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碧华《青蛇》主题的表现 - (TXT全文下载)
书籍内容:
第23
卷第4期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
Vol.23
No.
4
2005
年12
月Journal
of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Dec.2005
论李碧华《青蛇》主题的表
现
俞剑钊宁惠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江苏苏州215000)
摘要:李碧华的代表作《青蛇》,以《白蛇传》为蓝本进行故事新编,赋予了作品新的主题
:
展现了人、妖、佛在情爱面前“人”性内部最本质的矛盾,这种矛盾体现在外部就是作品中呈现
出角色的生存状态的困境。作者运用了多方面的艺术手法来体现主题(包括人物关系的设置和
主人公的设置等)。
关键词:李碧华;《青蛇》;人物设置;主题表现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887(2005)04-0026-05
渗出血丝,直到死亡。《青蛇》里两条美女蛇为一个
一男人的争斗
,
最后却只是这个男人眼中无足轻重
的游戏。读者在《青蛇》中看到了李碧华写的这情
香港女作家李碧华将《白娘子永镇雷峰塔》改并不顺畅,是在世俗世故中蹒跚踉跄的那种,最后
写成《青蛇》时,着眼点放在了女性的感情上,给读又烟消云散。在这里,作品向读者展示作者探讨了
者展示了另一出发生在南宋年间的人、妖、佛的故人、妖、佛与爱情、生活的微妙关系。白蛇是自动送
事。到许仙门前的,所以任其爱到憔悴,爱到毁灭也都
在最擅长写情的李碧华笔下,《青蛇》中充满是理所当然,无论许仙如何负心,她也只是无怨无
了浪漫、激越、凄艳的色调。《青蛇》中,反映出中国悔地守候。而青蛇经过这一番风月沧桑,洞悉了世
传统恋爱悲剧意识:多情、善良、勇敢、机智、忠贞情:每个男人生命中都有两个女人:白蛇与青蛇
;
的白素贞,无论从哪个方面讲,作为妻子都是完美每个女人生命里也有两个男人:许仙与法海。张爱
的,但她追求许仙,之所以遭到法海的反对就因为玲也说过,每个男人一生中都有两个女人:红玫瑰
她是蛇
,
是妖
,
而不是人
,
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她与白玫瑰。如果得到了红玫瑰,他一辈子都想着白
的追求的不合礼,超越了人妖的界线。于是,必然玫瑰
;
如果得到了白玫瑰
,
他就一辈子念着红玫
遭到维护人伦秩序、人妖界线的法海的反对。这也瑰。是的,张爱玲有她的红白玫瑰,李碧华也有她
是传统的《白蛇传》所要表现的主题
,
即礼教对爱的青白二蛇。
情的束缚。然而,在《青蛇》中,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每个女人都想同时拥有许仙和法海
,
每个男
题远远不止这些。人也都想同时拥有白蛇和青蛇,而事实上,许仙与
同样写情,张爱玲不相信爱情,她笔下的爱情小青都没有如愿。李碧华所要演绎的不仅仅是字
总是千疮百孔,直接地把爱情剥落得一丝不挂。李面上男欢女爱或女人之间的友谊
,
而是对现实的
碧华不同,她写爱情美好的一面,追求人性的自然思索
:
万物的矛盾与分裂打破了现代人对于完美
流露
;
然后再表现滚滚前行的历史车轮和无可逆的追求这种童话。或人或妖或佛追求而不得的困
转的命运面前,人的渺小和无力,她让爱情里慢慢境,在《青蛇》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生存困境摆
收稿日期:2005-11-08
第4期俞剑钊,宁惠:论李碧华《青蛇》主题的表现
脱不掉
,
爱恨纠缠
,
生生世世
,
在宿命的轮回中只
能再次被卷进历史前进的车轮。就像文末,雷峰塔
倒下,白蛇出世,然而八百年后却依然逃脱不了轮
回了的许仙的爱恨纠缠.
.
