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大学1919—1952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2.39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大学的历史反映一个国家的文化历史,对待大学的态度反映一个国家对待文明的态度。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燕京大学1919—1952/陈远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6
ISBN 978-7-213-05537-9
Ⅰ.①燕… Ⅱ.①陈… Ⅲ.①燕京大学-校史-1919~1952 Ⅳ.①G649.281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116243号
书  名 燕京大学1919—1952
作  者 陈 远
出版发行 浙江人民出版社
杭州市体育场路347号
责任编辑 陈巧丽 冯俊逸
责任校对 张彦能 朱晓阳
印  刷 北京博艺印刷包装有限公司
开  本 787mm×1092mm 1/16
印  张 17.5
字  数 323千字
版  次 2013年8月第1版·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213-05537-9
定  价 39.80元
如发现图书质量问题,可联系调换。质量投诉电话:010-82069336
陈远与巫宁坤先生合影,巫宁坤曾于1951年至1952年任教于燕京大学。
燕大校友、清史大家王钟翰先生题赠陈远《清心集》书影。
陈远与燕大校友林孟熹(前排左)、国仲元(前排右)先生合影。
燕大历任校长
司徒雷登校长(1919—1929、1937—1945年在任,并于1929—1946年间任校务长)
吴雷川校长(1929—1933年在任)
梅贻宝代理校长(1942—1946年任成都燕大代校长)
陆志韦校长(1934—1937、1945—1952年在任)
目录
代序(余英时)
自序
第一章 诞生于伟大时代
第二章 司徒雷登的起点
第三章 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
第四章 扎根中国
第五章 学术上的崛起(一)
第六章 学术上的崛起(二)
第七章 司徒雷登
第八章 战争中的燕京大学
第九章 革命中的燕京大学
第十章 天翻地覆之际
第十一章 燕京的消亡
后记
参考文献
代序
陈远先生:找到了您的大作原稿《燕京大学:1919—1952》,又匆匆重温了一遍。现在将我的评语写在下面,供参考。
2013.2.27,余英时 启
本书取材丰富、分析精密、叙事流畅、论断公允,不但如实地保存了燕京大学三十三年间的辉煌业绩,而且更将它“因真理、得自由、以服务”的内在精神生动地呈现了出来。曲终奏雅,作者写全书最后(同时也是最长)的一章,笔下充满着感情,对于这一中西文化结晶的逝去,不胜其惋惜和伤悼。我读这一章也感动最深,因为我恰好短暂地参与了“燕京消亡”的一幕!
余英时先生代序影印件
自序
燕京大学创建于伟大的五四时代,1952年,随着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开展,退出历史舞台,其间经历了33年的历史。截至2012年10月4日,这所曾经驰名中外的大学整整消逝了60年。
沉寂多年的燕京大学再一次受到世人的关注,得益于一中一外两位重要的政治人物:一位是现任国民党荣誉主席的连战,一位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
1998年6月29日,美国总统克林顿访华期间特地来到燕园,在贝公楼礼堂,面向800多名师生代表作演讲,在开场白恭喜完北大百年校庆之后,他提到了燕京大学:“众所周知,燕京大学校园就是美国传教士创建的,许多建筑都是美国建筑师设计的。从前,很多美国学生和教师来这里学习和授课,我们感觉到与你们有一种特殊的关系。”
尽管克林顿的演讲在涉及燕京大学历史的内容上存在一些史实误差,但是看得出来,这位美国总统为了这次到访做了精心准备。克林顿的演讲经由电视台的直播,引发了国人对于消逝已久的燕京大学的注意。
燕京大学再一次受到世人的关注是在2005年,连战访问燕园,在贝公楼礼堂向北大师生发表演说。连战在演讲开始时说:“今天我和内人偕同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一起来到北京大学,非常荣幸,也非常温馨……刚才我了解到北京大学就是当年燕京的校址,我的母亲(20世纪)30年代在这里念书,所以(我)今天来到这里可以说是备感亲切。”连战接着说,“看到斯草、斯木、斯事、斯人,想到我母亲在这儿年轻的岁月,在这个校园接受教育、进修成长,心里面实在是非常亲切。”连战的母亲赵兰坤,正是当年燕京大学宗教系的学生。连续两个“亲切”,道出这位国民党荣誉主席对母亲母校的尊敬之情。
不过,在两位政治人物访问燕园的当年,也还有一些微妙之处:克林顿的演讲经由电视直播之后,纸媒在报道克林顿访问的消息之时,回避了燕京大学。

大多数人知道燕京大学,应该还是从领袖的雄文《别了,司徒雷登》开始。而燕京大学的长期被遮蔽,也与领袖这篇文章不无关系。
作为燕京大学的创办人,司徒雷登临终留下遗言,希望自己的骨灰能由秘书傅泾波带回中国,安葬在燕园。之前,司徒雷登的妻子已经在这里长眠。与发妻合葬,本是人之常情。但是,司徒雷登的回归之旅,显得特别艰难。直到傅泾波去世之后,这个任务才在傅泾波的儿子傅履仁手上完成。
1986年,傅泾波经过多方联络,终于征得北大校方的同意,让司徒雷登的骨灰安葬在燕园。当时,北大校方的这一决定还经过了中央书记处的同意。然而,节外生枝,有些北大人对于这个决定持反对意见,理由是:“司徒雷登是被毛主席批评过的人,怎么能葬在北大呢?”最后,只好不了了之。
1999年,北大再次同意了让司徒雷登的骨灰迁回,然而,当年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被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此事再度不了了之。
2008年11月17日,司徒雷登的骨灰入土杭州,虽然没有安葬在燕园,但这已经让傅履仁长舒了一口气。其时,国内外媒体对于此事争相报道,北大校方对此不置一词。
燕大人为何遭此际遇?燕京大学又为何消逝?这一切还要从教会大学说起。所谓教会大学,在本书的语境下特指自西方传教士来华起,由教会在中国创办的高等教育机构。中国现代教育起步之时,许多地方都曾经向教会学校学习、借鉴办学经验,张之洞在湖北兴学之初就派梁鼎芬到文华书院了解学堂的体制和方法,山东巡抚袁世凯曾经请文会馆(后来的齐鲁大学)校长到济南筹建山东大学堂,浙江求是书院在开办之初也曾请美国传教士王令庚为总教习,至于京师大学堂聘请丁韪良为总教习,那还是稍后的事情……而在美国, ............

书籍插图:
书籍《燕京大学1919—1952》 - 插图1
书籍《燕京大学1919—1952》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燕京大学1919—1952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