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形态的历史根基_上海公共租界市政发展与都市变迁研究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序言
导言
一、研究的缘起
二、前人的研究
三、研究的问题与方法
四、本书的结构与内容
第一章 都市历史上的公共租界
第一节 公共租界发展的自然地理条件
一、都市形成的地理背景
二、租界空间的地脉因素
第二节 公共租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前租界时期
二、公共租界的演变阶段
三、租界空间的社会特征
第三节 公共租界的空间构成
一、贸易与租界空间
二、投机活动与租界空间
三、资本主义自治的城市形态
四、地价分级与空间布局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都市建设的市政控制
第一节 市政机构的组成
一、市政机构的产生
二、工部局
三、工务处
四、对一份工务委员会报告的分析
第二节 市政建设的制度
一、建设法规
二、建造制度
第三节 市政建设的方式与资金
一、建设方式
二、资金来源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都市空间与港岸设施
第一节 水运与上海都市发展
一、上海对水运的依赖性
二、沿江发展的都市空间
第二节 码头变迁的因素与影响
一、码头类型转变的社会背景
二、政经条件下的港岸空间秩序
第三节 港岸扩张与都市空间
一、航运业与租界建设资金
二、港岸扩张与都市场景转换
第四节 两个滨水公共空间
一、外滩
二、外滩公园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都市空间与道交、敷地
第一节 道路发展之阶段特征
一、创始阶段(1843-1854年)
二、早期建设(1855-1865年)
三、稳步发展与渐趋完善(1865-1893年)
四、租界再次扩张后的高潮(1894-1927年)
五、公共租界道路建设的尾声(1928-1943年)
第二节 市政控制下的敷地演化
一、早期材料
二、花岗岩石片
三、硬木
四、沥青与混凝土
第三节 交通工具的演进与道路发展
一、早期交通工具
二、现代交通工具
三、交通工具的演进与道路发展
第四节 道路建设的都市意义
一、推动公共领域扩张
二、促进都市空间发展
三、租界道路建设的示范性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市政管线与都市生活
第一节 给排水与都市生活
一、供水系统设立的背景
二、现代供水系统的设立与运营
三、公私领域的平衡:城市供水事业的特许经营
四、自来水的销售对象与供水差异
五、城市供水的意义
六、城市排水、污水处理系统的建立与影响
第二节 道路照明的演进及其社会意义
一、公共租界道路照明的演进
二、煤气灯照明的创始
三、煤气灯、电灯照明的竞争
四、道路照明的社会意义
第三节 管线装备下的租界建筑
一、租界建筑的管线类型与安装方式
二、管线装备下的租界建筑
本章小结
结语 摩登时代的都市建设启示
附录
附录一 工部局工务委员会1866-1867年度工作报告
附录二 公共租界中的市政工程事件一览表
参考文献
图表索引
名词索引
作者简介
张鹏,山东淄博人,2005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并获博士学位。2005年至今在同济大学任教,从事历史建筑保护与再生、中国近代城市与建筑史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经费资助,项目编号:2006BAJ03A0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编号:50278066,50678119
都市形态的历史根基
——上海公共租界市政发展与都市变迁研究
张鹏 著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都市形态的历史根基:上海公共租界市政发展与都市变迁研究/张鹏著.—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8.12
ISBN 978-7-5608-3878-6
Ⅰ.都… Ⅱ.张… Ⅲ.租界-市政工程-研究-上海市-近代 Ⅳ.TU9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8)第186476号
都市形态的历史根基——上海公共租界市政发展与都市变迁研究
张鹏 著
责任编辑 江 岱
责任校对 杨江淮
封面设计 张 鹏
出版发行 同济大学出版社
(www.tongjipress.com.cn 地址:上海四平路1239号 邮编 200092 电话 021-65985622)
经  销 全国各地新华书店
印  刷 苏州望电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 787mm×960mm 1/16
印  张 16.25
印  数 1-3100
字  数 325000
版  次 2008年12月第1版  2008年12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5608-3878-6
定  价 42.00元
本书若有印装质量问题,请向本社发行部调换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序 言
上海开埠之初,英人获得了外滩地区土地租用权;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外强在租借地获得了更大的利益和安全感,外滩建筑群也开始不断翻造。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大量涌入上海,外滩建筑群又一次大规模更新,从而造就了一个“摩登上海”的时代。我们今天所见外滩地区都市形态的基本轮廓,就是在20世纪20年代初至30年代中的“摩登15年”内最终形成的。外滩地区的演变历程及其都市形态是如此地高效多样,仪态万方,也使我们不由地对其支撑要素发生疑问:这一都市形态的生长方式是怎样的?有无经过周密的规划?当时的市政控制如何进行?在“折中的古典”和“浪漫的摩登”外表风格背后,市政设施和隐蔽工程起着怎样的作用?等等这一类问题,涉及都市形态的历史根基,是上海近代都市和建筑历史研究中较为薄弱的一环。
张鹏在攻读博士期间,参加了我主持的外滩历史建筑系列研究课题,将上述问题作为学位论文的探究范畴,以比较新颖的视角,通过实地调查和大量图文档案资料的搜证,深度剖析了外滩地区在市政控制和基础设施层面上的形成机制及其社会运作方式,客观评析了上海历史上都市建设的智慧和技巧,拓展和丰富了该领域研究的范围和内容。可以说,他在这一研究中用功、用心,见解独到,方法讲究,逻辑明晰。所取得的成果,对历史城市与建筑遗产研究,以及对未来的城市再生,都具有相当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参考价值。
是为序。
2008年12月20日于同济校园 ............

书籍插图:
书籍《都市形态的历史根基_上海公共租界市政发展与都市变迁研究》 - 插图1
书籍《都市形态的历史根基_上海公共租界市政发展与都市变迁研究》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都市形态的历史根基_上海公共租界市政发展与都市变迁研究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