二
《青蛇》以白蛇的传说为蓝本
,
用现代观念和
现代手法来演绎另一种包含爱情悲剧的困境
,
文
坛有人评议李碧华的小说是“旧坛装新酒”
,
李碧
华是怎样故事新编的呢?《青蛇》又是怎样来建构
叙事空间的呢
?
“叙事作品中的人物是事件、情节发生的动
因
,
同情节相比是第一位的”
,
在《青蛇》中的人物
主要有:小青、白素贞――是妖;许仙――
―是蛇
,
―平
凡书生,是人;法海――是佛。于是
,
妖、
―高僧
,
人、
佛三方同聚于一个时空内,形成了一个人与妖、佛
的故事。《青蛇》选取这三者是因为它的主题不是
要表现礼教对人类爱情的束缚
,
也不仅仅是为了
表现人类在爱情面前的委琐、胆怯和卑微,它要突
出的是人妖佛中“人”性的矛盾以及所处的困境。
这种困境不仅仅局限于人(许仙)爱情的幻灭
,
也
包括妖(青蛇)的孤独与无助
,
佛(法海)的人性中
矛盾与挣扎。现代社会中一切都处于一种追求完
美而不得的困境
,
同时这种困境将会在众生的爱
恨纠缠中继续演绎下去。
可以认为《青蛇》讲述的是一种万物众生生存
状态的困境
,
在小说中它首先通过几对人物关系
体现出来。
就人类而言,许仙和白素贞的关系:一个几乎
一无所有的文弱书生只因白素贞的投怀送抱便拥
有了一切。他爱着这样一个善良、忠贞、贤惠、善解
人意的妻子,这样的家庭生活该是幸福而美满的
,
然而他们之间的这种平和关系却出现了四次波
澜
:
第一次,虎丘之游的第二天午后,寂寞的小青
在庭院里乱舞,被许仙撞见,一心想成为“女人”的
她不怀好意地引诱着他,而他无力拒绝。白素贞出
现后,面对妻子的询问许仙终于撒了谎。李碧华在
这一事件中已经让读者隐约看到了许仙的怯懦与
背叛
,
而与小青的结合是许仙对于他自己婚姻的
实质性的背叛。端阳佳节,许仙被白素贞吓死,又
被白素贞不顾生命地换回灵芝救活后
,
与青蛇缠
绵,水乳交融。如果说他因重新做人的一刹那,像
胚胎般单纯,顺己意而为的话,那么当他恢复清醒
后
,
还惦着小青
,
第二天又因为白素贞没有起疑
,
便又去痴缠小青,就该是一种真正的背叛了。这两
次许仙与小青的关系构成了对许仙与白素贞关系
的冲突。有趣的是,许仙想拥有白蛇,却眷恋着青
蛇,拥有着青蛇却仍丢不开白蛇。于是,左摇右摆
,
优柔寡断的他便周旋于两个女人之间
,
他没有胆
量做出选择。许仙想同时拥有白蛇青蛇爱情的完
美统一
,
对于许仙来说
,
这就是他的理想
,
然而这
种理想,在现实中因过于完美而成为幻影。
在许仙与白素贞爱情生活的这条主线上
,
第
三次冲突便是法海的出现。端阳节,法海教许仙用
雄黄酒逼令白素贞现了原形。这一事件的设置是
整个叙事故事中的一个转折
,
这不仅给后来许仙
与小青的结合提供了机会
,
也暗含了法海对于这
一事件的干涉。许仙对于二女的身份的怀疑早在
吕祖圣诞那天,他自个烧香回来后,让白蛇喝下符
水,以观后况。而这一次法海的劝说又使许仙动摇
了。白素贞说,如果真的信任就不该来试探,堂堂
男子汉竟然耳朵软心思乱,连妻子都不相信。白素
贞的话不仅反映出她的失望
,
更反映出许仙对于
他所选择的妻子、爱情的怀疑。李碧华在小说中所
反映的也是作为人类代表的许仙对自身所拥有的
事物、自身所处的状态的怀疑。
第四次冲突便是对爱情的彻底背叛
,
在水漫
金山之后
,
白蛇艰难产子
,
许仙引法海而至
,
当法
海决计合钵收白蛇时,他对许仙说,如果阻拦将会
