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寒流 - (EPUB全文下载)
文件大小:0.38 mb。
文件格式:epub 格式。
书籍内容:
第一次寒流
周志文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责任编辑 陈 蕾
装帧设计 丁威静
第一次寒流
周志文 著
出版
世纪出版集团 上海
(200001 上海福建中路193号 www.ewen.cc)
出品
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100027 北京朝阳区幸福一村甲55号4层)
发行
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中心
印刷
北京中科印刷有限公司
开本
890×1240毫米 1/32
印张
11.5
插页
2
字数
262,000
版次
2008年5月第1版
印次
2008年5月第1次印刷
ISBN
定价
元
目录
序一 “台湾学人散文丛书”总序/周志文
序二 物有不可忘,或有不可不忘/胡正之
第一辑 生活
捕狗人
相思树
祭品
广告
票亭
市声
没有发生任何事
咖啡厅内
名字
配角
挥霍
邻居搬家了
木棉
落木
命运
棕榈
故乡的野菜
文图忆往
凤凰木
第一次寒流
第二辑 旅行
提恩教堂
警语
布拉格的鸟
爱尔兰酒馆
罗教授
克里门提农
骆马
布拉格遇鬼
装作日本人
阿马迪斯巷
中国的牡丹
布施
故事
有渣的咖啡
蒲公英的族裔
茶的心情
因为风的缘故
贫穷与尊严
梦想美丽新世界
第三辑 艺术
史塔克
米凯兰杰里
阿根廷
大提琴家的左手
热情
长笛
感冒季节
井旁边大门前面
酝酿
温柔的回声
野姜花
在无人的美术馆中
关于贺斯特·扬森的三篇断想
贾科梅蒂
卡蜜儿
超现实
鸢尾花
黑暗的角落
潘玉良
金布衣
第四辑 人物
皮匠与理发师
黄顺安
吕阿菜
将军
法文教授
沉默的人们
命相师
两天里发生的事
房兆楹种的树
爱岛屿的人
红酒
诱鸭
像风一样
鼻塞
陷落
地下道
三个贝多芬
经文
默读一首济慈的诗
像蝴蝶般飘散的故事
第五辑 阅读
文信国
柳敬亭
梁间尘落
槐叶冷淘
落叶满长安
感动一沉吟
白下春老
杏花雨
秋怀
糖炒栗子
甲上冰霜
万木草堂
夜读麦克白
美国梦
世界的新希望
乌托邦
新世界
再访
自由与平等
新天堂乐园
后记/周志文
序一
“台湾学人散文丛书”总序
周志文
散文在中国文学中的源流既深,影响又广,完全是在西方文学家的意料之外。西方有散文,但在文学的比重上,一向甚轻。举例而言,由西方文学观念主导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最多的是小说,其次是诗,再其次是剧作,几乎没有靠散文得奖的。在中国则不然,中国传统把文类分成韵、散两类:韵文指广义的诗,而无韵的就是散文。散文几乎包罗万象,经史子集全是它的范围。唐代韩愈提倡古文,是表示与当时的骈丽之风不同调,而明代中期之后所标举的“古文”,是与考试应制时所写的“时文”(即八股文)区隔,而古文指的是传统散文,都是熔铸经史、陶冶百家的。明清以来的古文选家都持这个看法,比如姚鼐的《古文辞类纂》、林云铭的《古文析义》、曾国藩的《经史百家杂钞》,以及坊间最容易看到的《古文观止》等等。
从这个角度看,散文在中国不仅包罗广大,甚至是文学的主流。当然,传统的文学观念认为,“诗”是言志的,志比较个人化,所以诗中容许有自我意识;而“文”是载道的,道往往是由社会集体所形成,所以论文时多重视文中所含的道理是否充足、是否客观,作者的个性反而较为淡薄。这使得中国传统对诗的态度较轻松,而对散文的态度则较严肃。
然而“五四”之后,受西方文学观念的影响,散文改变了熔经铸史的传统,从而向纯文学靠拢,变得更纯粹、更有艺术性——简言之,是所谓的散文“诗化”。这样的处理方式当然有所建树,它使得散文摆脱历史的纠葛,重新在文学中找到自己的定位;然而也有缺点,散文在无形中被窄化了,邯郸学步地跟随着诗的脚步——作为纯文学中的一个文类,其存在的意义都不禁令人怀疑了。
有人说“五四”以来的文学解放,是自明代晚期的文学中得到启发,这个说法是可以成立的。晚明文学有一特色是诗论发达,大部分有特色的文学见解是在诗的讨论中发展出来的,譬如公安派的主要文学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原是诗论。然而,晚明甚至整个明代像样的诗人很少,真正能够流传百世的诗作也不多,倒是晚明文人在散文革命上发挥了巨大的影响,他们把传统散文“载道”的观念扭转了回来。“五四”时期的文人强调晚明的“小品精神”,其实是有点弄错了,小品并不是指散文要轻薄短小,去表现“小处的美”。晚明文人搬出小品,其实是要与经邦济世的传统散文信仰相对抗,因为过分耽于大道,往往会丧失自我。所以,这种“小品精神”即自由创作的精神,强调自我意识与自我风格,与形式上的大小长短反而没有什么关系。
“五四”以来的文学革命,可以说是延续了晚明的精神,部分散文的“诗化”,其实可视为散文朝“言志”方向发展。然而散文并不等于诗,不论在其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比诗更宽广的空间,“言志”固然可以,“载道”亦无不可,不过“道”不再是以往集体认可的圣贤之道、治国平天下之道。“五四”之后的散文,如果仅以文学的范围来讨论,比以前有更大的创作和发挥空间。但事实上,中国的散文舞台看似热闹,其实涔寂,在散文创作的质与量上反而无法与传统相提并论。
台湾的文学,基本上是承袭着中国传统文学的源流而来,但因海峡的阻隔,从上世纪中叶之后又逐渐发展成一种与大陆不太相同的文化与文学环境。台湾没有经历“文化大革命”,传统的价值从未受到大的冲击,学校语文教育的古典部分占有相当大的分量,仍然使用传统汉字,并没有使用后造的简化字。其次,台湾为一海岛,与海外接触是生活中的必要。台湾人虽不抛弃传统,但通过与外界的频频接触与碰撞,在很多方面可能更加多元和开放,文学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尽管海峡两岸的文化与文学环境有差异,然而文学不见得都会依照一定的公式来发展,何况文学也没有公式。整体而言,近六十年来的台湾社会虽有起伏,但起伏不大,也不险峻。对于文学创作而言,这样的环境不见得都值得庆幸,因为处在这种环境的人,比较缺乏惊涛骇浪式的生活经验,激荡不出昂扬愤激的生命力,因而也难以创造出开阖宏肆的有“伟 ............
书籍插图:
以上为书籍内容预览,如需阅读全文内容请下载EPUB源文件,祝您阅读愉快。
书云 Open E-Library » 第一次寒流 - (EPUB全文下载)