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秘密生活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71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书名:色彩的秘密生活
作者:【英】卡西亚·圣克莱尔
译者:李迎春
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08-01
ISBN:9787540493158
目录
CONTENTS
前言
彩色视觉 如何看见色彩
简单运算 计算光
打造调色板 艺术家与颜料
复古配色表 绘制色彩
嗜色症,恐色症 色彩政治学
多彩的语言 语言能塑造我们看到的色彩吗?
白色
铅白
象牙白
银白
石灰白
伊莎贝拉白
白垩
米色
黄色
金黄
铅锡黄
印度黄
酸性黄
那不勒斯黄
铬黄
藤黄
雌黄
帝国黄
金色
橙色
荷兰橙
藏红
琥珀色
姜黄
铅丹
裸色
粉色
贝克米勒粉
蒙巴顿粉
跳蚤色
灯笼海棠色
艳粉
荧光粉
苋菜红
红色
猩红
胭脂虫红
朱砂红
法拉利红
赤铁红
茜草红
龙血红
紫色
泰尔紫
地衣紫
品红
苯胺紫
天芥紫
紫罗兰
蓝色
群青
钴蓝
靛蓝
普鲁士蓝
埃及蓝
菘蓝
电光蓝
蔚蓝
绿色
铜绿
苦艾绿
祖母绿
凯利绿
舍勒绿
土绿
牛油果绿
青瓷绿
棕色
卡其
浅黄
淡棕
赤褐
墨鱼汁色
茶褐
木乃伊棕
灰褐
黑色
眼线黑
佩恩灰
曜石黑
墨黑
炭黑
煤玉黑
黑色素
漆黑
其他有趣的色彩
参考书目及延伸阅读
致谢
给法蕾拉
热爱色彩之人拥有至为纯洁体贴的心灵。
约翰·罗斯金,《威尼斯的石头》,1851
前言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也是在专注于其他领域的过程中爱上色彩的。十年前,为了研究18世纪的女性时尚,我曾驱车前往伦敦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在木质书架上查阅纸页泛黄的《阿克曼艺术宝库》副本,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时尚杂志。在我看来,18世纪90年代的流行时尚就如同米其林餐厅的菜单一样让人眼花缭乱、垂涎欲滴。一篇文章这样描述道:“一顶深红色的绸缎质地的苏格兰软帽,帽檐镶着一圈儿金边。”另外一篇则向读者推荐了一件“纯色绸缎”长袍,外搭一件“猩红色开司米罗马斗篷”。在那时,一位穿着入时的女士如果不配一件浅褐色皮上衣、一顶饰有罂粟红色羽毛或柠檬色薄绸的软帽,便是着装不合格。有时,杂志会用色板配上文字来说明“发棕色”应该是什么样子,但这种情况并不多见。这就像是聆听一场对话,但对话所用的语言我只是一知半解。我彻底被迷住了。
世界上最难看、最邪恶的颜色就是豆绿色!
《风雅裁判官》,1809
几年之后,我产生了一个想法,让我得以把多年的爱好付诸笔端,变成杂志专栏文章。每一期,我会选择一种颜色,从细节入手开始剖析,以揭示其背后隐藏的秘密。这种色彩从何时开始流行的?它是在什么时候以何种方式产生的?它是否与某位艺术家、设计师或某个品牌有关?它有着怎样的历史?英国《ELLE家居廊》杂志主编米歇尔·奥贡德辛邀请我开辟专栏。几年来我写过橙色之类的普通颜色,也写过天芥紫之类的罕见的颜色。这些专栏文章为本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对此我深感幸运。
《色彩的秘密生活》并非一部包罗万象的色彩史。本书按照色系进行章节安排,还收录了黑色、棕色和白色这几种不符合艾萨克·牛顿爵士所做的光谱定义的颜色。
[1]
在每个色系中,我挑选了几种代表性的色彩,它们的历史或引人注目,或举足轻重,或令人震惊。我力图在简史与个性速写之间开辟一块中间地带,为读者奉上七十五种最吸引我的色彩。它们有些源自艺术家使用的颜料,有些源自染料,还有一些更接近于理念或社会文化的产物。我希望你们能够喜欢。受笔力所限,还有很多精彩的故事无法在这里一一为读者呈现,因此我在书尾附上了一张包含许多有趣的色彩的附录(或者说色卡),供延伸阅读。
我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令人不快的颜色。
《大卫·霍克尼为另一种绿色——橄榄绿辩护》,2015
[1]
牛顿之所以武断地将彩虹分割成七种颜色,是为了呼应他的音乐理论。
光是一种颜色,
阴影是对它的褫夺。
J.M.W.特纳,1818
彩色视觉
如何看见色彩
色彩是我们感知周围世界的基础。想想反光外套、品牌标志和我们喜欢的人的头发、眼睛和肤色吧。但我们究竟是如何看到这些东西的?当我们观察一颗熟透的番茄或一块绿色颜料时,实际上看到的只是从该事物表面反射出的光线。如第6~7页图例所示,可见光只占整个电磁波谱很小的一部分。不同物体之所以呈现不同的色彩,是因为它们吸收了可见光谱的某些波长,而其他波长发生了反射。番茄表皮吸收了大部分短波和中波——蓝色、紫色、绿色、黄色和橙色,余下的颜色——红色——抵达我们的双眼后,被大脑解析。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感知到的某种物体的颜色,实际上并非其本身的颜色,也就是说,其实是被反射的那一区段的光的颜色。
光线进入我们的双眼后,会穿过晶状体抵达视网膜。视网膜在眼球的后部,上面分布着许多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因形状的不同,分别被称作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视杆细胞承担着提升视力的重任。人的每只眼睛约有一亿两千万个视杆细胞,它们异常灵敏,能够准确区分光明与黑暗。感受色彩的则是视锥细胞。视锥细胞的数量要少得多:每层视网膜上约有六百万个,大部分集中在一块极小的中心区域,这块区域被称为黄斑区。大多数人拥有三种不同的视锥细胞
[1]
,分别对应不同波长的光线:440纳米、530纳米和560纳米。这些细胞约有三分之二对长波十分敏感,这也就意味着相对于光谱中的冷色系,我们能够看到更多暖色系的色彩——黄色、红色和橙色。世界上约有4.5%的人由于视锥细胞缺陷而成为色盲或色弱人士。这种现象至今无法得到彻底解释,但通常来说与基因有关,而且在男性当中更加普遍:每十二位男性中就有一人患色盲或色弱,而在女性群体中,每两百位中才会出现一人。对于色觉“正常”的人来说,视锥细胞被光线激活之后,会通过神经系统向大脑传递信息,而大脑则会将这种信息解读为色彩。
听起来简单易懂,但解读过程或许相当复杂。色彩是真实的物理存在,还是仅为大脑的一种内在表现,这一形而上学的争论自17世纪起便方兴未艾。2015年社交媒体上一条蓝黑(还是白金?)连衣裙所引发的争论和混乱表明,我们在模棱两可的颜色面前是多么无所适从。这幅图片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大脑的后期处理过程:一半人看到的是一种事物,另一半人看到的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色彩的秘密生活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