连他一并摄入。在那千钧一发之际,许仙抱头飞窜
退过一旁,那样无情,那样可笑。此刻许仙完成了
他对妻子的彻底背叛
,
这种背叛不仅是对于白素
贞,更对于他的爱情。
三
在李碧华设置的许仙与白素贞的这条爱情悲
剧线上,读者看到了许仙这个男人形象。李碧华虽
然受到传统小说的影响
,
但在塑造许仙这个形象
上却是对传统小说中塑造男性刚硬形象主题的颠
覆。在这里许仙作为男人
,
他不仅怯懦、犹豫、怀
疑,而且胆小、自私,在最终决定生死的那一刻,人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
2005
年
28
性的弱点暴露无疑,他成了在爱情面前,爱自己胜另一方面
,
本应相依为命
,
然而白素贞爱上了许
过爱他人的懦夫。而在白素贞身上,作者让读者看仙
,
她拥有了许仙
,
而小青自己却什么也没有。
到了女子对爱情的忠贞。爱就爱了,愚蠢一点没关“她觉得比我优胜的
,
除了多了五百年道行外,还
系,多付出一点没有关系
,
有她已经拥有一个男人。“她从前待我那么好,在
最后被镇压到雷峰塔下”
或为之付出生命也没关系。李碧华在这里不是说湿冷的洞穴中
,
我们彼此得到暖和
,
直至春到人
女子的从一而终,而是对爱情忠贞不二。即使被收间。”是的
,
她没有属于她的男人
,
连她依恋的白
之前
,
面对许仙的背叛万念俱灰
,
但从塔下复出
,
素贞也不是她的了。李碧华在这里通过这三人的
依旧去追寻.
.
白素贞苦苦追求的不过是一种平关系
,
表现出小青受冷落被抛弃的孤独感和失败
凡的生活
,
一份平凡的爱情
,
也许要求甚少
,
但终感,这种被冷落和被抛弃,不仅来自于许仙也来自
未得到,她所追求的男人或说她所追求的理想,最于白素贞。也许她并不是真爱许仙,只是想拥有同
终都抛弃了她,这是她的困境。然而,即使痛苦,若类白素贞所拥有的东西(男人)
,
只因不想承受没
干年后
,
白素贞与许仙的恩怨纠缠依旧在轮回中有白素贞紧密相伴的孤独,就像她自己的话“也许
进行着,爱也好,恨也罢,终究是摆脱不掉。世上本来就没有我
,
是先有素贞
,
素贞把我种出
另一组人物关系是就妖而言,小青与白素贞、来,她不要我,我便枯萎。”然而,她对白素贞的依
法海的关系。小青、白素贞、许仙构成了一个三角恋被许仙间隔开来,同时又对白素贞产生了嫉妒。
关系,但因小青与白素贞是同类,所谓“同类”既是此时
,
小青作为妖也好
,
作为人也罢
,
都是孤独与
因为她们同是“妖”,又是因为她们同是“女人”,因寂寞的。
此她们不仅仅是为了争夺一个男人的情敌关系
,
即使她在与白素贞与许仙纠缠之际去对付前
也是有着共同敌人的姐妹关系。这两者纠缠于一来捉妖的道士
,
即使她与白素贞共同解决了盗银
体就使得她们的关系非常微妙。在许仙没有出场遭查之案,即使她正色质问许仙对白素贞的怀疑
,
之前,500
岁的小青与1000
岁的白素贞情同姐妹
,
然而透过这些表层关系我们还应看到小青与白素
她们之间虽然隐含了日后冲突的因素
,
但大体是贞潜在的深层矛盾。这个矛盾的第一次显露是在
稳定和谐的。在小青的概念中“我最大的快乐是吃虎丘之游第二日小青庭院引诱许仙之事后
,
李碧
饱了睡,睡饱了吃,五百年不变。”然而当误食了吕华通过情节的发展
,
将二蛇的姐妹手足情与对手
洞宾的七情六欲果之后
,
这样的概念世界受到冲间的遮掩逃避融合于一体,隐藏着矛盾的冲突。毕
