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人的故事13:最后一搏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6.06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罗马人的故事XIII
最后一搏
[日]塩野七生
しおの ななみ
郑维欣 译
三 民 书 局
作者简介
塩野七生
1937年7月生于东京,毕业於学习院大学文学部哲学系,1963~1968年间游学义大利。1968年开始写作,於〈中央公论〉发表〈文艺复兴的女性〉。1970年,首部长篇作品《凯撒波吉耳抑或优雅的冷酷》获颁每日出版文化赏,之后长住义大利。1982年以《海都物语》得到三多利学艺赏。1983年,获颁菊池宽赏。自1992年起,以罗马帝国千年兴亡为题,著手写作《罗马人的故事》系列,并以每年一部作品的速度发表。1993年《罗马人的故事Ⅰ》获颁新潮学艺赏。1999年再获司马辽太郎赏。2001年发行《塩野七生文艺复兴著作集》共七册。2002年荣获义大利政府颁授国家功劳勋章。2005年获日本政府颁赠紫绶褒章,2007年再获文部科学省评选为文化功劳者。
「一个事例无论结果如何恶劣,当回溯其最初的根源时,往往起于一片善意。」
~朱利斯·凯撒~
致读者
假使把西元前八世纪起始,到西元后五世纪为止的时期,称之为罗马史的话,罗马的整体制度演变应该可以这样标示:
王政→共和政→初期、中期帝政(元首政治)→后期帝政(绝对君主政治)→末期
本书要提到的,是在史学中已经定位为「帝政时代后期」,渐渐转移为绝对君主政体时的罗马帝国。
为什么罗马人要把政体转为绝对君主制度?
其中到底有哪些细节?
与元首政治的差异又在哪里?
而这个转变又引来什么样的结果?
笔者没有办法为这些理所当然的疑问找出简洁的答案,也没有意愿这样做。因为笔者认为,只有一一追究史实,才有可能逼近我们要的答案。
在罗马帝国之中,凡事都大规模且多元化。不仅兴隆期、鼎盛期是如此,就连走上了衰退的时代,这项特质也依旧没变。
西元2004年夏季 於罗马
罗马帝国全图(西元三世纪末期)
第一章
戴克里先时代
(西元284年~305年)
脱出迷雾
我们很清楚西元284年登基称帝之后,照罗马风格易名为「戴克里先」(第Ⅻ册译为「迪奥克雷提亚」)的这个人物。可是在他登基之前,名叫「戴克里先」的时期,却没有留下多少纪录。我们只能确认他在暴毙的努美梨亚皇帝之下担任侍卫长。除此以外,就只知道他於西元245年左右出生于亚德里亚海东岸。其出生地位于现代的克罗埃西亚(Croatia)境内,在史普利地方附近,亲生父母的姓名不详。有人传说他的父母是在农庄工作的解放奴隸,我们可以借此推测他出身卑微。假设说他在符合罗马人的成年标準十七岁时,立刻志愿加入罗马军团的话,代表他之后二十年都待在军中。
可是在这段期间内,我们找不到他於战场立功的痕迹。从士兵升迁到领导中队规模部下的百夫长平均要五、六年,但就算扣除五年之后还有十五年的时光。这十五年之中,罗马刚刚脱离西元260年现任皇帝遭波斯俘虏的空前危机。军人出身的奥雷利亚、普罗布斯、卡尔斯等皇帝正采取积极作战的方针。换句话说,这是个人人有机会在战场上发挥实力的时期。可是在这段期间内,却没有人听过「戴克里先」的名字。偏偏他在这段时期正值从二十出头到坐三望四的年纪,属于最适於让人肯定实力的年龄层。
光看这些背景,不仅让人想同意大多数研究人员的看法。亦即戴克里先在军事方面没有才华。但会不会这段期间里他虽然列籍军中,却没有亲自上阵,而是以军团官僚的身分累积经历?军队是一种必须凡事自行处理的组织,尤其罗马军团更是强调这项传统。在罗马军团里,不但有医师、建筑师,还有厨子与裁缝。想当年,为了让属下的军团兵退伍后的生活有著落,朱利斯·凯撒是第一个在义大利以外地区建设大量殖民都市的武将。而且一个都市正好迁入一个军团,可见军团组织已经带有居民共同体的特色,只要迁徙完I,马上就能发挥都市的功能。到了帝政时期之后,这项传统也没有改变。比方说北非的都市提姆加,就是图拉真皇帝在位时,为了让第三奥古斯塔军团退伍后生活有著落,令军团兵在服役期间亲手完成的。
既然罗马帝国的军队有这种特色,那么就算不拿刀拿枪出外打仗,平时也有忙不完的工作。从戴克里先登基之后的举措来推断,想必当他在军团之中担任官僚时,也具有相当的实力。他能够登基称帝,成因在于受到军团兵推举。而士兵的眼光往往会集中在领导作战的司令、指挥官身上。在面临皇帝暴毙的紧急状况下,士兵竟然会推选在后方的官僚继位。可见戴克里先平时的工作绩效已经深入了士兵的印象当中。而且士兵选择的,不是适於过渡时期的年迈人物,戴克里先在登基时还挺年轻的。
同时这名军团官僚,个性也不像所谓的小公务员。有很多人讨厌自己负责的领域遭受別人干涉,戴克里先却不是这种类型的人物。「委任外人」是戴克里先皇帝的基本政策之一。如果冷静评估帝国面对的现状,以及他个人的资质,这会是理所当然的结论。问题是并非每个人都有办法达成这项结论。
西元284年戴克里先登基时,罗马皇帝急于要处理的问题相当复杂。其中戴克里先最重视的问题,恐怕会是下列两项:
第一项是安全保障,第二项则是帝国的结构改革。
具体而言,第一项的首要问题,是如何面对东方大国波斯。前任皇帝卡尔斯率军渡过幼发拉底河攻入波斯境内,却因为皇帝遭落雷击毙,使得战役无法持续进行。罗马只好向西撤军,在没有缔结休战条约的状况下中断波斯战役。因此,战役随时有死灰复燃的可能性。不过关于这项问题,由于前任皇帝卡尔斯率领的部队,在皇帝谢世前已经对波斯军造成重大打击,波斯王应该无法轻易举行反攻。所以戴克里先也判断这项问题可以暂时不处理。
不过,另外一项问题是无法拖延的。那就是住在帝国北方防线莱茵河、多瑙河对岸的异族。当罗马军主力集中在东方时,北欧部族也趁虚而入,再度开始大举入侵罗马境内。远赴东方的罗马军,是由卡尔斯皇帝率领。既然是由皇帝亲自率领,那旗下自然全是罗马军的精锐。蛮族判断如果要侵略帝国西侧,就得趁这个防卫力量薄弱的时机,而且他们也真的付诸实行。
此外,在执行坚守帝国「防线」的工作时,也已经无法只顾及北方防线了。帝国南端的北非防线上,也产生了必须认真对付沙漠游民的需求。南方的危机和北方异族一样,在这个时期还没有演变成外敌入侵后盘踞原地的局势。入侵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罗马人的故事13:最后一搏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