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如露水般短暂:小林一茶俳句300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这世界如露水般短暂
小林一茶俳句300
[日]小林一茶 著 陈黎 张芬龄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Beijing United Publishing Co., Ltd.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这世界如露水般短暂:小林一茶俳句300/(日)小林一茶文;陈黎,张芬龄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2
ISBN 978-7-5596-2749-0
Ⅰ.①这… Ⅱ.①小…②陈…③张… Ⅲ.①诗集-日本-现代 Ⅳ.①I313.25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237783号
这世界如露水般短暂:小林一茶俳句300
作 者:[日]小林一茶
译 者:陈 黎 张芬龄
策 划 人:方雨辰
特约编辑:陈希颖 吴志东
责任编辑:管 文
封面设计:尚燕平
内文排版:方 为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83号楼9层 100088)
北京联合天畅文化传播公司发行
山东临沂新华印刷物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印刷 新华书店经销
字数95千字 880毫米×1230毫米 1/32 6.5印张
2019年2月第1版 2019年2月第1次印刷
ISBN 978-7-5596-2749-0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未经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复制或抄袭本书部分或全部内容
目录
译者序
正文
附录
雅众文化
出品
译者序
星罗万象一茶味
一、小林一茶的生命历程
与松尾芭蕉(1644—1694)、与谢芜村(1716—1783)并列为日本“古典俳句三大家”的日本江户时代俳句诗人小林一茶(1763—1827),于宝历十三年(1763年)5月5日生于信州柏原(今长野县上水内郡信浓町柏原)小康的自耕农家,父名小林弥五兵卫,母名“くに
”(Kuni)——出身于曾任村中官吏的宫泽家族。一茶是长子,本名小林弥太郎,三岁时母亲病逝,家中收入减半,生活逐渐穷困。
柏原是海拔约七百米的山村,属土质贫瘠的火山灰地,水田少,多半为旱田,在一茶出生之时,约有一百五十户人家,人口总数约七百人。其地为日本屈指可数的大雪地带,冬季时积雪高过人身,街道尽埋,人马往来受阻,全村进入长达三个月的阴郁的“冬笼”(冬日闭居、幽居)期。
母亲死后,一茶的养育工作转由祖母负责。八岁时父亲续弦,继母是一位勤奋的劳动者,颇不喜欢一茶。十岁时,同父异母弟仙六(后名弥兵卫)出生,一茶与继母关系更为恶化。十四岁时,爱他的祖母去世,翌年父亲遣其往江户(今之东京),免得与继母冲突。我们不清楚他童年、少年期在柏原受教育的情况,据一茶自己的忆述,少年时代的他逢农忙期,白天整日须帮忙农作或照顾马,夜间则做草鞋。由于柏原地区冬日大雪,冬季时会开设“寺子屋”(普及庶民教育的私塾),教小孩读书、写字,因此一茶在去江户前应具备一些基本的读写能力。
1777年春天,十五岁的一茶只身来到江户,据说在寺院或诊所工作。他十五岁到二十五岁这十年间生活情况不明,但应该就在这段时间他开始接触俳句。一茶第一首俳句作品出现在1787年信州出版的《真左古》(まさご
)此一集子里:“是からも未だ幾かへりまつの花
”(从现在起,不知还要开多少回呢……松树的花),署名“渭浜庵执笔一茶”。“渭浜庵”是“葛饰派”俳句宗匠沟口素丸(1713—1795)的庵号,可以判断一茶曾随其习诗,担任“执笔”(记录)之职务。这一年,“葛饰派”重镇二六庵小林竹阿(1710—1790)从居留二十载的大阪回到江户,二十六岁的一茶转拜他为师,学习俳谐之道,同时可能帮忙照料高龄竹阿之起居。后又转入竹阿师弟“今日庵安袋”森田元梦(1728—1801)门下;元梦1788年刊行的《俳谐五十三驿》一书中,收录了一茶以“今日庵内菊明”为名的十二首俳句。
1789年,二十七岁的一茶很可能做了一次师法俳圣松尾芭蕉俳文游记《奥之细道》的奥羽(日本东北地方)之旅。据说他写了一本《奥羽纪行》,但目前不存于世,内容不明。在一茶那个时代,要成为一个“俳谐宗匠”,踵步芭蕉《奥之细道》行脚是必要的条件。
1790年3月,二六庵竹阿过世。一茶正式投入沟口素丸门下,再任“执笔”之职。1791年(宽政三年)春天,一茶以父亲生病为由向素丸提出归乡之请,离家十四年的一茶第一次回到故乡柏原,他后来在文化三年至文化五年(1806—1808)间写成《宽政三年纪行》纪录之,风格深受芭蕉俳文影响。
1792年春天,三十岁的一茶追循其仰慕的先师竹阿大阪俳坛活跃之足迹,从江户出发,开始其“西国行脚”,于此后七年间遍历九州岛、四国、大阪、京都等地,并与各地知名俳句诗人(如大阪的大江丸、二柳,京都的丈左、月居,伊予的樗堂……)会吟,蓄养、锻炼自己俳句写作之修行。葛饰派的平俗调、大江的滑稽调,以及西国行脚路上吸纳的各地方言、俗语……都是一茶俳句的要素。1798年,三十六岁的一茶再次返乡,然后于八月回到江户。当时江户地区的人对于农村来到江户谋生的乡下人,每以鄙夷之态度讥称其为“信浓者”或“椋鸟”(一茶后来有一首追忆江户生活的俳句即如是书写:“椋鳥と人に呼ばるる寒さかな
[他们叫我这乡下人“椋鸟”——冷啊])。”
1801年,元梦师过世。3月,三十九岁的一茶返乡探望父亲,4月,父亲突染伤寒,卧病一个月后去世。一茶写了《父之终焉日记》记之。父亲遗言交代其财产由一茶与同父异母弟仙六均分,但继母与仙六激烈反对。遗产问题一时未能解决的一茶又回到江户,继续其流浪生活。追随俳句名家学习多年的一茶,期望早日自成一家,勤读《万叶集》《古今和歌集》《后撰和歌集》《百人一首》等古典和歌集,化用其技法于俳句写作,并聆听《诗经》之讲释,自学《易经》及其他中国古典作品,求知欲饱满,俳谐之艺日益精进。1804年,四十二岁的一茶执笔《文化句帖》,4月主办“一茶园月并”(一茶园每月例行活动),告别“葛饰派”,转而亲近以夏目成美(1749—1817)为首的俳句团体,受其精神与物质的双重庇护,并与和夏目成美并称“江户三大家”的铃木道彦、建部巢兆交往,逐渐形成自己“一茶调”的俳风。
1807到1810这四年,一茶数度归乡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这世界如露水般短暂:小林一茶俳句300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