击
,
白蛇是为了爱情而去
,
而小青说
,
她是为了逃竟,一杯羹难以两分尝,不如一拍两散。矛盾终于
避寂寞。许仙的出现引发了幻为人形的二蛇作为在端阳节事件爆发,因为私心,小青“助”法海让白
女人的正常欲念―――只想要一个平凡的男人
,
但蛇现了原形,吓死了许仙。而因白素贞几乎舍死相
同时原本稳定和谐的二蛇关系也出现了动荡。下救,她方有机会成为许仙真正的女人。当白素贞明
面就将具体分析许仙进入后二蛇关系的变化。悉此事之后,二蛇的关系到了最为紧张的时刻,一
像传统《白蛇传》里描写的小青一样
,
初遇许句“小青,我憎恨你,你就是贱
!
”让处于这场荒淫
仙,便成为白素贞与他的穿针引线之人。然而,再又邪恶的关系中的她们水火不容
,
于是一双曾是
仔细看李碧华笔下的这个小青
,
又能看到她作为她们战利品的雌雄宝剑
,
如今成了她们各自对峙
“人”的人性的被唤醒
,
这与传统的小青不同。在的武器。但在这生死关头,谁都下不了手,谁都不
许仙与白素贞相识约会这一时期
,
小青的情绪是忍,同时,谁也不肯就此罢手。于是,“让他来捡”。
矛盾复杂的。从对许仙的感情方面来说,她既希望然而不能了
,
白蛇已有了许仙的孩子.
.
于是小
这个平生第一次唤她名字的男人能够注意她
,
使青如着雷击
,
呆在原地
,
没有任何准备
,
但眼泪却
她得意展示她作为女人的妩媚。同时又意识到他突然汩汩淌下.
.
一下子,万事庸俗不堪,什么情
是姐姐看中的,于是明白,不是自己所属之物。这欲纠缠,什么爱恨煎熬,都不是那回事了。在这瞬
样的欲念与不得纠缠于一体。而小青对白素贞的间
,
孩子的出现又使关系复杂的她们消除了作为
感情
,
一方面
,
因她是有恩于己的姐姐
,
与其同游争夺一个男人的女人间的争斗
,
她们又回到了作
人间
,
便为其穿针引线
,
共同对付她们的敌人
,
但为同类的相互体谅相互依偎的姐妹情中。雨过天
第4期俞剑钊,宁惠:论李碧华《青蛇》主题的表现
晴,前嫌尽释。二蛇的关系又趋于平缓。小青对满的真正相遇第一回
,
法海被试的挣扎
,
最终的摒
天的星星起誓:永远不再爱他。弃,小青是羞辱、震惊与心慌.
.
众多的感情在这
李碧华在小说中设置了一个较有戏剧性的情一场景中被表现出来
,
小青对法海爱恨交织便也
节
,
那就是许仙要求小青与他一起私奔
,
小青不在此形成。小青对许仙绝望了
,
对法海却切切记
肯,于是许仙不惜把一切揭穿。在这场对话中,我恨。第四次相见,是因为许仙被法海所持,小青与
们看到了一个已经成熟、深谋远虑、为自己安排后白素贞入金山寺要人之时见到法海
,
白素贞以礼
路、为自己而活的许仙。而此刻小青的感受是“我相待
,
甚至平白受辱
,
哀恳慈悲
,
而法海却不解人
跟他距离那么近
,
一瞬间
,
竟在人海中失散了
,
我意,小青悲从中来,忍不住破口大骂。然而在相互
再也找不到那令我倾心献身的许仙。”如果说,对对峙中接到那冷峻的目光时,便怯懦了。水漫金山
满天星光起誓说不再爱他是因为理智与道义的缘后,素贞艰难产子,许仙引法海至,为救白素贞,在
故,那么此刻,小青便是在情感上真的不再爱眼前绝望的关头
,
小青也不顾得自尊
,
下跪
,
向一个他
这个男人了
,
她看到了他的自私、鄙俗
,
如此地对至恨的人哀恳,求他放过白素贞。他不理,她委曲
待他的发妻,异日一样,可以对待她。她看着他,她求全,而他狠心若此.
