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史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3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目录
本书说明
西洋史上册
六版序
原序
例言
导言
第一编 上古史
第一章 先史时代
第二章 埃及古文化
第三章 西亚古文化
第四章 希腊历史的背景
第五章 希腊古文化
第六章 罗马古文化
结论
第二编 中古史
第七章 蛮族入寇时代
第八章 封建时代
第九章 近代列国的成立
第十章 中古文化的回顾
西洋史下册
例言
著者启事
近世史
第一章 文艺复兴
第二章 列国新形势
第三章 宗教革命前的欧洲
第四章 宗教革命附宗教改革
第五章 地理上的大发现及殖民地的竞争
第六章 列强政局的开始
第七章 法国革命
第八章 自拿破仑至梅特涅
第九章 1848年后的欧洲
第十章 欧洲与世界
本书说明
陈衡哲(1890-1976),新文学运动中知名的女作家,史学家,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曾历任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四州大学教授,著有《小雨点》、《衡哲散文集》、《文艺复兴小史》以及这部流布极广、二十年代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作为“新学制高级中学教科书”出版的《西洋史》。史学家杨宽曾在自传中回忆在苏州中学就读时的西洋史课即用本书作为课本,而执教的则是后来成为中国语言学一代宗师的吕叔湘。
著者开宗明义,指出“历史不是叫我们哭的,也不是叫我们笑的,乃是要求我们明白它的”,而“本书所注重的,一为说明各种史迹的背景,一为史迹的因果及彼此的相互影响,以求培养读者分析现代社会上各神现象的能力”,因此她对此书,是倾其所学、费尽心力的。在致胡适的信中,她曾明确表示欲以多元史观解释历史现象:
你说我反对唯物史观,这是不然的;你但看我的那本《西洋史》,便可以明白,我也是深受这个史观的影响的一个人。但我确不承认,历史的解释是unitary(—元的)的:我承认唯物史观为解释历史的良好工具之一,但不是它的唯一工具。(《胡适来往书信选》上册240号)
可知著者无论对史料还是对史现的去取臧否郝是有一定之见的。除了“学"与“识”外,作为诗人与小说散文家,著者更是不乏其“才",本书的文笔也是别具特色的,不仅清畅可通,而且笔端常带感情;叙次西洋史迹,又时与中国有关内容加以联系。如论苏格拉底,说他的哲学与“中国儒家的学说,颇有相似之点。他的哲学是入世的;是采取中庸的态度的;是以国家的幸福为人生努力的标鹄的;是以修身致知为达此目的手段的”。而朱维之教授更拈出:
综观陈衡哲的历史著作,充满着爱国的热忱,常引他人的史迹为我殷鉴,常用我国诗文名句来描给西洋史中的事物。如写希腊化时期:“在政治方面,不过如昙花一现,结果仍免不了分崩覆灭。但在文化方面。希腊却是已经到了绿叶成荫子满枝的时代了。”说彼得拉克常神游古代社会时云:“常怀‘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的感慨。”又如:“但是诗人说得好:‘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上古的末年,西罗马帝国既遭蛮族的蹂躏,而罗马文化却并不曾以此忘其天职,结果是中古末年古代文化的大复活。意大利文艺复兴又何尝是无情物呢?它虽受了外来武力的摧残,化为泥土,但它却不曾因此绝了希望。这泥土怀着文化的种子却跟着它的摧残者,走入了西欧各土。后来便在那里发芽展叶起来,为近代产生一个灿烂的文化。由此可知,武力的胜利在一时,文化的胜利在永久。意大利所受的委屈不过数百年,而它在文化史上的功绩,却真是千古不朽的了。”这样的历史插曲,可算是历史随感或历史小品。在她的《西洋史》中随处可以看到这样的小品文和历史随感。(《陈衡哲散文选集序言》)
本书据著者1927年修订本校订重印,原书分上下册,今合为一册。由于复制的困难,略去了原书中既不尽清晰也不尽准确的插图和地图。时间过去了七十余年,这部出自这样一位独特人物的有着独特风格的书,无疑仍然是值得我们重温的——尽管同样无疑的是它已不可能完全适合我们今天的需要。
傅杰
1998年8月
西洋史上册
六版序
此书的生命,和下册一样,是都在枪声炮影中得来的——前者作于内战的四州,后者作于齐卢战争时的南京。初不料到在那样情形之下所作成的书,尚能得到如许的读者。以致在三年之内,使它有印至六版的荣宠,这是作者应该对于本书的读者表示谢忱的。
为求答谢一般读者起见,作者遂以数月的工夫,将上册全书重行校改。其中最重要的,一是章目的重排,一是近事的加入。
本书章目的长短,在原版中太不一致了,所以现在一律重新排过。这事初看上去,似乎仅是一个属于机械的问题,但在实际上却大大不然。因为一书的章节,是各有各的意义,各有各的个性的;我们决不能为求整齐的缘故把史迹的个性牺牲,或把史流的衔续截断。所以在我将本书的章目重排之前,我曾将其中史迹的价值,重新估过,并曾以一个更为适当的解释,给予那些史迹间的相互关系。这件工作在中古史中,尤为明显。读者但须将本版和原版相较一下,便能明白了。
在上古和中古史中,近事的变迁,似乎是不会发生什么影响的了:但在实际上却也不尽然。比如1921年“北京人”的发现,1922年埃及成为独立国,都是不容我们古代史的作者和读者不注意的。我虽不敢说,本书中所述的,都是1927年中最新的学说,最近的发现;但它却曾以最近的眼光,在本版中加上了一些材料与解释。
曾经以批评给予此书的朋友们,在地质学方面,则有丁在君先生及葛拉普教授,在史实及艺术方面,则有何柏丞先生及胡适之先生。我对于这几位的帮助,是十分感谢的;而尤以后两位所作的两个书评,为能鼓励我的奋进之心。但给我帮助最多的,自然是任君叔永,因为不但这书的原稿,都承他替我仔细读过;并且假使没有他的赞助与信心,这两书或将因为我的多病及历年时局的不靖,至今尚不曾出现。
一九二七年五月 北京
原序
我的编辑《西洋史》,有两个动机。其一,是因为近年来读史的结果,深悟到战争是一件反文化的事。但同时,我又信战争是一件可以避免的事。避免的方法虽不止一端,然揭穿武人政客的黑幕,揭穿他们愚弄人民的黑幕,却是重要方法中的一个。运用这个方法的工具,当以历史为最有功效了。我们研究西洋历史的人对于这一件事业,尤觉得负有重大的贵任;因为我们至少应该使人们知道,国际的混乱状态不但不是西洋文明的精神,并且是它的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西洋史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