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大案揭秘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3.4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版权信息
明清大案揭秘
作 者:张 程
责任编辑:陆元昶
特约编辑:赵丽娟
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案 严世蕃案:定罪是一门大学问
第一回 老子无耻儿嚣张
第二回 父子倒台
第三回 定罪是个技术活儿
第二案 张福弑母案:权力夹缝中的小人物
第一回 老实人被冤枉
第二回 真凶有来头
第三回 皇帝的决断
第三案 浙江府库亏空案:制度性腐败难题
第一回 奇怪的考卷
第二回 亏空是怎么产生的
第三回 一个人的战斗
第四回 窦光鼐绝地反击
第五回 乾隆的善后难题
第四案 宁波平粮案:如何应对群体性事件
第一回 纳粮不均起风波
第二回 调不动的兵
第三回 安抚与添乱
第四回 清兵来了
第五回 收拾残局
第五案 顺天乡试舞弊案公正比黄金更珍贵
第一回 票友中举
第二回 查出白字先生
第三回 录取黑幕
第四回 宰相殒命
第五回 条子,哪儿都有条子
第六案 邓尔恒被杀案:为官的三类样本
第一回 赴任途中遭杀害
第二回 无人接手烂摊子
第三回 老将出马
第七案 刺马案:很多事情比真相更重要
第一回 两江总督遇刺
第二回 他是慈禧的人
第三回 上任后得罪湘军
第四回 二审难以服众
第五回 流言四起
第六回 结局看不到真相
第一案 严世蕃案:定罪是一门大学问
明嘉靖年间,御史弹劾严嵩的儿子严世蕃谋反,定罪时才发现没有任何证据。主审此案的刑部尚书黄光升立即改变策略,着手调查严世蕃把持朝政、贪污受贿、陷害忠良等罪行,他的这些罪行,事实清楚,证据确凿,但是内阁首辅大学士徐阶却认为以这些罪行定严世蕃的罪行不通,还是在谋反罪上做文章。那么到底如何定罪才能将严世蕃送上断头台?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蹊跷?
第一回 老子无耻儿嚣张
严嵩,明朝嘉靖年间内阁首辅大学士,出了名的大奸臣。如果把中国古代的奸臣按照臭名昭著程度做一个排行榜,严嵩肯定会名列前茅。排在“奸臣排行榜”前三名的人物,逃不离严嵩、赵高、秦桧、和这几个人。
严世蕃案,必须得从严嵩说起。在民间传说和影视戏剧作品中,严嵩都是个大白脸,长得很猥琐,一看就是个大坏蛋。实际上,根据《明史·严嵩传》的记载,严嵩身材修长、声音洪亮,完全称得上是仪表堂堂。可见,一个人的外表和本质不一定是一致的。
严嵩是江西省分宜县人,书读得很好,书法也很好,弘治十八年(1505年),二十五岁的严嵩就考中了进士,之后入选了翰林院。但是,此后的二十多年,严嵩仕途发展并不顺利。其中还因为身体原因“病休”了十年。严嵩可以说是“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一个人在困境中的表现,最能体现他的本性。官员在仕途坎坷的时候,渴望获得提拔,是情理之中的事情。每个官员都可以通过正常的手段得到提拔。但是,严嵩却迫切希望得到提拔,为达目的,做了一些不太见得了光的事情。他的人品很被人看不起。
当时掌权的内阁大学士夏言是严嵩的江西同乡。严嵩积极向夏言靠拢,态度非常恭谨,希望能得到他的赏识和提拔。夏言个性自负,为人比较高傲,不太看得起别人。一次,严嵩在家里摆下酒宴,盛情邀请夏言。时间到了,夏言还待在家里,根本就没有赴宴的意思。严嵩亲自跑到夏言府上相请,但是夏言辞而不见。一般人遇到这样的情况,不是怏怏而归,就是勃然大怒。但是严嵩并没有生气,而是表现得毫不在意的样子。他在夏府的大门口,铺开席子,跪在地上,拿出事先写好的文章,大声诵读起来。严嵩写了些什么呢?他大赞夏言,说夏言很了不起,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自己很仰慕崇拜夏言,希望夏言能赏光到自己家里赴宴。在现代人看来,严嵩这么做,有点过了,太夸张了。在明朝读书人看来,就不止夸张这么简单了,而是“无耻”!首先,严嵩的年纪比夏言要大;其次,严嵩比夏言早十几年考中进士。按照科举考场的规律,进士出身的文官最看重科举年份。早中进士的人是晚中人的前辈。早三届考中进士的人,是后来者的“老前辈”。严嵩在科举前后顺序上,就是夏言的老前辈。所以,不管是论年纪,还是科举场次,严嵩都不应该给夏言下跪,不应该如此谄媚、奉承夏言。大家知道严嵩的所作所为后都很看不起他。
但是,夏言刚愎自用,认定严嵩这么做是因为真的崇拜自己,他很感动,热情接纳了严嵩。有了夏言的帮助和推荐,严嵩很快向权力的高峰攀登,开始引起了嘉靖皇帝的注意。
当时夏言是内阁首辅大臣,虽然刚愎自用,但是做事还算负责,还算为国家着想。嘉靖皇帝迷信道教,在历史上以闭门修炼著称。他可以一整年不上朝,却不能一天不炼丹修仙。嘉靖皇帝不仅自己迷信道教,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积极向其他人推荐,一点儿都不为国家着想。一次,嘉靖皇帝赐给夏言等五人每人一顶道冠。皇帝的意思是希望夏言等朝廷大臣公开戴道冠,引领信仰道教的风气。但是,夏言不这么想。夏言觉得,皇帝迷信什么自己管不了,可是作为内阁首辅大臣,自己要为国家负责,不能把大量人力物力和宝贵的时间浪费在宗教迷信活动上。况且,大臣有法定的朝服,穿戴有明确的规定,怎么可以用道冠搭配官服?那样太不伦不类了。所以,夏言公开拒绝戴皇帝赏赐的道冠,嘉靖皇帝知道后很生气。
严嵩
第二天,嘉靖皇帝却惊喜地看到有一个大臣公开戴了道冠。不仅戴了,他还在外面罩一件轻纱,怕道冠蒙上了灰尘。这是多么虔诚、多么听话的臣子啊!这个人是谁呢?是严嵩。嘉靖看到严嵩这么做后对他大有好感。其他大臣看到严嵩这么做后大为厌恶。
从此以后,严嵩以拍马屁为专业,一心一意地献媚、取悦于皇帝。嘉靖迷信道教,严嵩就论证道教的好处;嘉靖渴盼祥瑞,严嵩就上奏说自己看到祥云显现。嘉靖举行斋醮仪式的时候,要写献给天神的青词。嘉靖认为青词是自己和上天沟通的重要渠道,是表达自己心意的主要工具,所以很看重青词的质量。严嵩就亲自学习写青词,他的文采学识很好,书法也好,很快就写得一手好青词。嘉靖皇帝觉得,天底下就属严嵩的青词写得最好,最能表达自己的心意。所以,嘉靖越来越离不开严嵩了。加上严嵩开始排挤夏言,在皇帝面前不断诬陷、造谣,很快就打败了之前的恩人夏言。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夏,严嵩担任了武英殿大学士,入阁值班,从此开始了二十多年的揽权干政生涯。
这时候的嘉靖皇帝,在严嵩等人的怂恿下,越来越深居内宫“修炼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明清大案揭秘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