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年轮_民国以来百年中国私人读本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8.42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本图摄影 张冠生
新版序 书里有微光
一
《纸年轮》初版至今,窗外银杏新添三个年轮。
三轮枯荣,官方数据中,中国大陆成人年均阅读量从4.35本提升到4.77本。
同期,国内生产总值从47.1564万亿(人民币)增长到56.8845万亿。
看着天壤悬殊的数据,想起两句话:发现微光的能力,追踪微光的勇气。
二
比起数十万亿量级的经济数字,阅读量的4.77,最多是个微弱光点。
微不足道,毕竟是光。因为是光,微亦足道。
人文世界多处趋黑变暗、让人沮丧的时候,光,带来明亮、希望和温暖。
当初写《纸年轮》,放慢生活节奏,记录补课笔记,多少有点缘书找光的心思。
三
急煎煎的社会气氛中,相对缓慢、安静的文字,能不能被认可,有待检验。
建议“理想国”做试验,不为《纸年轮》做任何商业推广活动,顺其自然,静观结果。
三年里,出现了缓慢、安静的认可。如今可以出新版了。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本属于桃花源的意境,俗世里,守着书,也能感受到。
四
《纸年轮》缓缓接收的微光,来自万千读者。
有个同学来电话,“我的一个朋友,买了你的书,大量批注,不少地方画五星。”
五星作记号,或是看见微光的反应?百年里的百本书,总会聚起些人类思想的光华。
读者的光感,帮助作者确认:书店里的光,书房里的光,书馆里的光,来自灯,也来自书。
五
拍摄过一个乡村图书馆里的一线光柱。微光流泻,微尘浮动,四周的书都在暗影。
那道光,本是夕阳斜进窗棂的一缕投射,却分明觉得源自满堂书香的聚合。
“是谁传下这行业?黄昏里挂起一盏灯。”每读这句话,都会感动,无论冬夏与春秋。
是编辑还是作者?是书店店员还是图书馆员?为了人和书的相遇,古往今来,多少膏血?
六
发现微光的能力,追踪微光的勇气——若是天体研究,极少人才有条件。
若在书里寻找、追踪,人人都有机会。一人所见,或微而弱。亿万人合起来,还弱?
今春,曾在腾讯总部一块屏幕上观看全国用户同时在线显示,近2亿光点的分布、闪烁、连接、聚集,浩瀚若星空。那一刻,亟愿所见是吾国吾民阅读之光。
2014年7月8日
自序 一个人的纪念
一
父母花钱让我上学,老师费心思教我认字,始于五十年前。
认得些字,能读书了,眼界就开了。文字里边,有远方的事,比如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的就职演说里说了什么;也有远古的事,比如春秋时钟子期和俞伯牙是怎样的知音。
华盛顿就职演说的第一句话是“人生在世难免经历种种忧患沉浮”。
钟子期去世后,俞伯牙破琴绝弦,不指望再有人能懂自己的心事。
总统也有寻常悲欢,高古贤良也不愿孤独。这样的心情让一般读者感到亲切,读而有感,有悟,有共鸣,会让人想读更多的书,知道更多的事和人,看到更远的地方和时代。
二
一个美国学者说,想把一段历史看清楚,说出道理,需要放到更长的历史背景上。他确定的时间段落是五百年。一个中国教授主张,中国人把自己的文化传统来个全盘清理,为全人类好好相处贡献思想资源。他说的时空场合是五千年。
大学问家眼界本就开阔,学问又需要,读书很多,看得也高远。我属普通读者,无心于学问,无力于学业,无缘于学术,看书不是职业需要,随意得很。
最该读书的年纪碰上“文革”,书不是封了,就是禁了,或是烧了。后来下乡,偶尔有书传到手上,像是雁过,刚看一眼就远了。直到1977年恢复高考,入校求学,才算开始有点像样的阅读。起步晚,起点低,自然读得不多,看得不远。
三
2008年底,曾去深圳参加“30年30本书”文史类优秀读物评选,现场感受很强烈。想懂点书,多少要懂点这个时代。评选三十年的书,大体要理解这三十年的历史。要理解这三十年的历史,至少要看六十年。这六十年也有来处,远的先不说,百年吧。
那一刻,意识到,自己从小到大的精神滋养,大概主要得益于这百年中国的思想激荡、社会变迁和文史读物。没有这些,就没有我的如今。
应有个纪念仪式。不是一群人的纪念,是一个人的纪念。不是广场仪式,是内心仪式。
纪念父母让我上学,老师教我认字,让我有阅读能力。纪念著书立说人和出版者的心血劳作,惠我读及百年。纪念辛亥革命搅动百年历史风云,使我看到并感受家国顺逆沉浮。
四
纪念仪式是一次年轮式的阅读。在百年间出版物中每年找出一本,读一读,作点笔记。
以1949年为原点向两边延伸。一边是“新中国”的书,一边上溯“民国版”。“新中国”在家可基本找齐,“民国版”太缺,多数要去跑旧书店、旧书摊了。
脚力不足,呼援于朋友。小朋友帮助找到了《少年》杂志创刊号,老朋友帮助借来了《法意》,深圳朋友慷慨出借,任我在他们书房翻腾。
逐渐聚拢的天南地北百种书,各有命运。如今聚在家里,是人海中一个寻常人和书海中一些寻常书的偶然相遇。既遇上,诚相待,看几页,写几行,原是每个读过书、写过作文的人都不难做的。几天前,一位农民工朋友来还书,看见他捧着书的样子就想,如果他来读这些书,可能比我读得更好。他比我阅读愿望更强烈,心地也比我单纯明净。
借助这次阅读,纪念自己识字念书五十年,纪念辛亥革命百年,以感谢父母生养,感谢老师启蒙,感谢百年时光中的思想甘霖。
2010年3月9日
于京西北厢黄旗
目录
新版序 书里有微光
自序 一个人的纪念
甲辑一九○年代
1911年 《少年》杂志
1912年 《中华初等尺牍》
1913年 《法意》
1914年 《中等国文典》
1915年 《作文法》
1916年 《袁世凯轶事续录》
1917年 《共和女界新尺牍》
1918年 《新修身》
1919年 《短篇小说》
乙辑 一九二○年代
1920年 《亚里斯多德》
1921年 《清代学术概论》
1922年 《中国地理沿革图》
1923年 《中国关税问题》
1924年 《汉书艺文志讲疏》
1925年 《史推拉》
1926年 《古史辨》
1927年 《社会论》
1928年 《读书堂西征随笔》
1929年 《理想国》
丙辑一九三○年代
1930年 《进步与贫困》
1931年 《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
1932年 《历史哲学纲要》
1933年 《诸子概论》
1934年 《欧洲近古史》
1935年 《达尔文》
1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纸年轮_民国以来百年中国私人读本 - (EPUB全文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