厌曾经只是富人的异常行为,现在却成了社会的常态。
资本主义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它使物质条件的大幅改善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它激发出某些最遭人诟病的人性,比如,贪婪和妒忌。我们所提倡的是,通过回想古往今来和所有文明中最伟大的思想家对“美好的生活”的阐释,尝试改变现有的政策,以帮助我们实现“美好的生活”这个目标,并再度锁住那个“恶魔”。
为此,我们将挑战今天以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作为经济政策主要目标的做法。我们并不反对经济增长,但我们认为,不仅要问一下经济为何增长,而且要问一下增长的是什么,这才合理。我们希望闲暇时间要有所增多,而污染要有所减少。这两点是关于人类福祉的理性理念的一部分,但却被排除在国内生产总值之外,因为国内生产总值衡量的只是市场交易的国内产值部分,它并未减去“污染”,也没有加上“闲暇”。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到何种程度才会提高国民福祉,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对非常贫穷的国家来说,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也许有意义,但对于富裕国家而言,国内生产总值也许已经过多。我们的观点是,对于世界上的富裕国家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应被视为旨在实现美好生活政策的一个副产品。只有进一步观察,才能看清楚国内生产总值的结果是正是负,抑或静止不变。
本书并不想探讨公正的原则,而是想讨论美好生活的构成。大多数现代政治理论都抽象地以对何谓正义或公平的思考作为切入点,并从这种“公正”社会的安排展开讨论。我们的方法有所不同。我们从个人及其需求入手,并在此基础上设法描绘出一幅共同利益的图景。现阶段,分配问题处在公平、正义讨论的核心位置,虽然它非常重要,但只在美好生活需要它的情况下才是这样。
想象有这样一个世界:大部分人每周只工作15个小时。但是,因为他们的劳动成果会在全社会范围内更加公平地加以分配,所以,他们的工资跟现在一样多,甚至更多。清醒的时候,人们更多是在休闲,而不是忙于工作,这是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1930年发表的文章《我们后代的经济前景》中所做的展望。这篇文章的论点简单明了:技术进步使每个工时产出的增加成为可能,人们用来满足需求所花的工作时间就会越来越少,最后几乎不再需要工作。凯恩斯写道:“人类自从出现以来,第一次遇见了一个真实且永恒的问题,即当从紧迫的经济束缚中解放出来,应该如何利用它的自由?科学和复利的力量为人类赢得的闲暇,使人们过上睿智、愉快和满意的生活。”凯恩斯认为,这种状况也许会在大约100年后实现,即2030年。
考虑到写作的时间,凯恩斯这篇关于未来的文章被当时的人所忽视,也就不足为奇了。那时,世界上还有很多棘手的问题需要解决,包括走出大萧条的阴影。此外,凯恩斯自己也从未明确地重提他的愿景,但他一直是在“一个无须工作的未来”这样一个理想的背景下思考问题的。事实上,因其《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Interest,and Money
)这本巨著,凯恩斯成为以研究短期失业而非长期经济进步蜚声国际的理论家。然而,我们有充分的理由重拾凯恩斯提出之后又遗弃的那些问题。
首先,凯恩斯提出了今天我们几乎不探讨的问题:拥有财富的目的是什么?我们需要拥有多少钱才能过上美好的生活?这似乎是无法回答却又不是微不足道的问题。挣钱本身不应该是目的,至少对于没有罹患严重神经错乱的人来说如此。如果说我的生活目标是赚取越来越多的钱,就好比说我吃饭的目的是让自己变得越来越胖一样。对个体是正确的事情,对社会也是正确的。挣钱不是人类永恒的事业,这是因为钱除了用来消费,没有任何别的用处。我们不可能持续地花钱,总会到达一个临界点,那时我们会感到满足,或感到厌恶,也可能二者兼有。我们会这样吗?
其次,我们所处的西方世界再次陷入“大紧缩”,这是1929~1932年大萧条以来最糟糕的情况。巨大的危机就像一次体检,暴露了社会制度的缺陷,并促使人们寻找它的替代品。接受检查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凯恩斯的论文恰巧提供了一个有力工具,可以据此对资本主义的未来加以思考。这场危机揭露了该制度的两个缺陷,但由于人们对“即使付出任何代价也要实现增长”的做法几乎毫无异议,这两个缺陷就被掩盖了。
资本主义制度的第一个缺陷是道 ............

书籍插图:
书籍《金钱与好的生活》 - 插图1
书籍《金钱与好的生活》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金钱与好的生活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