.
收了白蛇,杀了许仙。法
瞧不起他。于是二人的感情在此达到了最低谷。而海望着小青,两人挑衅地对峙着,然而他却放她一
最终一剑刺死自己爱过的男人,不是自己的仇恨
,
条生路。法海是小青的秘密,她动用了与爱一般等
而是因为看到一个人的逃避,逃避的是妻子,是爱量的气力去憎恨一个叫她无从下手的一筹莫展的
情,更是责任。不可原谅。男人。爱的反面是漠然,不是恨。对于这样一个男
小青有一个刻骨铭心的秘密
,
即使喝醉了也人,爱恨情丝纠缠于心间。
坚决不肯透露的,那是一个名字,叫做“法海”。小在分析了小青与白素贞、许仙、法海的关系之
青与法海的关系
,
隐藏于作品之中
,
它浅而淡
,
沉后
,
读者看到了作者赋予小青的性格
,
她敢爱敢
默地存在着。他们同出现于一个场景在作品中有恨、勇敢坦率。作者通过设置以小青为中心的三
四次
,
这四次相遇贯穿起他们之间的关系。第一组人的关系,让读者看到小青所面临的生存状态
,
次,小青与白素贞被诱食七情六欲果刚到人间时
,
这种生存状态也是现代人共同面临的
,
在同类中
见一高人,在人间街中收降妖精。这一次小青只是相互竞争,相互攀比,相互争夺。然而,却因为是同
远观,也不料会成为今后有牵连的人,在这里隐藏类又不得不相互帮助、相互依存。因孤独彼此走到
着日后的矛盾。第二次仍旧是小青躲于一旁相看
,
一起,相互取暖,因为注重自我,彼此相互排斥。这
这一次是五月,临近端阳,在家中窥见法海与许仙就是一种矛盾的状态。
叙说收妖之事。此处小青忆起此人曾见过,矛盾已
开始显露出来。矛盾的激化和爆发是在第三次,这四
也是两人唯一单独相遇的一次。在许仙将一切都
揭穿之后
,
为了白素贞
,
小青想回头追回许仙
,
但最后
,
我们再来看看作为佛的法海与许仙的
回头时却撞倒了一个人
,
也是个男人
,
便是法海。关系
,
在《青蛇》中作者赋予它与传说中法海不同
开始
,
借用女人的姿色是为了逃脱
,
而当缓缓趋的形象。传说的法海是无性别的白胡子老和尚,品
近
,
靠在法海怀中
,
便有点痴迷
,
为一个体内兴起行低劣
,
多管闲事。而李碧华创造的法海年轻英
挣扎,表情痛苦的男人而痴迷。然而佛说,佛之修武
,
替天行道
,
为民除害
,
是“我不入地狱谁入地
法,无魔不成。尽管来试,他不怕。当她欲施展浑身狱”的高僧。虽然他道“所谓色相,皆属虚幻,色即
解数时
,
他摒尽全身力气将她推开
,
禅杖迎头击是空。”然而,面对小青的试探,依旧会有曲折离奇
下。于是法海遭非礼,远避,一句“你是什么东西
”
的笑
,
思绪也会晃悠不定
,
体内也会兴起挣扎
,
身
将她作为女人的自尊击得百孔千疮,血肉模糊。连躯也会晃动流汗,心跳也会加速.
