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中国:《史记》遗落的1200年历史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5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推薦專文
序章 千年尋夢
第一章 直面歷史的遺產
第二章 世界文的折光
第三章 往事越千年
第四章 眾裡尋他千百度
第五章 尋覓夏文化的迷宮
第六章 夏代紀年的推算
第七章 商代早期文明
第八章 商代後期諸王的年代
第九章 武王克商之戰
第十章 西周王朝的興衰
第十一章 當驚世界殊
後記
《考古中國》岳南
《史記遺落的一千二百年歷史》
《二○一七年八月四日版》
《好讀書櫃》典藏版
〈推薦專文〉
箕子大戰蚩尤?
知名作家─公孫策
七月初,韓劇〈蚩尤天皇〉引起一陣風波。這可不是一件「吹皺一池春水」的小事,蓋韓國人居然爬到中國人頭上來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從小,我們接受的教育就是「中華五千年悠久文化」,這五千年打哪來?就是打黃帝開始。換句話說,黃帝是中華民族的祖先,而這位共同祖先的偉大功績就是打敗了蚩尤。
再長大一點,學到「箕子是韓國人的祖先,徐福是日本人的祖先」。也就是說,韓國人與日本人也都是黃帝子孫。講一個題外話:清康熙時,派駐福州主持對台談判的欽差大臣明珠就派使者對鄭經說,兩岸關係可以「如箕子之朝鮮,徐福之日本」,意謂「承認是中國人,就一切好說」。──兩岸關係是題外話,但是中國人包括與朝鮮人同樣源出長白山(韓國稱「白頭山」)的滿洲人也認定箕子是韓國人的祖先,這可是正經話!
如今,韓國人居然「數典忘祖」不說,居然還「捏造歷史」,說蚩尤打敗了黃帝,且成為韓國人的祖先──不但中國人成了輸家的後代,韓國人是贏家的後代,而且那位贏家蚩尤還是一位寬宏大量的英雄,他在涿鹿打敗黃帝之後,居然將華北的肥沃田野拱手讓給輸家黃帝,自己則跑到朝鮮半島去。
那邏輯看起來是不通的,可是人家就這樣寫了,連編劇也這樣演了,你能怎樣?真的讓箕子去跟蚩尤打一仗,來決定誰是韓國人的祖先嗎?話說回來,蚩尤是傳說中的人物,可是箕子呢?箕子是實際存在過的人嗎?
有啊!《史記》上有箕子這個人的記載啊!可是那是什麼時候的事情呢?那是商朝末年,不是嗎?那商朝末年又是哪個年代呢?例如是公元前多少年呢?這個問題,《史記》沒有答案,《史記》全書有確切年代始於西周共和元年,也就是公元前八四一年。換句話說,司馬遷有真憑實據,或說有官方紀錄的史料,始自公元前八四一年。在此之前的資料,皆來自秦始皇焚書大劫之後的散亂玉版圖籍,賴漢朝立國後的廣為搜集,「百年之間,天下遺文古事靡不畢集太史公」,亦即司馬遷世襲的太史公一職的家傳資料庫:以及這位大師遍遊江、淮、沅、湘、汶、泗、鄒、嶧、鄱、薛、彭城、梁、楚、巴蜀、邛、笮、昆明的採集所得。
然而,由於司馬遷的治學態度非常嚴謹,凡是「古文咸不同,乖異者皆棄之」。如此態度與原則之下,好處是司馬遷在〈殷本紀〉裡列出的每一位商朝帝王的名字,如今都可以在考古標本中得到支持,亦即《史記》是一部嚴謹的史書,我們有理由相信〈夏本紀〉乃至〈五帝本紀〉中的記載是出自同樣嚴謹的態度,因此應具同樣的可信度。但是,壞處就在司馬遷將那些他認為「乖異」的資料「棄之」──如果保存下來,留到今天,說不定新的考古資料會讓其中一部分「敗部復活!」
讓我有這種想法,是因為商周出版編輯黃美娟小姐給我看了這本《考古中國》的簡體字版(編按:原書名《千古學案:夏商周斷代工程紀實》。)。
在此之前,我對「世界四大文明只有中國文明綿延至今未絕」雖然自豪,卻不時也會出現一些疑問,諸如:從北京人→山頂洞人→仰韶文化(彩陶)→龍山文化(黑陶)→殷墟甲骨文,這是一條連貫的軸線?在中國這一片土地上,所有的文明是接續不斷的嗎?有沒有「斷絕」後又由另一文明在同一塊土地上新生呢?
可以說服我的是,由甲骨文到大篆是可以聯結的,也就是說「商朝以後的中國文明是一脈相承的」。但令我怏怏不樂的是「黃帝紀元」,也就是所謂「中華開國紀元」,各家說法最早的一種是公元前二六九八年──總之不到五千年。無論如何,西周「共和」以前都沒有紀年,你可以說那些都是「傳說」,因為沒有任何直接證據。
但是這一本《考古中國》著實讓我心情振奮,原因如作者所言:「中國歷史紀年得以向前延伸一千二百多年」。經過這項工程之後,夏朝已訂為公元前二○七○年至一六○○年,商朝前期(盤庚遷殷之前)訂為公元前一六○○年至一三○○年,商朝後期訂為公元前一三○○年至一○六四年──周武王克殷就在公元前一○六四年。
如果大禹建立夏朝是公元前二○七○年,根據《史記•夏本紀》,禹是黃帝的玄孫,中間隔了三代。即使碳十四同位素測量的準確度有上下二十年的差異,「黃帝紀元」看來還可以上推幾年──更加接近「五千年文化」了。
更重要的是,有了這項工程的技術基礎之後,往上推溯的可能性乃大大增加。畢竟,地層深處可能存在更早的文物,需要的是鑽之彌堅的恆心毅力,當然,還得有一些運氣。
或許有那麼一天,考古證據能夠支持「箕子在商朝滅亡之後,的確去了朝鮮」。那時候,除非韓國人有證據說他們「有比箕子更早的文明」,否則就別再「數典忘祖」。至於韓國人能否證明蚩尤曾打敗黃帝?我懷疑。
然而,中國考古學家卻有可能證明「黃帝打敗了蚩尤,但蚩尤不是北走朝鮮,而是南走九黎」。我這個說法來自一些上古神話,例如《龍魚河圖》,「蚩尤」並非一個人,而是八十一個(有說七十二人)兄弟,在涿鹿之敗後,跑到南方的黎族、苗族,迄今苗人仍有祭祀蚩尤者。
中國人三千多年來一直自命「中國」,從而貶抑鄰居或邊疆少數民族為蠻、夷、戎、狄、虜……,並且以「中華文化的同化力」自豪。事實上,邊疆民族亦自有其語言、文字,他們在不同的年代與漢民族有過接觸。說不定,在哪個地方保存了中原文化殘缺的一片拼圖呢。
中國考古界為這項「夏商周斷代工程」自豪,但有沒有「現代司馬遷」願意雲遊各邊疆民族,發掘他們的文明遺產呢?
序章 千年尋夢
漢武帝元鼎四年(西元前一一二年)一場暴雨剛過,河東郡汾陰縣一個叫巫錦的農民,擔心大水淹了自家的二畝薄田,便扛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考古中国:《史记》遗落的1200年历史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