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为道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4mb。
书籍内容:
第一部分为道“三段论”之为道模仿阶段―为学(1)
铅笔与橡皮
老子在两千多年前讲“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今天听起来觉得有点怪怪的。我想,如果让今天的小学生、中学生去对老子说:“老子太祖,我给您发个E-mail好吗?”老子一听,说:“嗨,看这些娃娃说话,玄之又玄。”
不过,有一位伟人的说话和思维可以与老子直接对话。他,就是邓小平先生。一次,他在上海南京路百货商场为孙子们买了两打铅笔,两盒橡皮,并向营业员解释说:“铅笔是让孩子们好好学习的,橡皮是让他们明白错了就要改。”如果老子听了这句话,肯定会说:“说得好哇,我说的‘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就是这个意思。”
以上的故事中,邓小平先生用钢笔和橡皮同时说明了“为学日益”和“为道日损”的道理。下面,我想再用一个小故事专题说明“为学”。这则故事是《参考消息》引自西班牙《都市生活》网站的,我原文照读给你们听听:
一天,英国的一个名叫弗莱明的贫苦农夫正在田地里干活。忽然,附近沼泽里传来了呼救声,农夫赶忙放下手中的农具,奔向沼泽地。只见一个小孩正在泥潭中挣扎,淤泥已没到他的腰部。农夫奋不顾身地救起了小孩。
第二天,一辆豪华小汽车停在了这个农夫劳作的田边,一位风度优雅的英国贵族下车后,自我介绍说是被救小孩的父亲,他是亲自前来致谢的。农夫说,这件事不足挂齿。
贵族说:“我想用一笔酬金来报答你,你救了我孩子的命。”农夫回答说:“我不要报答,我不能因为做了一点事情就接受酬金。这是我应该做的。”
这时候,农夫的儿子刚好走出家门。“这是你的儿子吗?”贵族说,“我给你提一个建议,让我把你儿子带走,我要给他提供最好的教育。如果他像他的父母,他一定能成为令你骄傲的男子汉。”农夫同意了。
时光飞快地流逝,农夫的儿子从医学院毕业后,成为了享誉世界的医生。
数年以后,贵族的儿子因肺炎病倒了,经过注射青霉素,他的身体得到了痊愈。
那个英国贵族名叫伦道夫・丘吉尔,他的儿子便是在二战期间担任英国首相,领导英国人民战胜了纳粹德国的温斯顿・丘吉尔。农夫的儿子就是青霉素的发明者亚历山大・弗莱明。
这件“不足挂齿”的事情改变了世界历史。
也许你们会说,他们一位是圣人,一位是伟人,圣人与伟人当然可以直接对话 !其实,圣人和伟人才是最平常的人。我在上节课“引子”中讲的“人之常情”、“人之常道”,这些都在日常生活中,在人与人的平常情感中。当年老子告诫后世“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今天邓小平教育后代“好好学习”、“错了就改”,都是上对下的关爱之情。圣人是这样,伟人是这样,百姓也是这样,天下父母心都是这样。所以,邓小平还有一句名言:“从娃娃抓起。”说明“为学”从娃娃时起就开始了,古人云:“少小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活到老,学到老。”我想,老子是“学”老的吧,听说他出生时就白了胡须,难道他是从胎儿起就在“为学”?你们信吗?我信。
地球“聚声器”
为学的“学”字,大家都很熟悉,繁体的学字“学”,像一个学子戴上了皇冠,也可以看作一个博士帽。一个人必须通过学习(广义的学习),才能使自己的智慧得到升华。这个“皇冠”、“博士帽”,就是你智慧的光环。
古代的《礼记》里有专门论述学习的;《论语》以“学而时习之”开篇,专门讲到“好学”、“好知”;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荀子》和《吕氏春秋》,这两部书都有《劝学篇》;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写了《师说》和《进学解》;另有西方的哲学家培根的《论学问》、坦普尔的《论古今之学问》、赫尔岑的《论学习》、庞德的《读书入门》、高尔基的《我怎样读书》、《我怎样学习》;还有毛泽东的《关于学习》,等等,不能尽述。
如果再加上亿万的教师在课堂上教诲、训导,再加上天下的父母给孩子们的嘱咐,要孩子好好学习。我估计,他们的声音如果同时发生,那简直能把“地球的耳朵”震聋,会使地球倾刻间不知道自己是在顺转还是在逆转。如果能发明一种像“聚光灯”那样的“聚声器”向太空发送的话,我想连外星人也会为之震动,也不需花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去寻找外星人,就这一项就能使外星人认为“地球人干嘛?老是在‘学习’、‘学习’”。的确,地球人天天在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句话已不仅是对孩子们说的了,如今的中国人都回到了好学的童年时代。
第一部分为道“三段论”之为道模仿阶段―为学(2)
催生学习“激素”
在学别人的同时,我们也要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看看我们身边的事,看看我们自身的事,这样就可以发现新的问题。“人只有发现了新的问题,我们的脑细胞才能激活。”如果每天想一个新问题,发现一种奇怪的东西,那你的脑细胞会突然活跃起来,1400亿个脑细胞中不知有多少会沉浸在兴奋中。这样你的激情来了,随之成效也来了,精神也集中了,这就是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有人讲课、作报告,下面人打瞌睡,无精打采;而有的人作报告、讲课,下面人笑声不断,掌声不断,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看讲课的人能不能讲出激情,能不能激发听者的兴奋点,如果不能产生这种“激素”,那么他的演讲是失败的。这也许是我们真正值得学的东西。
与人交往也是如此,你没有新的构思、创想和新的见解,你就很难得到别人的青睐和关注。现在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方便,我与海内外几位专家学者请教,与同仁们交流,常常是将自己的最新文稿(包括日常诗作和笔谈)贴上去互相传阅、评论、畅谈,乃至和对,别有一番情趣,使生活变得更丰富多彩。这里不妨引录一段奉献给您们:
海棠红(七律)
序:甲申年海棠红时,我与女、儿来西山远郊拜访王树人教授。教授是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生院博导;教授夫人、著名的汉字心理学家喻柏林教授与“古稀”相悖,去了另一个世界(王教授与夫人合著的《传统智慧再发现》上、下册,既是学者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老子为道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