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往事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5.4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Contents
扉页
序一 有缘自能重逢
序二 喜见沈西城笔下《金庸往事》
序三 金庸小说无出其右
第一章 三晤金庸
第二章 五味杂陈的婚姻
第三章 译本遍天下
第四章 老朋友们
第五章 谁是韦小宝
第六章 言休后光芒璀璨
附录一 沧海拾遗
附录二『四代杨过』诚意献词
后记 大侠去矣,巨匠不再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金庸往事 / 沈西城著. -- 杭州 :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9.4
ISBN 978-7-5339-5623-3
Ⅰ . ①金⋯ Ⅱ . ①沈⋯ Ⅲ . ①金庸(1924-2018)-传记 Ⅳ . ① K825.6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9)第050783号
版权合同登记号 图字:11-2019-2号
金庸往事
沈西城 著
责任编辑 罗艺
装帧设计 刘泊延
出版发行
地址 杭州市体育场路347号 邮编 310006
网址 www.zjwycbs.cn
经销 浙江省新华书店集团有限公司 果麦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
印刷 河北鹏润印刷有限公司
开本 880毫米×1230毫米 1/32
字数 100千字
印张 6
印数 13,001
版次 2019年4 月第1版 2019年4月第1次印刷
书号 ISBN 978-7-5339-5623-3
定价 45.00元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序一 / 有缘自能重逢
—— 吴思远
万事皆缘,信焉。识沈西城兄逾四十载,当年我俩皆青春年少,沈君喜写作,活跃于报坛、歌坛、文坛。由于善操沪语,和上海南来的一批著名文化人、歌星、艺人,水乳交融,知道的掌故、逸事乃至花边新闻特多。他记忆力惊人,久远的人物、事件均能如数家珍。数年前重遇沈君,便提议何不将值得回味的艺坛趣事、逸事记录成文,供大家欣赏、怀旧一番。
多年不见,沈兄文字功力大进,遣词造句幽默不失典雅,文思敏捷的他年内便成书数册,有《旧日沧桑》《西城忆往》《旧日风景》《西城纪事》等,一时洛阳纸贵,读者好评如潮。
某日闲谈时无意中提起金庸先生,咸认为他是当代华语文坛第一人,无出其右,我灵光一闪道:“你知金庸甚详,何不写一本有别于正统人物传记的《金庸往事》?”关于金庸先生,我除了是他武侠小说的忠实读者外,更佩服他对家国、社会大事的深刻分析,当年《明报》每天由他亲自执笔的社评我是每篇皆读,他创办的《明报月刊》我每期皆阅,数十年至今。1998年我任香港电影金像奖主席,邀请他来颁“最佳剧本奖”,他电话中很爽快地答应了,颁奖当日见面,我称他是我们电影界的前辈(因我知道他曾在长城影业任编剧及导演),他大笑道:“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显得很高兴。我在台上介绍金庸先生出场时曾这样说:“中国文坛巨匠,世界上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他的读者!”当天金庸先生谈到剧本在电影创作中的重要性,当他还想进一步讲述时却被台下电视台FM(场务)打手势中断了,这一直是我多年来耿耿于怀的事。
如今《金庸往事》书成,当我握笔写此文时,突然传来金庸先生仙逝噩耗,巨匠走矣,从此江湖金大侠不再,但正如他在电视台曾说的:“希望一百年后仍然有人读我的书。”
当然,我们会永远怀念他。
伤感中匆匆以此文为序。
二〇一八年十月三十日
序二 / 喜见沈西城笔下《金庸往事》
—— 杨兴安
和沈西城兄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相识,当时身处无线电视台混编剧,双方只是点头之交。后来胡菊人、倪匡等成立香港作家协会,再次碰头,比较熟稔。不久,在报刊上读到他写的《梅樱集》,大感诧异。因为文章言之有物,笔法精醇,全无蔓芜之句。点到即止,清楚玲珑,而又予人一种阅读上的畅意。三十多岁青年,竟有如六七十岁作家的健笔,深为佩服。
八十年代中替《星岛日报》专栏《细数才华》写专访,便约见沈西城,探问如何练就如此健笔。沈兄说本家姓叶,名关琦。笑谈曾留学日本,但学无所成,多在居酒屋流连,反而弄到日语纯熟。谈到写作,何以叫《梅樱集》,因内容说中日两国文化,故而名之。原来一字之浅,当日自己也太无知了。他又说曾尽读《鲁迅全集》,也许不知不觉间便受其感染吧。我再问何以近期再不复睹如此优雅文字,他神秘地笑而不答,像背着葫芦卖什么药,我也不追问。再转而谈金庸小说。原来他是金著的“护法”,所以后来我把他谈金庸的文章介绍给内地刊物。香港电视台访问时也曾拉他一起出席佐谈金庸,效果都很好。
这次由他动笔谈金庸,深庆得人。
由于早年市肆有几本谈金庸本人的书出售,听人家说金庸对所述都不大满意。九十年代初我到武汉,认识青年作家钱文亮兄(后来是北京大学博士)。他读过我写的两本谈金庸小说的专书,竟建议我写《金庸传》,说由我写最适合。我感到很难写得好,没有答应。谁料别后他竟在国内报章上吹嘘,刊出这种意见,又被一些报章转载,又竟然被金庸老人家读到。其后在一次文化盛会中碰到金庸,他说想找我很久了。我正奇怪,原来他叮嘱我不要为他写传。后来,他提拔我为秘书,从此便与这念头决绝。这次由文笔顶级的老西城动笔,不是深庆得人吗?
沈西城是带有点江湖豪气的作家,交游广泛,读过其中两章,以金庸的朋友圈子反映金庸的性格言行,以侧面笔法描述当代大文豪,其出色的可读性及娱乐性,当使本书绝无冷场。从严肃角度而言,也有一定的文献价值,可料数十年后,甚而百年后亦有读者追读,或借源深究。沈兄大著将洛阳纸贵,当可断言。
今蒙邀约为序,乐而为之,光宠甚焉。
戊戌秋日 于香港
序三 / 金庸小说无出其右
—— 沈西城
金庸去世,毁誉参半,不少人不满他对婚姻的不忠,于政治立场的摇摆不定,予以挞伐。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古语有云“不以人废言”, 我服膺此说,爱读金庸小说。倪匡说金庸小说“古今中外,空前绝后”,有点儿夸大,实出自肺腑。有人分析金庸小说缺乏大时代生活的描述,深度不足,并举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为例,然则川端康成的《雪国》《伊豆的舞女》又作如何看待?既缺时代背景,亦欠离奇情节,却得诺奖评委赏识。因知小说并无定类,能感人肺腑者就好。金庸小说正好做到了这一点,你能忘记杨过的痴?段誉的憨?郭靖的义?乔峰的侠?不管你们喜欢或讨厌金庸,有一点我们无法否认,直到目前能写武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金庸往事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