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与中国现代学术话语的形成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1.23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翻译与中国现代学术话语的形成/彭发胜著.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1
ISBN 978-7-308-08373-7
Ⅰ.①翻…Ⅱ.①彭…Ⅲ.①翻译—研究Ⅳ.①H059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 (2011)第013924号
翻译与中国现代学术话语的形成
彭发胜 著
责任编辑
张作梅(zhangzmei@sina.com.)
封面设计
俞亚彤
出版发行
浙江大学出版社
(杭州市天目山路148号 邮政编码:310007)
(网址:http://www.zjupress.com)
排  版
杭州中大图文设计有限公司
印  刷
杭州丰源印刷有限公司
开  本
710mm×960mm 1/16
印  张
19.5
字  数
273千字
版 印 次
2011年1月第1版 2011年1月第1次印刷
书  号
ISBN 978-7-308-08373-7
定  价
36.00元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印装差错 负责调换
浙江大学出版社发行部邮购电话(0571)88925591
关于本书
封面
图书信息
浙大人文青年学者文丛总序
翻译与中国现代文化的欧化趋向略论——序彭发胜博士《翻译和中国现代学术话语的形成》
前言
第一章 文化空间和学术维度
第一节 传播与文化空间
第二节 学术维度
第三节 人物谱系
第二章 严复的三重使命
第一节 也说严复的用心
第二节 《天演论》的厚文本
第三节 译名之难
第四节 严复译名的分类与辨析
第五节 传播科学观念与科学方法
第三章 王国维的学术观和方法论
第一节 哲学与科学
第二节 在翻译与著述之间
第三节 二重证据法的哲学基础
第四章 梁启超的译论和方法论
第一节 康梁之间:仁爱与尚通
第二节 译论和新语
第三节 进化与分析
第五章 胡适的平等主义和方法论
第一节 普遍平等主义
第二节 译论与翻译
第三节 “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
第六章 金岳霖的哲学观和语言观
第一节 面对休谟问题
第二节 几对重要概念
第三节 “永真”的归纳原则
第四节 理有固然,势无必至
第五节 语言观和翻译观
书后说明
结语
附录一 严译名著西学术语译名对照表
附录二 王国维译作编年
参考文献
后记
浙大人文青年学者文丛总序
由浙江大学人文学部策划的《浙大人文青年学者文丛》与读者见面了,这实在是一件值得特别庆贺的事。
值此庆贺之机,不揣粗陋,说一点与当下人文学科的境遇与发展相关的感想,与本《文丛》的作者和读者朋友们交流求教。
关于人文及人文学科内容的表述,中国和西方虽有不同,但其意蕴与精神,两者的看法则大体相同。
一般认为,我国古代文献中最早出现“人文”一词的是《易经》:“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贲•彖辞》)意思是说,天生有男有女,男刚女柔,刚柔交错,这是天文,也即四时更替、天道自然;人类因此而有夫妇,有家庭,由家庭而国家,而天下,这是人文,也即社会人伦、人类文明。治国者既要观察天道自然的运行规律,又须用人文精神来教化天下。孔子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述而》)因此,他强调“仁学”,要求人们“修德”、“讲学”、“徙义”、“改过”,学会“做人”、“爱人”,这是孔子对什么是人文的看法,也可以说是我国古代“人文教化”的日常要求和经验总结。在西方文化传统中,早期古代希腊时期,人和自然是一个整体,科学是真正综合的。亚里士多德开始寻找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区分了理论、实践和创制三种科学,但他并没有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明确区分开来,而是仍然将自然哲学、数学和形而上学一起作为理论科学,将伦理学与政治哲学一起作为实践科学,将诗和修辞学归入以生产某物为目的的创制科学。后来所说的人文科学的某些观念,在公元前五世纪的希腊作为通识教育内容,目的是培养年轻人成为积极的公民。据说“人文学”(humanitas)概念最早由古罗马的西塞罗在《论演讲》中提出来的,作为培养雄辩家的教育内容,成为古典教育的基本纲领,并由圣奥古斯丁用在基督教教育课程中,围绕基督教教义学习语法、修辞、诗歌、历史、道德哲学。此后,人文学科便作为中世纪学院或研究院设置的学科之一。中世纪后期,一些学者开始脱离神学传统,研究和发掘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认为这种古典文化以人和自然为研究对象,是一种与非神学的世俗文化,并用humanitas(人文学)来称呼这种新学问。大约到16世纪,“人文学”一词有了更广泛的含义,指的是这样一种文化现象:针对上帝至上的宗教观念,主张人和人的价值具有首要意义,重视人的自由意志和人对自然界的优先地位。从事人文学研究的学者于是被称为人文主义者。直到19世纪时,西方学者才用“人文主义”一词来概括这一文化现象,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谓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潮。人文主义思潮的主要内容成了英美学院和欧洲大陆大学预科基础教育的基本内容。随着近代实验科学的不断发展,人文学科逐渐明确了自己特殊的研究对象,成为独立的知识领域。按美国国会关于为人文学科设立国家资助基金的法案中的规定,“人文学科包括如下研究范畴:现代与古典语言、语言学、文学、历史学、哲学、考古学、法学、艺术史、艺术批评、艺术理论、艺术实践以及具有人文主义内容和运用人文主义方法的其他社会科学。”
[1]

欧盟一些主要研究资助机构对人文科学的范畴划分略有不同。欧洲科学基金会认为人文科学包括:人类学、考古学、艺术和艺术史、历史、科学哲学史、语言学、文学、东方与非洲研究、教育、传媒研究、音乐、哲学、心理学、宗教与神学;欧洲人文科学研究理事会则将艺术、历史、文学、语言学、哲学、宗教、人类学、当代史、传媒研究、心理学等归入人文科学范畴。这些差异反映了一种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相互交叉的趋势,所谓的学科分类也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更不是唯一的。
可见,从传统上看,人文学科是欧美大学学院或研究院设置的学科之一,属于教育学的 ............

书籍插图:
书籍《翻译与中国现代学术话语的形成》 - 插图1
书籍《翻译与中国现代学术话语的形成》 - 插图2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版权声明:书云(openelib.org)是世界上最大的在线非盈利图书馆之一,致力于让每个人都能便捷地了解我们的文明。我们尊重著作者的知识产权,如您认为书云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参考版权保护声明,通过邮件openelib@outlook.com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您的合理请求。 数研咨询 流芳阁 研报之家 AI应用导航 研报之家
书云 Open E-Library » 翻译与中国现代学术话语的形成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