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的焦虑_任璧莲移民小说研究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身份的焦虑:任璧莲移民小说研究/李红燕著.—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4.12
ISBN 978-7-308-14108-6
Ⅰ.①身…Ⅱ.①李…Ⅲ.①华人-移民-研究Ⅳ.①D634.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4)第280782号
身份的焦虑——任璧莲移民小说研究
主编 李红燕
责任编辑
杜玲玲
封面设计
刘依群
出版发行
浙江大学出版社
(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 邮政编码:310007)
(网址:http://www.zjupress.com)
排  版
杭州中大图文设计有限公司
印  刷
杭州杭新印务有限公司
开  本
710mm×1000mm 1/16
印  张
12.5
字  数
218千字
版 印 次
2014年12月第1版 2014年12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308-14108-6
定  价
36.00元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印装差错 负责调换
浙江大学出版社发行部联系方式:0571-88925591;http://zjdxcbs.tmall.com
关于本书
封面
图书信息
内容提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身份政治与流散作家
第一节 自我身份的认同
第二节 身份认同的政治
第三节 流散/移民与身份认同
第三章 《典型的美国人》中的移居与阶级位移
第一节 移民贵族的阶级位移
第二节 流散中的贵族心理
第三节 没落贵族的政治倾向
第四章 《希望之乡的莫娜》中的信仰与文化归属
第一节 世纪末的文化论争
第二节 归属“亚裔文化”
第三节 皈依犹太教
第五章 《妾》中的跨族通婚与基因重构
第一节 身体的等级
第二节 错位的性别身份
第三节 基因的忧虑
第六章 结论
第六章 结论
书后说明
参考文献
内容提要
任璧莲是一位颇具影响力的当代华裔美国作家。她的小说结合身份认同,探讨了二战以来美国华人移民的生存状况和思想意识的发展变化,表达了对美国弱势族群的关怀和对美国社会现状的思考。本书以当代文化政治批评高度关注的边缘性和社会身份关系问题为切入点,结合当代西方社会学和心理学关于身份的论述与发现,对任璧莲的几部主要移民小说进行梳理和分析,指出任璧莲的小说所反映出的身份焦虑。任璧莲的小说从阶级、文化、基因等层面所揭示的移民个人与群体身份地位说明:在具有种族从属关系的美国社会里,移民无法完全决定自己的身份,身份焦虑不可避免地成为流散移民的宿命。本书共分六个部分:
第一章前言介绍任璧莲作为第二代华裔的出身背景以及她在文学领域的成就,梳理国内外任璧莲研究现状,并从美国华人移民所遭受的身份制约出发讨论华裔美国作家职业发展道路上的坎坷,以及任璧莲的创作所流露出的“焦虑”之情。
第二章对西方学界关于身份的概念、理论和观点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本章首先区分有助于身份研究的两大视角——源自于社会学的个体身份理论和源自于心理学的社会群体身份理论,其次梳理身份分类的起源、框架和政治效应方面形成的研究传统,指出阶级、族裔等边缘性的社会群体身份都受到种族的制约,它们与政治的关系常常揭示了社会不平等现象和社会不同群体间的利益矛盾。
第三章以任璧莲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典型的美国人》(Typical American
,1991)为例,分析任璧莲对于阶级身份问题的关注。本章从阶级这一社会群体身份入手,结合二战后三十年的美国历史,集中考察作品中第一代华人移民的生活状况。他们因移居美国而造成阶级地位下移,从中国的上层阶级跌落到美国的贫民阶层,因而产生了阶级身份焦虑。为消除焦虑,他们保持流散贵族的心理定势和上层阶级身份意识,将个人的自我归类等同于上流社会的西欧裔美国人,他们在经过多年打拼之后,却发现自己陷入了“中间人”的身份地位。本章探究了第一代华人移民移居美国后表现出的阶级身份变化、生存方式转换和处理个体与族群以及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时的政治立场,进而指出,由于美国上层阶级群体和种族身份边界的双重阻碍,第一代华人移民的个人阶级身份认同始终未能得到他们的目标群体的接受,因此,他们的阶级身份焦虑仍将继续。
第四章集中讨论任璧莲对于文化身份问题的关注。本章以任璧莲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希望之乡的莫娜》(Mona in the Promised Land
,1996)为例,结合美国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社会运动和思潮,考察作品中第二代华人移民的文化身份焦虑。小说中的两位女主人公,面对美国白人主流社会的文化压力,分别尝试了不同的文化身份定位,如“亚裔美国人”和“犹太人”,以期提升个人的社会地位。本章认为,通过上述两条道路选择,任璧莲生动地刻画了第二代华人美国移民的文化身份焦虑,并指出这种焦虑的根源仍然是美国社会中的种族压力。不论华裔个体选择加入“亚裔”这一虚构的、缺乏整体文化内涵的群体,还是以改宗的方式加入另一族裔群体,都不能改变华裔美国人的社会群体身份,因此,华裔个体的身份焦虑仍无法消除。
第五章探析任璧莲对于性别和基因等问题的关注。本章结合任璧莲的第三部长篇小说《妾》(The Love Wife
,2004)集中考察了第二代华人移民的跨族爱情和婚姻。任璧莲小说中的美国华裔因在生活中深受种族等级的影响,表现出对“白色”身体的偏爱和向往。他们为更快地融入白人社会而选择跨族婚姻,然而通婚使华裔在家庭内部产生社会性别身份错位。此外,混血儿的基因,无论是遗传深肤色多,还是复制浅肤色多,华裔都不能解决他们的种族身份问题。小说表明,华裔个体试图通过通婚重构基因,重塑族裔/种族身份,以消解因血统关系造成的心理焦虑,但是,美国的种族观念和华裔的身份地位(无论是个人的还是群体的)并不能因为通婚和基因的融合而迅速得到改变。
第六章结论部分指出,任璧莲的“焦虑”写作充分展示了美国少数族裔生活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受错置和被歧视(身份焦虑之源),另一方面是选择性同化(缓解身份焦虑之方)。任璧莲的小说对于华人移民的身份焦虑进行了连续的、层层深 ............

书籍插图:
书籍《身份的焦虑_任璧莲移民小说研究》 - 插图1
书籍《身份的焦虑_任璧莲移民小说研究》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身份的焦虑_任璧莲移民小说研究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