.
因此说,李碧
和尚也都轻视
,
送上门的都扔掉
,
作为一个女人
,
华给法海赋予更多的人性
,
她所要表现的是作为
无地自容。而当她得知他要的是许仙时
,
极度震佛的法海在情前“人性”的反应。作者在设置法海
惊,万箭穿心。他转身离去,残留冷笑。这便是他们与其它几个人物关系上都较为隐晦。如在与小青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
2005
年
30
的关系上,法海镇了众妖,然而他却在不动如山定
定地望着小青许久之后
,
便急速地伟岸地沉默地
逃避地转身走了,放了小青一条生路。小青的解释
是“这就是男人
?
”另外,在和许仙的关系上,他持
许仙至金山寺
,
要许仙剃度出家“我与你
,
内守幽
闲,躲脱尘嚣,于深山密林之中,得享一片空寂。”
妖爱上了人
,
对法海来说
,
是天理难容
,
法海说
:
“世上所有
,
物归其类
,
人是人
,
妖是妖
,
不可高
攀。”白素贞对法海说:“我不信光明正大的爱情
,
敌不过你私心妄欲?”究竟是佛不懂情还是佛不用
懂情?为什么面对小青法海差点就.
.
小青遥问
:
“你要什么?”他却道:“我要的不是你,我要许仙!
”
“镜中花影,与镜何碍?镜性明净,花影难伤。”法海
一口佛法,然而,佛性的大彻大悟在妖性面前所流
露出的他的淡漠与空泛
,
让人觉得是那样苍白无
力。而在人性面前要的只是征服,法海要许仙与他
共同修度
,
这不仅是浅层次上的表达对许仙的喜
爱的好感
,
而是他企图将法海这个“人”经过修炼
后成为同他一样的佛,纳入到佛的世界中,成为与
他同类的一员。“物归其类”“私心妄欲”“嫉妒”
、、
孰是孰非
?
法海这一形象在作品中是最矛盾的一
个人物,读者对法海的理解也不同,此处作者提供
了一个更为宽广的理解空间。
以上是从人、妖、佛三个角度对作品中人物的
性格以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而三者以及相
互的关系最终聚集于水漫金山后的杭州一地。在
叙事作品中,事件之间有等级次第的关系,有的事
件重要些,有的意义小一些,那么水漫金山后四人
的相会,则是《青蛇》中的核心事件。作品中故事的
发生地点从杭州开始
,
经由苏州、镇江
,
又回到杭
州。白素贞产子,小青相伴,许仙追寻而来,法海在
许仙引路下寻至,合钵收白素贞
,
生死之际
,
许仙
抽身而退以求自保,小青愤恨提剑直刺许仙胸口
,
法海转身离去,放小青一条生路,空留小青面对残
局.
.
白素贞最后觉悟:此刻她只有小青,白来世
上一趟,一事无成。白素贞的绝望与沉静,小青的
觉悟与孤独,许仙在爱情责任面前的自私与胆怯
,
法海在人性与佛性的矛盾中挣扎.
.
在这一场景
中较为集中地展现了出来,法海维护他的“道”,白
蛇遵从的是世俗的“礼”
,
青蛇办事凭的是“情”和
“义”,许仙则看重的是“己”。妖性的妖异与光芒
,
人性的没落与猥琐
,
佛性大是大非中流露的淡漠
无情与挣扎,在《青蛇》的书香中,妖、人、佛纠结在
尘世情仇中,体现各自为妖、为人、为佛之道,在感
情与佛礼中,把世间的情仇爱恨演绎得如歌如泣。
〔参考文献〕
〔1〕张爱玲.张爱玲文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2〕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研究〔M〕.北京
:
中国戏剧出版社
,
1986.
责任编辑:庄亚华
以上为书籍的全部内容,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论李碧华《青蛇》主题的表现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