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兵法—管理实践韬略·txt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1mb。
书籍内容:

商用兵法
人民中国出版社

管理精英宣言
我是不会选择去做一个普通的人。如果我能够做到的话,我有权成为一
个不寻常的人。我寻找机会,但我不寻求安宁。我不希望在国家的照顾下成
为一名有保障的市民,那将被人瞧不起而使我痛苦不堪。
我要做有意义的冒险。我要梦想,我要创造,我要失败,我更要成功。
我绝不用人格来换取施舍;我宁愿向生活挑战,而不愿过有保证的生活;
宁愿要达到目标时的激动,而不愿要乌托邦式毫无生气的平静。我不会拿我
的自由去与慈善作交易,也不会拿我的尊严去与发给乞丐的食物作交易。我
决不会在任何一位大师的面前发抖,也不会为任何恐吓所屈服。
我的天性是挺胸直立,骄傲而无所畏惧,勇敢地面对这个世界。所有的
这一切都是一位企业家所必备的。

商用兵法――管理实战韬略

谋攻韬略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用谋略的方式,不经血战而屈服敌人,获致最完整的战果,也就是在不
伤丝毫的情况下,取得全胜,是用兵的最高境界。
近代兵学家李德・哈得在阐述其“大战略”思想时,曾有这样的话:“尽
管战斗是一种物质上的行为。可是其指导却是一种心理上的程序,战略愈高
明,则愈容易把握有利机会,而只需付出最低的成本。”
在商品市场角逐的决斗中,智慧的花朵开放在竞争最激烈、风险最大的
地方。在企业家的身上,谋与勇相映成辉。如果说无勇之谋,是难以实现的
幻影,那么,无谋之勇,充其量不过是匹夫之勇、鲁莽的代名词,最终总要
被碰得头破血流。
孙武虽然从英雄创造历史的思想出发,过高地估计了“谋攻”的作用,
但他提出的“夺其志”、“夺其心”、“以迂为直”等观点,确实反映了战
争的一般指导规律,有着很高的军事谋略水准。在经济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
这些观点仍然放射着璀璨夺目的光彩,是企业家保存自己、战胜对手、不断
发展壮大的法宝。

运筹帷幄
指导战争的上策,是以谋略胜敌。《孙子兵法》(谋攻篇)说:“故上
兵伐谋,其次伐交,再次伐兵。”兵以诈立,多谋者胜,这是军事斗争的普
遍规律。而企业竞争也同样面临代谋的问题,这个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企业
间竞争单从整体上说,伐谋必须以企业实力做后盾,又和市场上的行销活动
紧密相联。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还得用物质来摧毁。
但在某些条件下,精神力量可以改变物质力量的形态。企业家谋略运用得当,
常可以不用“武力”而使对方屈服。
伐谋的目的,在于求得无形和有形的胜利,它包含有广阔的内容,如运
筹、计划、攻略、手段的配合,以及适情、适势、适事、适机、适时的用兵
等。对于企业竞争来讲,这就要求企业的经营指挥组织中,必须分工有专门
运筹帷幄、出谋划策的智囊人物。
加强智力投资是伐谋的根本途径。人才的数量和品质是取得竞争优势的
关键。“谋”是人脑的产物,只有具备大批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谋士,才
能使企业充满活力。
在商业社会中,“策谋”正是能力的根源,也是活动的要素。孙武所主
张的“上兵伐谋”,即是在企业开战前,应先察知对方的策略,而诉诸适当
的对应手段,一击中的,才是最佳的战术。如何在开战前,策动适当的情报
战,应是每个经营者必学的课题。
在现代企业中,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经营主管知识老化日益严重。而
现代管理学又需要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行销学、法
律学、贸易学、广告学与未来学等多方面学问。企业中的一两个主要领导者
全懂这些学科几乎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错综复杂,
瞬息万变,时间性很强,绝非一个领导者靠点子或想出锦囊妙计,以权威式
领导作风,或靠简单的少数服从多数方式处理得当的。不管他是外行还是内
行,不管他智力高低,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重大问题上,都显得力不从心。
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这就要求企业主要领导者必须学会
运用“外脑”,即发挥由各方面专家组成的智囊团的作用,形成决策群,利
用这样一个参谋组织帮助企业经营者进行经营管理决策。在现代化企业管理
中参谋组织决策,已成为必要的决策程序,这也是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之
一。
由此看来,企业的经营者要避免决策的盲目性,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必
须重视智翼团的作用和建设,通过智囊团的调查研究,在掌握大量资讯并经
过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给企业经营者提供“望远镜”和“显微镜”,使他们
望得远、看得清,更自觉地按客观规律办事。
按日本的说法,设置参谋体制的目的在于“加强最高层的功能”。具体
说,“是对最高经营层的意图决断及指挥的职能发挥辅导作用”。就我国企
业现状讲,参谋单位的任务应是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手段,为经营管理者提
供咨询和资讯,协助主管和主管单位作出决策。

把握全局
“自古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意思是
说,自古以来不考虑长远利益的,就不能策划好当前的问题,不考虑全局的
利益,就不能策划好局部的问题。远谋才有好韬略。企业家应有战略头脑,
能置身于泰山极顶观察局势,不被一叶障目,不计一时得失。
现代企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和对外的开放系统,从内部看,其经营
要素有人、财、物、技术、资讯等,其经营环节包括生产、供应、销售;从
外部看,它要服从于市场需求,考虑竞争对手,而这些又要受政治、经济、
技术、文化、自然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因此,现代企业的整体综合性加强,
辐射半径延长。这就要求战略经营必须体现整体意识、宏观意识,甚至全球
意识;既要有全局性,又要有层次性;既要高瞻远瞩,统筹兼顾,全方位进
行思考,防止顾此失彼,出现遗漏;又要分清不同层次,区别轻重缓急。《孙
子兵法》中提出“经五事”、“校七计”,就是全面地看待问题;而“五事”、
“七计”以“道”为首,又呈现了战略思考的层次性。
全局是由多个不同层次的局部所组成。全局制约局部,而局部又影响全
局。在局部和全局发生冲突时,要能果断地舍弃局部,以抓住重点,保证全
局;在局部可能导致全局失败时,又要高度重视局部,步步落实。美国的汽
车业所以被日本击败,就是因为美国汽车业忽视了能源这个因素对汽车消费
的影响。石油危机已经来临时,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商用兵法—管理实践韬略·txt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