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文心 - (TXT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21mb。
书籍内容:
第一部分自 序
我素喜读书。记游江山的余暇,也想明白前人如何吟风弄月。中国古今的风景诗文,数量难计,质高者更当不少。惜我寓目者有限。即使以书中所涉作品而论,读后思之,恰如宗少文于室中的卧游,仍是艺术的饫赏,遂叹自家手笔落入下乘。我却怀向风之心,是把阅读的感思随录出来,也好领受其文心,学习其表达。几年下来,检看,其量竟够凑成一册书。打比方,颇似过墙而入邻户棚架下,摘得他人瓜豆以庆收成。
文法无定。我写的这些,或可称作书边的零札。含咀经典,我只想写出自己的所感,而不必枯守他人既成的定式。我对“教本”气十足的高头讲章是有一点隔膜的。赏析之文,为什么不能越过旧式藩篱,自有脱胎,别显一种风致呢?这里用“独有会心”四字,正可道出我的意思。
对于述游之作,我的兴趣多在曾受“五四”新风吹拂的那一代作家的文字上面。前比古人,更能超越一己情怀的独抒而表现着关切社会人生的态度,岂止单纯的摹绘山水?又因年代的较近,极易同今人的情感相谐。这部分作品多占篇幅,也就并非无端吧?进一步,如果能够约略显现风景散文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概貌,是我之所愿。
第一部分越吟的古韵
――鲁迅的《辛亥游录》
鲁迅少作游记,我只从过去的选本中看到这一篇。首段写绍兴城外的一处名胜禹祠,次段叙海边观潮情形。都用文言。这当然是在胡适谈文学改良之先的事。我一向以为,中国文言让今人读来,虽难顺畅,它的精湛和典雅却是最有精神的。我不通古典,只粗读一些,也稍受熏习,下笔述游,便在白话中掺点文言的味道进去,谓之杂糅。续弹旧调,或许为方家所不屑。鲁迅记禹祠,只用去二百余字,换了通俗白话,如何写得完?
此篇《辛亥游录》,枝叶全由古典的根蒂来,韵致直似唐宋人做出的那些,竟至可以从文字间看出柳子厚、苏东坡的影子,且令我对旧游的绍兴山水向往,仿佛又坐入乌篷船,在轻细的拨桨声里穿过水巷,直朝鉴湖悠悠荡去。稽山门已不存,只成了百姓嘴上的一个旧名称。禹祠的光景如前。“老藓缘墙,败槁布地,二三农人坐阶石上”这十几字,真是画里的越中风景。禹王庙高大的墙身,挂了湿绿的苔藓,苍碧的树色来配暗红的祠垣,静穆感蓦地就笼紧了心。“二三农人坐阶石上”一笔,几多闲逸!我记得的,是祠前一塘水,静浮丛密的莲叶,数只覆着乌篷的首尾都细的小船泊在那里,缓缓的低语声是在倚船喝着花雕酒的渔人口中响着的。
鲁迅的游心,不受任何框束。他摆脱概念的牵绊、理性的羁缚,只求在寻幽中得趣,似乎回到生命的原初状态。他的目光朝“叶碧而华紫”的一叶兰落去。微雨乍霁,松杉卉草间闪出樵人影,数句“求药长生”的互答,也如一段山中的谐谑。
纵观海潮,最宜道尽气象。张宗子、周作人摹状钱塘潮,皆具声色。鲁迅只下略略几笔:“过午一时,潮乃自远海来,白作一线。已而益近,群舟动荡。倏及目前,高可四尺,中央如云,近岸者挟泥而黄。”巨潮奔涌,他的兴趣却一偏,向堤岸杂树、水滨鱼蟹、芦荡野菰留意,尤见心神的微细。游踪亦不忽略。他的赏景的履迹是浮显在段落中了,心灵融入风景的过程也就依稀可睹。
记游本是一种单纯化的写作,正该见出文体的自由、性情的放逸。意义的深刻似非它的所求。游步山水,听俚歌俗唱,看野老曝日,撮于纸上,能悦耳目,殊属可喜。打量千古江山,作家的眼光固应含着思想,更不可缺失感情。年轻的鲁迅,解读山水之际,何尝不是在表露恋乡的心曲呢?灯下对佳作,我在进入文学的阅读中,默自体味着风月的清纯,犹如遥闻舟上一曲越人歌。欲知鲁迅对于辛亥风云的态度,无妨去读他的《阿Q正传》或者《药》。
鲁 迅1881-1936幡僬憬绍兴人谥有短篇小说集婺藕唉绂郐驷葆濡绂僦衅小说姘Q正传绂僭游募嫒确绂绂郐婊盖集绂郐婺锨槐钡骷绲圈谙钟笑媛逞溉集缧惺捆
嫘梁ビ温鸡缂中国旅游出版社出版的嬷泄现代游记选绂
第一部分红雨迷远近 绿萝见桑麻
――周作人的《乌篷船》
钟叔河有过声明:关于周作人,只能辑其文,而不能论其人,这态度是客观的,我们所理会的和历史学家不同,单纯是看好他的文章和即兴发表的一些感想罢了。比方现在讲到的这篇《乌篷船》,我疑心周先生起初的意思并不是把它当作一则游记来写的,不过是为友人提供的关于故乡的一些景象,但是他笔下却能生花,让平淡的琐事也泛出诗意的微笑,赏心而悦目,不惟乡曲之思,更有怀旧之恋。也难怪人们要把它当成游记来读且品评得头头是道,如同面对经典。
周作人写他故乡浙东的文章到底有多少篇?我没有过统计,但总能列出一串名目,不过,印象中这一篇《乌篷船》是较出色的。再说,他本人对故乡的理解也有特别之处:
“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只因钓于斯游于斯的关系,朝夕会面,遂成相识,正如乡村里的邻舍一样,虽然不是亲属,别后有时也要想念到他们。”
这便是周先生对故乡所怀的一种情绪,《乌篷船》的写作,大约也是在类似感觉的驱使下成功的。
周先生做情趣文章,即便写故乡,这方面的材料也大多是寻常的风光物体,如《三味书屋的轶志》、《故乡的野菜》、《绍兴酒的将来》、《故乡的雨》、《勾践的绍兴话》、《烤越鸡》、《旧戏的印象》和《东湖五十年》等等,光瞧题目,就可以知道没有什么不能够入他的文章。虽然读者不一定是山阴道上人,也会感觉亲近,而不是须恭恭敬敬才能看得的大块文章。光是写船,周先生就有《航船与埠船》、《渡船问题》、《水乡的船店》和《画里的船》等随笔小品,权可作为《乌篷船》的姊妹篇来读。
船是江南水乡的精灵。有一回从皖南去浙西,在新安江航行时,我曾经见到过泊岸的一种细小的船,黑色,拱篷,首尾翘起,在绿波中轻盈如一弯月牙儿,当地人说这是鸬鹚船。鸬鹚通常叫做鱼鹰,大约是助渔人之捕而得出这个船的名称,乌篷船以载渡为业,形制自然更要讲究,周作人特 ............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TXT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山水文心 - (TXT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