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周氏兄弟——北大演讲录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 录
引言
第一讲 “立人”思想
第二讲 妇女观与儿童观
第三讲 外来文化观(上)
第四讲 外来文化观(下)
第五讲 传统文化观(上)
第六讲 传统文化观(下)
第七讲 说“食人”
第八讲 谈“做梦”
第九讲 论“演戏”
第十讲 析“主与奴”(上)
第十一讲 析“主与奴”(下)
第十二讲 有意味的参照
引言
鲁迅说:“历史结账,不能像数学一般精密,写下许多小数,却只能学粗人算账的四舍五入法门,记一笔总数。”
鲁迅又说:“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
现在是世纪末,正是结账的时候。
二十世纪大舞台上风云一时的许多人物,连同他们的种种高论,大概都要在这历史的结账里被忽略不计,这是无可奈何的。
但该留下的,则一定存留;历史是公正的,不因一时之成败、毁誉,而遗忘、抛弃不应被遗忘、抛弃的生命的创造。
这是真正的世纪思想文化遗产,尽管只有一小块。
在这一小块中,就有鲁迅、周作人的贡献——对他们的思想与文学,人们可以有不同的看法,但谁都不能否认,这是两个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文学史上打上了自己的印记的名字。他们的思想与文学已经融入了中国现代思想文化传统;他们开始的思考,将在后代人中承续。
我们今天来“话说周氏兄弟”,实际上就是在话说这一个世纪先驱者们曾经关注过的思想命题,他们探索中的矛盾、困惑与收获。同时也是将周氏兄弟请来参与我们正在进行的思考——我们面临着与他们当年类似的困惑,又有许多新的时代所提出的矛盾与问题;在这样的时刻,特别需要鲁迅、周作人那样的胆识、眼光,与远见;重温当年的文字,我们甚至会觉得,他们就生活在现实的中国,和他们进行精神的对话,实在是莫大的快事。
但鲁迅说,在我的文字背后,浸透着“同辈和比我年幼的青年们的血”——这是一个世纪血战前行的历史的结晶,这一百年来,我们民族付出了无数生命的代价,真是血流成河,血流成河。这是带血的世纪思想遗产啊。
接受这份遗产,是需要勇气的。在一定的意义上,这也是地狱的门口:“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直面惨淡的人生”者,请进去;否则,趁早离开。
我们如何选择?——还是进去吧。
第一讲 “立人”思想
(一九九七年九月九日、九月十六日讲)
鲁迅、周作人不像其他哲学家一样有一个自己建构的非常完整的哲学体系,但是作为研究者可以发现他们的思想中有一些最基本的东西,最基本的命题,作为他们思考的整个基础的出发点。“立人”就是鲁迅、周作人共同的思考的基础、出发点、核心内容。当然,他们对“立人”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鲁迅的“立人”思想主要体现在二十世纪初他写的几篇文章中,收在《坟》里,用文言文写的。在二十世纪初,当鲁迅开始出现在中国思想文化界的时候,他就给自己确定了一个目标,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一个思想家,或者说人文学者、文学家。他说:“明哲之士必洞达世界之大势,权衡校量……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鲁迅这一代人,一开始就把中国置于世界的背景下,从对整个世界大趋势的洞察中来探寻中国自身的发展道路。他因此提出要从两方面来努力:一方面要不落后于世界思潮,不断从世界思潮中吸取养料,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拿来”;另一方面,又不离开原来的血脉,要从中国传统中去寻找自己的思想资源,我们通常称之为“继承”。但这样的广泛的吸取,无论“拿来”还是“继承”,并不是目的,“创造”才是最根本的。“取今复古”,是为了“别立新宗”,创造出一种新的思想。
请大家注意:鲁迅这里使用的是“新宗”的概念。“宗”是什么?“宗”即“宗旨”、“宗极”,是主要的、本源性的东西。这就是说,鲁迅在二十世纪一开始,就给自己,也给中国的思想文化界,给中国的现代知识分子确立了一个战略性的目标:要为二十世纪中国的发展提供一种全新的价值,提供一个终极性的理想。在目标确立以后,还有一个实现目标的道路的选择问题。鲁迅固然十分重视广泛吸取外国的与传统的思想资源,但他认为,那毕竟是他人(外国人与古人)的创造,并不能代替我们自己的创造,前述战略目标的实现必须、也只能仰仗于今人的独立与自由的创造。鲁迅之所以大声疾呼“精神界之战士”的出现,原因即在于此。在这里,究竟立足于“拿来”、“继承”,还是立足于“创造”,也是一个重大的思想文化的战略选择的问题。现在,这一个世纪就要结束了,如果我们来作一番回顾与总结,考察一下百年学术史,就不能不面对一个严重的事实:二十世纪中国出现了一大批杰出的史学家、哲学史家、文学史家,却少有独立、自由创造的思想家,特别是“别立新宗”的思想家。也就是说我们最有成就的是拿来,是继承,是在整理、重新阐释东西方传统,但在创造方面,成就却不大。我想,这无须多作论证,只要看看本世纪大家最仰慕的几个大学者(恕我不一一列举出他们的大名),如果作冷静的、实事求是的考察,就必须承认,他们的主要成就确实在介绍与阐释。怪不得一位年轻人说,中国的学者都是些“注释家”与“翻译家”,这话听起来有些刺耳,但确实是道出了某些“真实”的。王富仁先生最近在一篇文章中,也作了类似的总结。他说,本世纪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依附文化”,不是依附西方,就是依附中国传统,缺少独立创造。这就十分尖锐地提出了一个问题:二十世纪中国思想文化的最大缺失,就是创造的缺失,独立思想的缺失,对本世纪初鲁迅等先驱者所提出的“别立新宗”的战略目标,我们几乎交了一张白卷。面对这样的一个现实,是令人沉痛的,也会有几分尴尬;但我们已别无选择,只能正视并且从正视中逼出新的觉醒:“一切重新来过”,回到起点上来。也就是说,今天我们在世纪末,在展望二十一世纪时,一方面要继续强调继承、拿来,因为本世纪也有过否认拿来、否认继承,全盘否定中外传统,最后导致了对文化、知识本身的否定的惨痛教训。但我们的重点,我们的基本立足点应该放在“创造——独立、自由的思想创造”这一点上。去年我曾在北大做过一个演讲,我在演讲中呼吁,现在还要重新呼吁,我们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维、新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我们呼唤新的思想家的出现,呼唤有思想的学者,呼唤新的“精神界之战士”的 ............

书籍插图:
书籍《话说周氏兄弟——北大演讲录》 - 插图1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话说周氏兄弟——北大演讲录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