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月刊2014年09期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5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假如我办燕京学堂
从燕京学堂想起的
“燕京”本无事
国际化的歧路
善待历史:俄国 日常中的「苏联」
重读苏联
大河的传奇
我读俄罗斯
理性市场的迷思?
警惕“高度平衡的陷阱”
短长书
“奉旨申斥”是怎么一回事
波斯纳的锯子
念朱季海先生
凉风行
数学为什么可爱
“文如其人”还是“文本诸人”
公共艺术价值何在?
当代设计的危机
假如《红楼梦》没有第一回
落在裸岩上的种子
品书录
我像一个基督徒爱上帝一样爱你
读《阎宗临传》
一个人的访古与问今
一个诗人的内战“时感”
尚能学否
诗与游击队的谶语
湖上吹水录
流水观澜记
西部国情考
西师往事 北碚夜读
漫画
画说
“炉火”
假如我办燕京学堂
作 者:陈平原
  说“假如”,就是不可能的意思。既然没有这种可能性,为何还要如此自作多情?因为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相对来说,批评畅快淋漓,建设则困难得多。那就换一个角度,假如我是北大校长,正雄心勃勃地推进很有挑战性的“燕京学堂”计划,应该怎么做?不提“战果辉煌”,就说“实现既定目标”吧—为何如此低调?因北大就像鱼缸里的金鱼一样,在享受恩宠的同时,被全国人民拿着放大镜观察、挑剔、评论,稍为偏离既定的航道,就会招来铺天盖地的质疑与批评。这种状态下,只能小心翼翼,平安驾驶,很难期待惊天动地的制度性创新。
  可是,我们又都希望北大能奋起直追,迅速地“世界一流”。不动制度,通过增加经费,是能提升若干水平的。但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制度非动不可,这个时候,牵涉很多人的切身利益及习惯思维。怎么办?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谋定而后动”。可以不断地打雷,好一阵子下不来雨;但不能没做任何预报,就来场正义的滂沱大雨。雨是迟早要下的,但怎么下、下在什么位置、多大的量、有无节奏感等,都必须认真考量。不仅要驰想“春雨贵如油”的妙境,还得防止决堤溃坝的灾难;“有百利而无一弊”的改革,那是神仙才能碰到的。很可惜,北大这回创办燕京学堂,明显低估了其“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难度,未曾做过认真的“沙盘推演”—我说的“沙盘推演”,是指主事者自我设置对立面,站在另一个角度立论,来回辩驳,直到基本上堵住可能存在的漏洞。
  筹巨资创建一个新的教学机构,对于北大是件大事,事先其实征求过不少中层领导及名教授的意见,不可能是校长脑袋一拍就出来的。问题在于征求谁的意见,以及如何征求,程序正确不等于效果就一定好。做过行政的人都明白,讨论同一件事,找谁不找谁,谈论宗旨还是敲定细节,会得到截然不同的效果。一般来说,中层领导怕校长,普通教授则不怕,更有可能直言不讳;而同样是名教授,有人习惯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有人则热心公共事务,就看你能否及时发现潜在的“反对派”。若真想征求意见,应该多找有勇气、有见解、有担当且历来特立独行、敢于自我立论的普通教授,既给他们解释,也听他们抱怨,甚至允诺一切可以商量,大不了推倒重来。若怕人多嘴杂,想快刀斩乱麻,等生米做成了熟饭,再来努力解释,希望广大师生“顾全大局”,这在别的学校做得到,在北大不行。因为,说到底,这是一所民主传统根深蒂固的大学。
  平心而论,从社会募集巨额经费,创办培养国际人才的燕京学堂,应该说是很有创意的好事。可如今好事不但多磨,且效果大打折扣,甚至对北大声誉造成了不小的伤害。弄成今天这个样子,为何当初匆忙上马,高调宣布,而不可以稍微等一等,多邀请敢于直言的反对者参与协商,或吸纳意见,化解对立;或调整节奏,优化计划?那样做肯定效果更好。问题在于,这都是事后诸葛亮,当初被征求意见的诸君,大都并没意识到事情竟然这么复杂。
  这就说到北大人的特点,无论校方还是教授,多志存高远,擅长侃侃而谈,看不起斤斤计较,尤其不太注意细节。可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是“细节决定成败”—谁能想到一张“流光溢彩”的静园修缮效果图,会掀起如此大的风波?我相信北大校方之创办燕京学堂,确实是用心良苦;问题可能出在悬的太高,用力太猛,操之太急,加上论述时的若干瑕疵,以致引起部分师生及校友的猛烈批评。不想“高屋建瓴”地说风凉话,我希望站在建设者的立场,帮着出出主意,看能否进一步完善此计划。相关意见适时提交给了校方,至于是否被采纳,不在我考虑范围内。选择九月方才刊行的《读书》杂志发言,是假定那时大局已定,风波也基本上过去了,发文章只是为了“立此存照”。
  都是模仿罗德奖学金(Rhodes Scholarships),着眼于培养国际化的“各界领导精英”;也都是一年制的学习计划,为何清华的“苏世民书院”波澜不惊,北大的燕京学堂却风急浪高?除了两校师生处世及表达风格的不同,更因清华计划可操作性强,北大则过于理想化,不太可行。后者选择了学校中心且带有标志性的静园六院来建寄宿制书院,乃极大的败笔,此举引发了学生及校友的公愤,学校不得不做出妥协。如此“败走麦城”,不全然是思虑不周,还是我所说的用力过猛,即太想把事情办好,以至于不考虑前后左右、上下里外。在我看来,这燕京学堂即便圆满达成目标,也只是为北大增加一个新的发展方向,不可能成为整个大学的中心。顺便说一句,香港中文大学也有一个以英语讲授、以国际学生为对象、“肩负提供世界级中国研究教学重任的中国研究中心”,但在整个大学处于很不起眼的位置。
  我想辨析的是,为何北大这升级版的国际化计划不太可行,以及到底该如何修正。具体论述时,不断以清华计划为参照系。说北大创办燕京学堂是为了与清华的“苏世民书院”竞争,这本身没什么不对;两校之间你追我赶,是个好现象,只是不要因急功近利而脚步变形。记得当年北大刚创办文史哲实验班时,清华提出的追赶方案是文史哲再加中外文,在征求意见的座谈会上,我提醒清华校方注意:学生只有一个脑袋,且每天也只有二十四小时。这回清华走在前,北大为了赶超竞争对手,把好几个功能不同的计划糅合在一起,表面上是“高大上”了,实则模糊了战略目标,留下不少招人攻击的把柄。
  首先必须搞清楚,北大筹办的燕京学堂,到底是“中国体验”,还是“高端学术”。对照燕京学堂的官网,英文称“为未来的世界领导者提供精英式的中国体验”,与中文的强调“ ............

书籍插图:
书籍《读书月刊2014年09期》 - 插图1
书籍《读书月刊2014年09期》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读书月刊2014年09期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